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实践研究
——以吉林省国家级非遗“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

2023-10-04吴昊关星宇陈家骥

商展经济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长白山满族文旅

吴昊 关星宇 陈家骥

(1.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1 吉林省“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保护的价值

长白山满族剪纸是吉林省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以剪纸技巧为基础,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近年来,中国传统艺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1.1 文化价值

长白山满族剪纸大致出现在明末建州女真时代,当时的满族人民依靠剪纸制作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礼品,来增加家庭收入。在生活和审美需求的推动下,长白山满族剪纸从最初的简单剪纸逐渐发展成以模板、剪子、刻刀和手工艺为基础的艺术技巧。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满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具有良好的民间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品。它不仅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还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为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图案丰富多彩,主要体现为农耕社会背景下民风民俗文化,包括人物、动物、民俗、器物等各种图案。长白山满族剪纸的图案往往以简约豪放风格为主,寓意着美好、吉祥、幸福。人物图案则以满族传统服饰和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现了满族人民生活、工作、娱乐的场景和形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1.2 美学价值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剪纸技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满族民间剪纸,由于历史因素、民族因素、地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其中,吉林省的“长白山满族剪纸”则是其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手工制作技巧、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设计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满族文化的深入发展,这种剪纸艺术与之同步发展。剪纸艺术在长白山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长白山满族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长白山满族剪纸”的颜色和图案设计也是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传承人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设计出符合不同情境和表现手法的剪纸图案。“长白山满族剪纸”作品种类繁多,神话传说、人物形象、传统习俗、现实社会、动物植物等均有所表现。在农耕社会背景下人们以纯朴真挚的情感,把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乡土艺术的个性完美结合起来,将大自然各种美的物象与人的审美意念融为一体,合理地运用夸张、变形、寓意、象征等手法,创作出既有装饰情趣,又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剪纸作品,在凸显祈福文化的同时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哲学,深受人们喜爱。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满族崇拜的动物神很多,如鸦、鹊、熊、鹿、貂、虎、鹰等,最常见的要数蛙和龟。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非遗传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吉林省是一个非常重视非遗保护传承的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的非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此背景下,吉林省非遗传承存在断代问题、非遗发展缺乏融合创新、非遗开发利用水平较低、非遗原生传承受到损害的问题逐渐凸显。

2.1 非遗传承存在断代问题

所谓断代问题,是指由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原因,某些传统技艺或文化传承在某个时期内发生了中断,失去了逐代相传的连续性,导致它们的传承遭遇困难或几近绝迹。过去,吉林省的许多非遗项目曾因这个问题遭到了重创,此类非遗项目都曾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处于黄金时期,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它们的传承出现了问题。“长白山满族剪纸”断代问题相对严峻,老一辈剪纸传承人相继离世,新一批非遗传承人由于经济收入、人文关怀、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加剧了非遗的断代情况。现如今,吉林省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针对非遗传承的断代问题进行努力,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员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

2.2 非遗发展缺乏融合创新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文旅融合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在文旅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非遗发展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融合创新。首先,吉林省非遗产业缺乏融合创新意识。现如今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不再仅仅是纯粹的传统手工艺能否得以传承的问题,而是涉及文化、旅游、商业等多个方面。然而,吉林省的非遗产业大多仍停留于传统制作过程和模式上,缺乏对融合创新的认识和引领;其次,吉林省非遗产业融合创新未能落到实处。虽然吉林省在非遗的推广和传承上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探索,但很少有项目能够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和创新落地。一些非遗项目依然以传统的形式呈现,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最后,吉林省非遗产业融合创新缺乏人才支撑。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人才的支撑,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的思维和能力。

2.3 非遗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在当前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我国各地非遗资源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文化遗产可以引领人们的精神、总结人们的情感、推动人们的智慧、增强人们发展文化的信心,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力量[2]。吉林省的非遗资源相对丰富,各项非遗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吉林省非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为文化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创新。然而,目前吉林省的非遗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首先,对于非遗产品的开发不够丰富和创新。吉林省的传统艺术品市场供给的非遗产品多是千篇一律的传统纪念品,缺乏新意和独特性;其次,非遗进入旅游市场的方式和程度也有待提高,缺乏以非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和活动,难以让游客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最后,非遗传承人才缺乏和培养不足。

2.4 非遗原生传承受到损害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的非遗原生态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首先,文旅融合给非遗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商业化色彩。部分非遗项目开始被商业化开发,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纯粹性。一些传统手工艺品被改良、改变原材料,以适应市场需求,但此类改动破坏了非遗项目的原生态传承。此外,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始将非遗当作商品来销售,而非遗本身恰恰是不可复制、无价值标准的文化;其次,文旅融合影响了非遗的传承方式。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始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进行传承。然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捷性、便利性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和浅层次化,导致非遗在传播中失去深度和内涵;最后,文旅融合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机制带来一定的挑战。传统的非遗传承机制注重家庭、师徒或地方社区的内部传承,而文旅融合则需要更加广泛地进行宣传和推广,这就需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来保护非遗不受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侵害。非遗是我们文化基因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在保护和传承中发挥它的真正价值,才能为我们的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做出贡献。

3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美术类非遗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文旅融合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应从文旅融合、技艺传承、观赏价值和创新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在文旅融合方面,非遗场馆的建设和推广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在技艺传承方面,加强非遗传承体制机制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是传统美术类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提升观赏价值方面,需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同时在守正创新中展现经典元素的活力,提升非遗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创新实践方面,需要探索非遗产品的创新路径,符合非遗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同时还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3.1 强化场馆建设,实现文旅融合双向发展

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文旅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旅游和娱乐的需求,许多非遗场馆开始加速建设,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在非遗场馆建设方面,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强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美术类非遗是指那些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在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强化非遗场馆建设中,可通过展厅、工作坊、体验馆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和传承非遗。这些场馆不但可以为游客提供文化娱乐、知识学习的场所,还可进行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这种形式的非遗场馆,也可以扮演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文化创意产业孵化者的角色。

文旅融合不仅是对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关注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强化非遗场馆建设中,需要寻找一种文旅融合双向发展的创新实践路径。首先,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和互动体验,将非遗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其次,借助新媒体技术,对非遗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提升文化艺术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同时,非遗场馆也可与当地旅游景点和民宿等产业联合推广,实现文旅融合产业链条的衔接;最后,可通过人才培养和技能传承,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强化非遗场馆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意义。首先,此类形式的非遗场馆可以将非遗进行全方位的传承和保护,使这些传统文化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其次,这些场馆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的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强化非遗场馆建设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文互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3.2 注重技艺传承,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的关注热点,注重非遗技艺传承,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成为当下传统美术类非遗的重要探索方向。

一方面,注重非遗技艺传承是传统美术类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关键。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因此,传承非遗技艺是保护和发展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关键。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非遗传承者需要具备技艺的扎实基础、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情感的投入,同时需要有更多的传承途径,如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另一方面,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是传统美术类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体制机制仍然存在着不足,如非遗传承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传承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和文化机构需要加大投入,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和氛围。同时,还需要设立起专门的非遗传承基金,提供经费保障,为传承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培训机会,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保护和传承传统美术类非遗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注重非遗技艺传承、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发展和创新,助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3.3 提升观赏价值,守正创新非遗经典元素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传统美术类非遗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因此,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应该在守正创新中展现经典元素的活力。

一方面,提升非遗观赏价值需要在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文化传承方面,非遗传承人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让非遗艺术更符合当前游客的审美需求。同时,非遗传承人还需要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激发兴趣。在人才培养方面,非遗教育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专业化、创新性与市场敏感度,为非遗传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在守正创新中展现经典元素的活力,着眼于非遗经典元素的价值再现与创新运用。传统美术类非遗中的经典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如何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键所在。可通过增加非遗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设计性来提升非遗的观赏价值。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在原有剪纸作品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非遗艺术作品。还可通过打造非遗品牌,挖掘非遗的商业价值,提升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打造非遗品牌需要充分考虑非遗自身的特点,注重文化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平衡,赋予非遗产品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总之,提升非遗观赏价值,展现经典元素的活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不断创新,让非遗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3.4 创生非遗产品,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非遗的本质是生命性的,即活态的;一旦失去活态,便不再是非遗[3]。非遗的活态保护,本质上就是要活态传承、活态创生。而活态传承与创生,就是要在功能丛化与形式迁延的产业化、生活化的融合中,同构出一种能够使自己涵养其间的社区化的日常生态。传统美术类非遗是指从传统手工艺中继承下来的、代表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种。这些非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的市场地位和社会价值逐渐下降。因此,非遗产品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

非遗产品的创新实践,首先需要考虑非遗自身的特色。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例的传统美术类非遗大多具有高度的手工艺性和地域性,这就要求非遗产品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地域特色;其次,非遗产品的创新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是非遗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因此非遗产品的创新必须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最后,非遗产品的创新还必须考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创新不应该是对非遗的破坏和抹杀,而是在传承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总之,非遗产品的创新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有结合市场需要和文化保护,坚持传承为本的原则,创新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技术含量的非遗产品,才能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5 坚持高校主体,多种传承方式进入校园

为了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许多高校开始将非遗传承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使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高校中,传统美术类非遗往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接受现代教育。因此,高校成了非遗传承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让非遗进入校园,传承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因此,一些高校开始采用新的非遗传承方式,例如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传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非遗传承的任务。此外,高校还可以将非遗传承与校内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非遗课程,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非遗传承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非遗传承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旅游的文化内涵,而非遗正是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的非遗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遗,同时也可以提高旅游业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这样既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为代表的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因此,要加强对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注重非遗技艺传承和完善非遗传承体制机制,提升非遗观赏价值和展现经典元素的活力,创生非遗产品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发展与创新,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猜你喜欢

长白山满族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