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2023-10-04王光明陈焕

商展经济 2023年17期
关键词:经管类民办高校校企

王光明 陈焕

(1.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重庆 401120;2.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8)

目前,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多个相关专业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一发展趋势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高校原有的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当下的人才需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诉求,近年来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综合人才的教育定位,如经管类专业通过对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主动适应当前社会下产业转型变化,致力于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在专业群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发展中可围绕基本的逻辑框架,落实各项优化改进举措,以带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目标

1.1 专业群建设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专业”指人类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用于囊括某一知识体系或某一具体业务的规范要求,且随着社会生产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于“专业”的定义逐渐趋于广泛。在专业标准被不断细分的当下,“专业群”概念随之应运而生,所谓“专业群”,即指由方向不同但基础相通的专业所组成的群集,在资源共享、职业交叉的基础上集中专业力量,致力于共同覆盖更广阔的技术或服务领域[1]。在同一专业群内,各专业可分属不同专业大类,根据统一的目标各自发挥专业支持功能。从优质专业群的主要特征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联合性。专业群集多个不同专业于同一场域内,通常围绕某一行业核心而进行协作,各专业通过高度联合共同解决某一行业问题,或共同开展某一专项研究,在有效整合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扩大专业覆盖范围。

二是集体效应明显。参与专业群建设的专业通常在长时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培育经验,具有特定擅长的方向,在合并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下,能够激活明显的集体效应,巩固原有的专业基础,同时又可根据不同方向进行细化调整,形成兼具专业性与灵活性的共享型教育资源。

三是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现代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链,民办高校等高素质人才培养机构必须及时洞察市场变化、适应市场要求,才能确保输送的人才与产业链不同的“端口”相适配[2]。专业群建设是建立在对当地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通常是经过对比校内现有专业及其他高校专业情况后制定出规划决策框架,因此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市场人才要求变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基础。

四是资源共享程度高。专业设置分散化的状态下,教育资源会随之出现割裂问题,不利于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而在专业群中,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均可用于大类专业学习共享,从而提高课程利用率,使各专业内容能够得到有序衔接。

1.2 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标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专业群建设方面获得了政策支持,通过结合当地特色化产业结构,打造差异化专业群,致力于提高人才培育的准度与精度。总的来看,专业群建设在目标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使专业结构趋于科学化。专业结构指人才群体中不同专业人才比例的构成,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专业结构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办学成效。因此,在未来的专业群建设中,要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整,明确专业群重点服务的方向及领域,将相关行业发展、岗位要求纳入考虑范畴,筑牢专业教育根基。

二是优化调整现有资源配置。专业群基础构架建成后,要进一步发挥其实效性,还应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为目标,在现有的资源体系基础上,落实校内外、群内外资源互通共享的新制度,使参与培训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享有特色化的教育资源,从而突出专业群的资源共享优势。

三是彰显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民办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而专业群建设的水平直观地反映了高校的特色化办学水平。因此,在专业群建设规划中,需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专业核心定位,划分出特定的“服务域”,并据此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多种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深化改革。

2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逻辑框架

2.1 明确主要建设思路,强调职业技能养成

经管类专业包含“经济”与“管理”等相关内容,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变化,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因此在专业群建设中需要着重明确基本的建设思路,从主动适应当下市场行业要求的方向出发,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基本原则,引导课程结构由学科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变;教学重点由理论知识灌输向知识技能并重转变;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学习习惯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其次,重点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关键技能、实践水平、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对未来行业前景的预测与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课程专业群模块,在锻造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思维[3]。

最后,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水准、擅长方向进行合理评估,根据个人发展目标灵活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群视域下个体职业技能养成的灵活性。

2.2 科学划分课程模块,兼顾综合能力要求

确定好经管类课程专业群建设方向及思路后,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科学划分与设计,逐层搭建起整体的专业群课程框架,兼顾学科、行业、岗位等多方面要求。

首先,打造由通识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组成的“底层共享”课程框架,加强对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的职业能力基础。

其次,对经管类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训内容、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再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学科类目、行业特色来区分专项能力训练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如金融类方向人才可着重选择金融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工商管理类方向人才着重选择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等。

2.3 深入衔接当地产业,突出实践指导价值

基于经管类专业群的系统性、复杂性特征,建设过程中将会面临同质化明显、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可在立足民办高校本身办学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当地相关产业进行深入衔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链条等模式来增强专业群的实践指导价值[5]。

首先,根据对当地客观经济环境的调研与评估,了解对经管类人才的大致需求量、具体需求方向,从而确保专业群的建设方向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其次,参照产业运作实践体系,研究经管类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稳抓优势学科,强调不同专业之间的有序衔接与互动,发挥专业群的资源整合效应。此外,科学比对经管类行业在不同阶段中呈现出的人才需求差异,主动汲取先进地区在产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经验,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群的育人价值。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群建设优化路径

3.1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在产业结构不断变革的势态下,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需转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层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当地产业对接的问题。

首先,精准定位服务对象,科学规划专业群。民办高校在规划经管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标准时,可深入当地相关产业生产运营实际,依托产业支持来搭建后续阶段的产业群建设框架,选择定位清晰的对接产业,重新调整经管类专业群分布,做好基础布局。设置专业群的课程类别及数量时,可根据对当地相关产业生产规模、技术含量等因素的调研及评估,来大致推算出该领域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可能需要的人才类别及数量,再结合民办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与教学资源,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之最大限度地贴合社会发展实际[6]。

其次,遵循优势互补思路,推进专业群均衡发展。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选择具有优势的核心专业,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采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办法,打造以良性竞争为基础的特色化专业群发展格局,在保留共性特征的同时,鼓励各专业在核心课程设置、就业前景方面着重突出差异化优势,使专业群的合力效应得到最大化发挥。

最后,依托政策扶持效应,建立健全长效引导机制。根据经管类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许多地区在政策层面获得了不同力度的人才培育支持,民办高校可依托于当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交流,来获取更多区域产业发展信息,形成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搭建用于引导整体发展方向的专业群改革机制,将招生计划、生均经费投入、就业率等相关数据纳入参考范围,把教育资源优先投入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中,保障专业群整体优势的发挥。

3.2 深化校企融合机制,探索长效发展道路

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经管类专业群建设可进一步深化对校企融合机制的探索与利用,以长效发展为目标,为经管类专业群模式的革新注入多元新动能。

大帅因为听了大帅一句“这个女人我认识”,下意识的看了大帅的脸,错过了定睛的机会,但是左小龙还有机会,因为大帅的摩托车要比这姑娘的踏板车快一些,况且左小龙得以听了这么多句,说明姑娘开的真的很慢,这样一方面得以巡展,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芳容。左小龙开着大帅的摩托车跟随了上去,左小龙镇定的超过的小踏板,看了一眼。姑娘很享受这一眼。左小龙通过这一眼也想起了她是谁,早在两年前的大礼堂,左小龙就很喜欢她,她就是黄莹。

首先,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一方面,联合当地相关企业,针对当下所需人才类别及数量,制定相应的经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与企业一线技术人才共同参与到专业群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确保学生所学与所用能够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学徒制度,以校企联合招生的形式,采用学工交替等方法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及时引进区域产业的新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发挥教育支持作用。

其次,重新调整内部治理结构。从当下校企融合发展现状来看,因内部治理不到位而导致合作成效不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高校可结合经管类专业群建设要求,对内部治理体系展开适当调整,提高企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的参与度,提高整体育人水平[7]。例如,革新高校原有的内部治理制度,按照“人才培养标准”与“产业需求标准”结合下的综合标准,重新审视当下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标准设置问题,并开发或拓宽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渠道,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组织,用于监督不同主体在其中的作用发挥。

最后,加快推进校企双方的文化融合。不同的文化氛围所导向的行为标准各有差异,要从根本上推动校企融合,还需从文化互通视角出发,厘清两者异同点,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逐步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群的精神文化根基。例如,以“企业化”改革作为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创新标志,参照企业战略决策制定标准及企业精神文化塑造,引导学生在形成有序竞争意识的前提下,以职业化思维看待专业课程任务,从而学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夯实专业技能根基

课程体系的科学建设是经管类专业群价值长效发挥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根基的扎实程度,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优化。

首先,留置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不同学生个体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及专业技能储备有差异化需求,经管类专业群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差异性因素,围绕“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思路,为学生留置更多的灵活化课程选择空间。在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任务的情况下,学生可自行选修一些拓展性课程,通过制定个性化专业学习方案,来使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8]。

其次,明确专业群建设定位。随着经管类专业群模式的发展,学习与岗位工作内容之间的对接加深,高校可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程内容与对应的职业素养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衔接,形成“多向度”课程内容定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行业新规范内容纳入经管类专业群核心课程当中,促使学历认证与技能认定互通,致力于培养能够真正适应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3.4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革新现有管理模式

专业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内部资源的集聚,但在有效整合与利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现有管理模式也可以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进行革新。

首先,结合当下专业群中实训资源有限的现状,着重加强实训资源的投入与整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调研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实训方面的具体需求,建立以培养基础通用技能为主的实训基地,并根据面向的服务领域进行精确分类,分别侧重于不同方向、类别、层次的专业技能培养及提升。

其次,打造经管类专业群实训项目资源库。将已有的经管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分别按照基础性、专业性标准进行划分,并设置对应的实训项目库,使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快速查找所需资源。一方面,整合专业群内实训目标相通的实训项目,经过设计后转化为共享性实训项目;另一方面,兼顾不同岗位需求,设置差异化实训难度等级,将对应层次的实训资源引入实训内容中,在提升实训效率的同时降低资源浪费。

最后,革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一方面,扭转以往仅以高校评分为基准的考核思维,参照企业岗位考核制度,着重检验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同时引入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支持力量,落实技术联合开发策略,提高实训基地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创新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借助现代智能信息技术来加大学生学习成果、实训成果的转化力度,如每学期选取优秀实训案例,由导师、企业指导人员共同带领完成产品优化,用最终成品来获取实际效益,突出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9]。

3.5 维持专业分布平衡,重视评价反馈程序

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分布的平衡性在发展进程中会发生一定变动,可通过建立健全评价反馈程度来实时跟进变化动态,作为依据来维持经管类专业群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合理调整专业群组织构成及职责划分。民办高校可围绕专业课基础,在原有行政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打破行政分割框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如采用“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群经理负责制”,引入企业化教学管理理念,使经管类专业群的发展方向、资源统筹、专业建设等情况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风向的变动而灵活调整[10]。

其次,完善多元主体评价反馈程序。高校可以不定期向学生、教师、企业等主体开展关于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意见、建议收集工作,草拟后续建设方案后进行可行性调研,并提交给校内专业组进行内部审批,在公开评审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大范围整合相关主体的评价反馈结果,找出其中可改进之处,最后在实行阶段重点分析投入与产出情况,为下一阶段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4 结语

目前,高等学校的发展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市场经济的需求与教育自身的规律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科专业的竞争力[11]。民办高校作为衔接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岗位的重要桥梁,有必要坚持需求导向,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通过专业群建设来加大综合型人才培育力度,使之能够尽快适应职业要求。在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群建设逻辑框架基础上,还可通过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深化校企融合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视评价反馈程序等举措进一步推进专业群育人价值的整体提升,作用于整个社会链条中。

猜你喜欢

经管类民办高校校企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五反思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