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新闻报道框架比较

2023-10-03明山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自媒体框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各类热点事件舆情发酵的重要平台。自媒体在热点事件的推文、发言往往成为事件的重要节点,时常会有“刷屏”之势。文章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江歌案,选取了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两者在该事件中的报道框架、异同及其原因。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新闻报道框架中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合理利用两者的差异有利于增强舆论引导效果。

关键词:主流媒体;自媒体;框架;江歌案

2016年11月3日,中国24岁留学生江歌在其公寓附近被杀害。“江歌案”已在2017年12月开庭,2017年11月9日《局面》栏目发布了江歌母亲和刘鑫首次见面的视频,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事件关键人物刘鑫身上。本文以江歌案2017年11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框架理论来分析媒体对此类事件的建构,理清网络热点事件中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报道框架。主要拟解决以下问题: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该事件的报道中是否存在报道框架上的差异?如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一、数据分析

(一)报道数量比较

报道量来说,11月11日开始陆续发文,11月13日的量最多。新京报网最早的文章出现在11月13日,原创文章《江歌案:先分清道义和法律责任》,人民网最早的报道出现在11月14日,转载钱江晚报的文章,主流媒体的报道在13日、14日最为集中。主要原因是经过自媒体的报道,该事件在互联网上发酵,逐渐形成了舆论,主流媒体介入。自媒体中人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刘鑫身上,痛诉她恩将仇报、薄情寡义,甚至忽略了凶手陈世峰。主流媒体在此种情况下开始站在理性客观的立场上发言,从法律、道德的角度客观的看待此事件,意图纠正民众的愤怒情绪。

(二)媒体报道主题分析

关于江歌案的相关报道分为5类,其中江歌案事件经过为主要内容的占到了39%;基于社会道德评价的占到了22%;对媒体作为也比较关心,占到了14.6%。江歌案的其他细节占比也较大,由于时间选取的是江歌案爆发一年以后,因此有关刘鑫、陈世峰的就学、个人经历等信息也被报道出来。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报道主体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主流媒体报道的主要集中在江歌案事件经过和基于社会法律层面的解读。主流媒体在早期集中在梳理事件经过,为公众呈现一个尽量完整的事实。这一次的媒体将焦点放在了多重身份与矛盾自述的刘鑫身上。主流媒体除了传播简单信息,还需要做一些有深度、为公众解惑的信息,因此主流媒体很多从法理角度看待江歌刘鑫事件的文章,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重新思考江歌案。

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报道则主要集中在江歌案事件经过和基于社会道德层面的解读。微信公众号最早的推问出现在11月11日,《局面》视频发布两天后,舆情慢慢演变,“江歌母亲”“刘鑫”登上微博热搜榜,“梳理+谴责”的模式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传播。大部分都是进行道德上的批判。

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的报道内容在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是在其他细节的报道上,微信公众号明显少于主流媒体。主流媒体还涉及一些境外犯罪管辖的问题。二是在媒体作为是否得当的方面。微信公众号在初期发布了大量谴责刘鑫的文章,在舆情发酵了过程中渐渐意识到情感的鼓动让公众情绪化、缺乏理性。

(三)报道态度分析

总体来看,在江歌案此次报道中对江歌态度为中立偏正;对刘鑫中立兼偏负的态度比较多;而对陈世峰主要是负面的态度。江歌母亲是唯一正面、负面、中立的态度都存在的,很多人对江歌的母亲的遭遇表示同情,在《局面》视频中江歌母親对刘鑫还保持着礼貌,但是对江歌母亲公布刘鑫个人信息逼刘鑫现身的做法持保留意见。

在新京报网、人民网相关报道中,突出特点是对四人的报道都呈现相对中立的态度。对江歌的死亡表示哀悼,对江歌母亲表示同情,其中不乏一些正面的表述。主流媒体的负面报道主要还是针对凶手陈世峰,对刘鑫有负面报道但比较少。微信公众号的报道中对江歌的态度以正面为主;刘鑫和陈世峰则主要是负面态度,报道体量大致相同;对江歌母亲主要是正面态度,但是负面态度的报道要比主流媒体多一点。

二、新闻框架分析

(一)主要框架分析

1.定义问题

此次由江歌案引发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了刘鑫的身上,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都集中在了冲突框架,冲突框架两类媒体中的使用率都超过了50%。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在进行问题定义的时候都提到了以下几对冲突矛盾:

首先是江歌的母亲和刘鑫的冲突。时隔294天双方未曾见面,见面初衷是促进双方沟通与和解,但是显然江歌母亲的隐忍和刘鑫的辩驳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了人们的讨论。其次是江歌与刘鑫的冲突,在公众号的发文中江歌是一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仗义之人,两者存在着角色的冲突。再次是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刘鑫的所作所为间接导致了江歌的死亡,网络自媒体透过描写刘鑫这块一年以来的“美好生活”,激起人法律和道德冲突,也是感性与理性的冲突。

2.解释因果

解释因果报道中,主流媒体主要集中在法理框架以及责任归因的框架,公众号主要集中在责任归因框架和道德评判的框架。

主流媒体主要是对刘鑫所引发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自媒体一边倒的情况下,新京报网较早对偏激的情绪进行了纠正,重新理清事实、理性分析。新京报网11月13日发文《江歌案:先分清道义和法律责任》中提到:“更何况,各种混淆了‘事实与‘观点的网络描写,进一步掩蔽了客观真相——这种事件的真相理论上只能来自于司法”[1]。人民网在转发钱江晚报文章《江歌案不了局 先别急着道德审判》,中提到应该等一等法院的判决,并认为“其实是江歌遇害案的衍生悲剧,让杀人凶手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这才是最大的正义”[2]。公众号对江歌刘鑫事件的因果解释上也用到了责任归因框架,认为刘鑫与陈世峰应该受到惩罚,但是更多使用了道德评判的框架,主要集中在对刘鑫的问题上。公众号在报道的过程中并没有完整的展现事件,而是有选择地使用了道德框架。

3.提供建议

在提供建议方面的报道中,主流媒体主要集中在了回归理性和框架和法律解决的框架。微信公众号集中在了回归理性框架,道德审判框架、情感宣泄框架也占比很大。

回归理性的框架是主流媒体中使用最多的。法律解决框架是另一个重要部分,道德审判框架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媒体在提供建议方面还有原谅宽恕框架。此类文章所提出的建议都是回归理性,保持冷静和客观。公众号在建议部分的框架呈现时间的阶段性。在早期主要集中在情感宣泄的框架和道德审判的框架,后期集中在了回归理性的框架。11月13日是公众号观点的分水岭,一方面是由于主流媒体的介入,另一方面是媒体自身的修正。11月13日以前,自媒体公众号都以批驳、情感宣泄为主,并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随着事件的发展道德审判的框架减少,回归理性的声音逐渐出现。

(二)框架异同及原因

1.相同之处

两者使用框架的共性在于对事件的定义和提供建议方面,冲突框架和回归理性及法律解决框架使用率都比较高。说明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事件的主要问题上还是保持了相对一致的方式报道。

使用相似框架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基于事件本身的特殊性。由《局面》栏目推送江歌母亲和刘鑫的采访视频引发了此次舆情,但实质上引发公众讨论的是事件背后的悖论。从舆论的主题来看,江歌案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民众在讨伐刘鑫的时候也有对自身的维护。从舆论的客体来看,持剑的冲突性和反常性是引发讨论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让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是传播信息的必要性。事实性的信息都通过“框架”的表述呈现出来,框架对事实的重組和强调赋予了事件新的意义。江歌案本身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但是在报道过程中,媒体挖掘了这件事的深层次内涵,抓取到了事件的新闻价值。

2.不同之处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江歌刘鑫事件的报道差异主要是解释因果的方面。主流媒体强调责任归因,而自媒体则侧重道德评价。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媒体的性质不一样、定位不一样。主流媒体传播着主流的价值观,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有做社会的瞭望者,起到监督和纠正社会的作用,协调社会关系,引导民众,纠正民众的非理性情绪,引导在司法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因此主流媒体强调责任归因。自媒体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社会责任方面会有所欠缺,意见领袖或者微信大号个体的观点根据有煽动性。

其次是受众的需求不同。网络新媒体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即时的信息,同样需要一些有深度的报道,主流媒体就选择了以深度为主。而自媒体要抓住受众就需要有足够吸引力的、简洁的内容。在江歌案公众号中的文章都是小段多行、大量配图,在东七门首推文章后其他平台纷纷效仿,选择迎合受众愤怒的情绪。

三、结语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框架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主流媒体报道框架偏向理性和客观,而自媒体的报道框架则偏向道德和情感。自媒体过多的情绪化表达和非理性表则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媒介生态的改变,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自媒体的力量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也需要对自媒体有一些必要的规范和相关管理。

参考文献

[1] 新京报.江歌案:先分清道义和法律责任[EB/OL].[2017-11-13].http://www.bjnews.com.cn/ opinion/2017/11/13/463978.html.

[2] 魏英杰.江歌案不了局 先别急着道德审[EB/OL].[2017-11-14].http://opinion. people.com.cn/n1/2017/1114/c1003-29644503.html.

(作者简介:明山,西安邮电大学助教,从事应用舆论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自媒体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