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的会通及其当代价值

2023-10-03苏可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儒家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该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有效途径。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儒家思想的会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角度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之处,从中获得启迪,并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儒家思想;实践;认识;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制度正式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也随之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成熟期,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欧洲的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马克思主义便是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它是为了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的东方社会,脱胎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衰退,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社会正处于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封建制度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对地主有着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经济的转变带来思想领域的改变。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当时社会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形态,同时也影响着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儒家思想的会通之处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儒家思想则有朴素直观性,其中包含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具有集合体的性质。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其中也不乏有相似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贯穿整个认识过程的始终,并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从而改造客观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便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马克思认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马克思认识论强调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相似性。儒家认为,道德的履行离不开人的认知活动,而认知活动又必须要落实到道德履行上。孔子曾在《礼记·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想要做到博学多才,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详细地询问,想要彻底地弄懂所學的知识,就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还要切实地力行、实践。韩非子的认识论主张以感性认识为起点,强调以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从而达到量的积累,再通过思考使人们明白事情发展的规律,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在认识方法上,韩非子主张“去喜去恶”,切忌主观偏见来左右人们的认识。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在认识对象的范围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将“知”与“行”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儒家朴素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世界是可知的,其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过来作用于物质。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也具有唯物主义色彩。例如,梁漱溟先生曾在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中提到:“儒学不信鬼神、不将来世,所以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都在表达孔子对鬼神论的怀疑态度,同时也强调他不主张崇拜和迷信鬼神之说,这一点与唯物主义具有相似之处。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强调人的形体具备了精神便随之产生。范缜在其《神灭论》中说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些也都体现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天下大同”的思想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及人的身心关系之间高度和谐的社会,追求的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到那时“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理想之上的科学的一种社会理想。

“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儒家的哲学思想,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其基本特征为:人人团结友爱,家家安居乐业,社会不存在差异和战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下大同”,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都体现了对和谐、发展的社会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二者虽然在实现路径方面存在差异,但却有着相同的社会理想特征。中国人民可以接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其中不乏有儒家思想在做铺垫,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在本质上都体现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儒家优秀文化相结合

自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后,便存在着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了西方的文化,认为儒家传统文化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腐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帮助。后来,在全国“左”的思潮的影响下,儒家文化更是被等同于封建文化,从而被全盘否定。本世纪初期,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国内外对于儒家思想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有些学者认为,照搬欧美的模式是无法解释东亚经济崛起原因的,究其原因是儒家思想在发挥作用。由此,许多学者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由全盘否定开始转变为注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毛泽东同志也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过程中,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与时代相结合。

“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否定自己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成的”[3]。现代中国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谓“中国特色”便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方案。儒家思想是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待其态度也必然不能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具有其科学性,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展现其价值,并在指导各国发展的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宝库。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例子。毛泽东的一些观点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两个来源,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党的群众路线便是对于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而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由此可以看到二者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具有会通之处。

三、结语

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确保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遵循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秉承着“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足以延续至今,是由于其内在的丰富底蕴和开放性,它不断发展,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继续绽放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刘宏章.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J].孔子研究,1996(3):3-10.

(作者简介:苏可,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