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观层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析
——以“心理健康的标准”为例

2023-10-03

大众文艺 2023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知识点标准

李 苹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析有利于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法、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等,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系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次,如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二是中观层次,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章(节)关系;三是微观层次,它是对某一章(一节)教材的分析,重点分析其内外部联系、知识结构、教育作用等,体现了章(节)教材的价值。[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微观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全面达成

无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教学目标首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树立需要教材提供必要的内容和条件,在核心素养融入教材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因此只有认真对教材进行微观分析,才能有效引导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结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结构是指教材的各章节知识脉络或主题的整体框架。通过对教材的微观分析,教师更能了解本节知识点或主题在本章或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层次,从而能以整体的眼光来进行课程教学,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量的教学,灵活安排各章节教学时长和教学重难点,对整本教材内容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要有课前“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可见,教师对教材是否熟悉决定了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每节课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从教材着手,通过对教材微观分析,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元素,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才能统筹安排,上好一堂心理课。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外联系有助于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发展,便于教师轻松引出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微观教材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主题厘清思路,有助于学生领会、感悟新知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微观分析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胡谊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为例,从微观层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二节心理健康标准的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理论与讲解。教材知识结构分析是将该节内容分为多个教学因子,分析各教学因子的相互联系方式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节内容由三大教学因子和十二个知识点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1 “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材知识结构

(二)教材内部联系分析

教材内部联系是指教材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对教材内部各教学因子及其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更能明确教材的结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科目存在差异,课程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进行自我体验,领悟道理,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因此,本教材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由案例故事、理论与讲解、小问答、参与式活动、思考点和相关资源组成。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层次联系,其中,理论与讲解部分的心理健康概念、判断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和心理障碍是别的指标属于递进关系。

通过对教材内部联系的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①了解心理健康概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会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②认识判断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和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的指标。本节的难点是:学生通过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判断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是否达到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以及通过一些指标能够判断他人心理是否异常。大学生虽然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但实践经历缺乏,对心理问题的判断需要多加思考。

(三)教材外部联系分析

教材的外部联系是指教材中本节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其他章节等的知识点间联系。[3]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有利于深入了解本部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教材外部联系分析如下:

1.学科内的联系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特殊性,本节心理健康的标准属于本教材的绪论部分,心理健康标准是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主题都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比如新生适应、自我意识、学业发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职业生涯等。

在本教材中本节内容与第四章情绪主题联系最为密切。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乐观快乐的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忧愁、愤怒等不愉悦情绪是正常,然而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于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害的。

2.学科间的联系

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中第九条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予以恰当满足和第十条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这些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马斯洛的观点相联系。

判断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是利用统计学方法找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正常行为和数值分布。若一个人的行为接近数值分布的平均状态,则是健康的;若一个人的行为偏离平均状态,则是不健康的,[4]这里的统计知识跟心理统计学有关。

心理健康判断的社会适应标准与社会学的相关知识点相联系。社会适应标准是根据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程度进行评估。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资自理、沟通、交往的行为表现多大程度上能够符合社会要求、社会准则、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这一知识点的备课需要教师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有相关了解。

3.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之一,在象牙塔也有许多烦恼。比如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扰;负面情绪不知如何管理;经济窘迫、相互攀比带来的自我迷失;手机网络过度使用造成的人际退缩;人际交往的烦恼与压力;新生入学的角色转换与适应问题;恋爱问题引发的情感困惑和危机;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就业困惑等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学业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四)教材的能力素养构成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一系列利于心理锻炼的方式来促使人形成健康乐观、健全人格以形成良好个性,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和十八个要点指出了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态度,其中包含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

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通过对心理健康判断的三个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心理障碍识别的指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判断个体是否心理健康或者存在心理障碍的能力。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具备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估自我的能力,减少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必要的困扰。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1.情感

通过开篇的案例中东东不愿意和异性交往和宿舍里两个女生的烦恼故事,可以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大学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这些困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参与式活动中小组讨论也能增加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2.态度

通过心理健康概念的介绍到整体心理健康标准的介绍,最后引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最后的思考点与本节内容相关联,使学生拓展思维,课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勤思考、求真务实的态度。

3.价值观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该节内容的学习让我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学会分辨心理异常现象;让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人也是有情绪,而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虽然主要的情绪较为愉快、稳定,但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这些都是对生活事件的正常、适当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烦恼无处不在,接受烦恼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积极心态的开始,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观。

(六)教材表述结构分析

教材表述结构是指教材中的文字、图像等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组成特点。本节教材内容表述结构以文字、活动系统为主(见下表1)。

表1 “心理健康的标准”教材表述结构

1.文字系统

本节教材自然段落共58段,文字系统所占篇幅最大,因为本节的案例故事、理论与讲解、小问答、参与式活动和思考点都是用文字进行表述,文字表述案例故事可以让故事结构完整清晰,介绍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案例;理论讲解用文字描述得很细致,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4-5条心理学知识点;小问答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根据大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常见问题进行回答;参与式活动通过1-2个体验式小游戏,帮助心理老师组织课堂,学生也可进行自学;思考点根据本节知识点提供不同的思考视角,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展批判性思维。这些文字的运用很好地达到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同时也完全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2.图像系统

本节教材中图像系统有知识框架、案例图片和相关资源三种。新闻案例讨论中的图片中左边是主人公林森浩,右边是黄洋,中间是一个成语“一念之殇”,很好地突出了案例的主题,生动形象的图片仿佛这两位主人公跃然纸上,仅仅一张图片给本节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两个知识框架直观体现了本节的核心知识点内容,便于老师教学和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给大篇幅的文字以空隙,避免整篇文字带来的单调性,图文搭配便于学习;相关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大特色,以往的同类教材中几乎没有安排相关链接和网上配套学习资源。相关资源是在部分章节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书籍和影片,本节的两个相关资源是异常心理介绍和积极心理学公开课,这些配套的数字资源和视频材料有利于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拓展知识,真正把心理健康的理念与学习内容带入生活中去,也对这本书的落地开花大有裨益。

3.活动系统

教材中活动系统由案例分析、小问答和小组讨论三部分组成,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特色,以活动课为主,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本节开头就用两个案例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主人公心理状态是否到了心理不健康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顺势引出本节的主题。小问答可以将学生问题和教师回答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小组讨论将活动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丰富了课堂内容,为学生创造经历与讨论点,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共享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结语

通过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和内外部联系分析不仅能明确教学知识点,还能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知识的系统性;教材能力素养构成分析侧重于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心理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文字、图像和活动三大表述系统生动全面地展示了教材内容。通过对这六个层面的微观分析,教师能很好地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地提升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知识点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