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与生态文明工作坊简述

2023-10-03陈东川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变迁

段 琪 陈东川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2022年11月26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地理研究》协办,复旦史地所段伟研究员召集的“运河与生态文明研究”工作坊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聊城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30多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会议。

王建革作主题报告《清王朝保运体系中的淮水入海入江选择》,而后学者们围绕运河与生态环境、运河与水利社会、运河工程与河道变迁、运河开发与治理、运河生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5个议题进行报告评议。陈喜波对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生态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建设路径。王聪明对南宋以来管家湖水环境变迁的研究反映了黄、淮、运河对湖泊生态的强大塑造作用。耿金对12—20世纪初宁绍平原内河咸潮控制与水利系统的演变作了讨论。古帅讨论了明中后期以来鲁西南黄运地区的水患及其治理、纠纷。卢勇认为里下河地区农业生产与外部环境交互具有适应性、灵活性与相对稳定性。张敏认为明代大运河区域居民和流动人口增多促进了民风嬗变。李德楠据乾隆七年两淮大水分析淮安普济堂对缓解灾情、稳定灾区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高元杰通过“孔子祀田”案讨论国家革命和近代化大潮中中央政府和地方豪强间的利益斗争。方志龙重新审视了宋代以后吴江塘路及运西、运东地区的地貌、水文变迁,揭示了其与太湖流域出水格局的演变关系。潘威介绍了永乐九年张信治河到正德时期黄河形成“沛道”以及“徐邳道”的变化。郑民德分析了清末陶城埠运河的开凿及其发展衰落的过程。周明探讨了民国里运河小轮随意抛煤和行船涌浪对运河治理的不利影响。黄学超复原了秦代上通蒗荡渠下通汝、醴,沟通南阳盆地与河、济漕路的水道。鲍俊林指出清代松江府利用潮滩资源经历盐作化、农作化两个阶段,形成滨海运河水网结构。王晗联系晚清淮盐总栈的选址和南京-镇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对该区域环境变化等进行分析。刘其恩讨论嘉靖朝通过堵疏筑等方法将治河目标由“分流”转向“合流”。祝昊天指出江汉运河应系我国最早一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人工运河。冯明认为潘季驯作为张居正改革群体的重要成员和得力干将,承担了治理漕河的重任。王玉朋和胡克诚指出会通河的开通剧烈地改变了鲁西地区的水文环境,进而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胡其伟通过道光十二年桃源陈端案透视了道光朝的河政与吏治的腐败情形。袁慧认为河臣以禹王河附会《孟子》的诉求代表了明清时期重构江淮关系的探索与尝试。吴朋飞对1949年以来大运河(黄河段)的治理历程与成效进行梳理,指出大运河有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段伟据大运河沿线受气候、灾害影响致水环境、土地利用和生物群落等变化,提出划分4个时期研究其生态环境演变。与会学者对各组报告认真点评,相互交流,收获颇丰,会议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变迁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