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大单元课程的美术作业设计
——以“迷人的海报设计”为主题的教学案例
2023-10-03肖佳林
肖佳林
(首都师范大学)
一、作业的概念和先行美术作业的困境
关于家庭作业的概念界定尚无定论,但是纵观各位学者的研究及命题,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前苏联教育学者凯洛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珍妮特·阿勒曼与基·布乐菲,教育家斯米尔诺夫、斯宾塞等人把家庭作业视为教学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独立作业为手段,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和熟练技巧的目的。教师要“重新定义家庭作业是一种能弥补课堂学习缺陷的课外学习机会。”
家庭作业通常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外延,它是学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构成形式,也是连接课外与课内的纽带,它与课堂之间应实现互补与提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对课内所学知识,技能加以巩固与提高,并在做作业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家庭作业的特点:第一,与课堂紧密相关;第二,有助于巩固知识完善技能;第三,占用课外的时间;第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之能力及习惯。
根据国内近年来的实际情况,传统认知是将家庭作业的功能仅视为巩固课堂知识和诊断学习成果,忽视了教育学者所强调的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等作用,其实是将家庭作业的功能简单化了。
长久以来美术学科陷入模式化教学的情况,学科不被重视,作业形式也千篇一律,通常以绘画形式为主。美术作业缺乏活动探究和体验感受,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跳过了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步骤,导致美术学科损失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效果。
基于大单元课程的美术作业设计,实际上不是要求新的作业形式完全颠覆传统形式,而是在作业既有功能上,改良一些作业设计的不足之处,推陈出新。而美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其作业更应当体现出实操性、创造性、趣味性等。
二、如何让作业“提质减量”
(一)优化作业类型以提高作业质量
要达成“提质减量”的目标,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作业设计及内容,消除低效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针对美术学科,作业则要一改曾经的“照着画”以及以美术作品的好坏来评判作业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高质量的作业应当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
除了需要丰富作业的类型,还需依据学科特点设计适宜的作业类型。作业类型需丰富,学科特点宜显著,各学科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种学习途径,促进学生发现适宜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作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在作业设计当中融入课堂教学的“线索”,使作业和课堂能够相互呼应,要在作业中设计相应的能力培养的任务,让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作业要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文情怀为目的,教师选取适宜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设置实践类、体验类、探究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作业。
综上所述,要让作业“提质减量”,就是要在作业数量精简的情况下发挥出作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功效。以美术学科为例,在学习“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冷暖色”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色彩搭配的案例并记录其色调,写下自己对这些搭配的“冷暖”感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更易感知并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概念,在调查过程中还自主学习了“冷暖色”的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再比如,教师布置活动性课后作业,让学生和父母、朋友一起走进与艺术有关的场馆,在拓宽美术相关知识的同时,调动感官认识到“美”呈现形式不仅有平面的绘画,还有立体的雕塑、装置,甚至于一些特殊的形式,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沉浸式艺术展览”。这些作业能够加强学生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挖掘“默会知识”的功能从而提升作业质量
除了凭借优化作业类型的方法提升作业质量,还可通过挖掘作业中所蕴含的“隐藏功能”来达到作业“提质”的目的。
“默会知识”是作业所隐藏的功效之一,“‘默会知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理解能力,或是在具体情境中的执行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结合核心素养来看,默会知识也可以被理解为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一。
匈牙利自由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一书中将“默会知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知识的获取与技能提升协同发展;第三,处于未知的探索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为了使学生掌握“默会知识”,作业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丰富作业的形式;第二,升级作业的展示;第三,改良作业的过程。
丰富作业的形式是指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如“纸笔刷题”,而是向其他活动形式转变,比如项目化作业、体验式作业、探究式作业、实践活动作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避免了机械重复所带来的消极态度,同时也便于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美术学科,丰富作业形式则是要一改曾经的“照着画”。美术作业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达成学习目标。比如“用课堂所学设计制作一件文创产品”“将写生作品转化为黑白装饰画”等等。
升级作业的展示是指通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来验证和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成果展示的环节,学生要讲述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将自己在作业过程中所理解或感受到的内容用多种方式表达、演绎出来。学生采用展示方式越多,就越能证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达到知识的获取与技能提升的协同发展。
针对美术学科,升级作业的展示则是要改变“收画打分”的传统评价形式。作业展示可以通过举办作品展览、社交平台收集评价等方式来进行。
改良作业的过程是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兴趣,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具体任务、开发热点议题等,将作业设计成为一个项目,让短时完成的作业转变成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体验、感受、领悟,从而掌握默会知识。
针对美术学科,改良作业的过程则是要将原先课堂中“一课一画”的模式更新换代,作业的过程要从短时转为较长期。比如在进行“黑白装饰画”这一课时,第一节课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写生,第二节课带领学生将写生作品进行变形和转化,第三节课才开始将变形好的作品进行黑白装饰。这样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真理,这是“仅一课时就完成作业成果”的课程所做不到的。
三、新艺术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作业形式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综合,倡导发展艺术融合课程。要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融合,重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去发掘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间的关联,从现实中汲取合适的元素,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碰撞融合实现基于艺术的跨学科综合课程。这就必然要求美术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方式存在,作业也就是单元中、综合课程中、项目中的一项“任务”。
从宏观来看,“作业”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来说,是协助艺术课程达成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从具体来看,“作业”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将进行更新优化,使其成为大单元课程、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方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课下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22年版艺术课标的指导下,“作业”可以通过与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一)与“大概念”结合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某一“大概念”为核心,根据“大概念”分层出基本问题和小问题,这些推进单元课程进程的问题会被延伸为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形成“知识面”,即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发展到概念建构,提升其认识、理解、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作业与“大概念”结合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以整个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核心,让每个作业任务都服务于单元课程,通过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巩固课上知识、探究其他知识、联系生活知识、领悟学习方法、达成知识迁移。
(二)与跨学科综合课程结合
2022版的艺术课标强调跨学科综合教学,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途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对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都有一定了解,挖掘日常生活、历史、自然中可用于教学的素材,将其整合形成跨学科综合课程。针对跨学科综合课程的作业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才能完成这一特点,在任务设置上强调涉猎广泛。教师可以营造适当的任务情境,将作业设置成发展多维度能力的“项目”。
(三)与项目化学习结合
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将课程设置成一个具有真实情境的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项目实行过程,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技能和高阶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完成有多种解决方案并具有真实性的任务,最终产出一项预期的产品或作品。
项目化学习中的作业相对于以上两种作业更具有特殊性。将一堂美术课设计成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学生担任项目中的各种角色,应当根据不同学生所分配的不同角色、不同任务设置相应的作业。学生将会在完成各自作业时与他人合作,一个小组为达成共同目标进行努力,在合作中不断完善各自的作业,提升沟通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论是基于“大概念”的单元课程还是跨学科综合课程又或是项目化课程,实则都能够以“大单元课程”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大单元课程模式与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模式有诸多契合之处。如此,要达成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要求则可基于大单元课程进行作业设计,即单元作业设计。
在大单元课程《迷人的海报设计》中,以“海报设计”为主线,布置以下作业任务:1.个人形象个性海报2.房间装饰海报3.父母形象宣传海报4.家庭纪录片电影海报5.个人展览宣传海报。海报的形式和功效多种多样,课程的任务针对的学习目的也是各有不同。个人形象个性海报设计的目的在于自我认知与探索,锻炼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装饰性海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房间中的装潢风格、色调,设计出与之相配的海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个人展览宣传海报的目的则在于巩固海报具有“吸引性”这个知识概念。几项作业设计围绕“海报设计”这个主题式教学展开,让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海报设计的要点,还要体验设计师工作的流程,学会以设计师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
四、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在新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美术学科作业设计应当参考大单元课程的作业模式。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知识点向知识面的转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缺一不可。基于这些要求,大单元课程作业模式将最大限度精简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各项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目标,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