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探讨
2023-10-03取比尔莲
取比尔莲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传承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1]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家庭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只有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时,才能调动孩子追根溯源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对彝族这样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来说,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优势。本文对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做调查研究,不仅对本民族的教育有益,而且对其他的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一、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环境概况
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四代以上同住的极少。多数是儿子结婚以后,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多同幼子一起生活。凉山城镇彝族职工家庭,三口或四口之家的占8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四口之家,独生子女家庭相对较少。有一部分为了孩子上学,在城镇租住房子,这样的务工家庭基本是五口或六口之家,这充分说明凉山城镇彝族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对城镇彝族家庭的文化教育情况调查中,职业有教师、护士、公务员、农民工等,调查对象的学历有硕士、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小学、文盲等。
二、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现状访谈与分析
(一)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现状访谈
1.A家庭 两代同住
父亲:公务员。母亲:小学教师。父母学历:大专。
子女:一个儿子,读小学5年级;一个女儿,读高一。
我:您好,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家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文化传承情况。
A母亲:首先说说语言,我的女儿3岁以前是孩子奶奶带的,所以3岁到小学阶段,在家里和小区里,常用彝语和家人或小区的小朋友交流,说彝语很自如,但上中学以后就住校了,女儿的同学汉族居多,彝族少,没有语言环境,没怎么说,慢慢的,她就不说了,现在在家里,我们说的时候,她能听懂,但常用汉语回答我们。儿子是从小由汉族保姆带大的,所以小时候不会说彝语,但到了小学,同学彝族居多,课下其他同学都说彝语,所以从小学开始我们教了他一些,但更多是从他同学那里学的,现在说彝语很地道,也愿意交流,所以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
我:除了语言,其他的彝族文化方面都教了些什么?
A母亲:其他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还有节日文化。彝族年,儿子比较喜欢。虽然住在城里,但是我们这里彝族年的氛围感还是很浓的,每家每户杀猪,过年期间还要互相拜年喝酒吃肉。宗教方面,一年家里要做两次仪式,所以,对于做毕,两个孩子都了解。
我:对于服饰文化或婚丧嫁娶方面呢?
A母亲:女儿小时候喜欢穿彝族裙子,也给她买了。儿子没有,但对于服饰,两个孩子都是了解的。对于结婚,带他们参加过彝族婚礼,但了解得更多的是现代城镇彝族在城里办的简式彝族婚礼。对于葬礼,他俩都不了解。
2. B家庭 三代同住
父亲:军人。母亲:公务员。父母学历:大学本科。奶奶:农民,文盲。
子女:一个女儿,读学前班;一个儿子,读幼儿园。
我:您好,您对孩子的民族文化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B母亲:我女儿是我姐姐带大的,我姐姐经常给孩子说彝语,所以对于彝族语言,女儿能自如地和同伴交流,孝、善、勤、俭等伦理道德方面也经常给他俩讲。儿子是孩子奶奶带的,奶奶习惯说汉语,幼儿园里的孩子也都说汉语,所以儿子不会说彝语,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在家里,我会给他们唱彝族歌曲,比如《古莫阿芝》、彝族《手指歌》等,让他们了解彝族歌曲。
我:那其他方面呢?
B母亲:对于节日孩子比较喜欢,对我家孩子来说最浓重的是彝族的儿童节,我们所住的小区每年孩子们会一起过彝族儿童节(彝语叫阿依蒙格),“阿依蒙格”的主要目的是祛病防疫,但客观上又是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节庆活动。两个孩子都喜欢。对于宗教,家里每年都会进行宗教仪式,所以请毕摩来做毕,孩子们就知道要做仪式了。
我:你们会教两个孩子家谱么?
A母亲:家谱,孩子爸爸自己都搞不清楚,孩子奶奶也不懂,所以就没法教。
3.C家庭 两代同住
父亲:大学教师。母亲:研究人员。学历:父母均为硕士。
子女:一个女儿,读小学3年级。
我:说说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融入了哪些民族文化?
C母亲:首先对于语言,我们从小就教彝语,且经常和她说彝语,所以语言方面是没有问题。节日文化方面,了解更多的是彝族年,过年杀猪、拜年等。本来自己学了很多彝族方面的知识,想教孩子,但是孩子的学习任务重,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就没什么时间了,打算假期教她一些彝族的传统经典著作,如《玛木特衣》等。
我:其他方面呢?
C母亲:对于彝族饮食文化方面,孩子喜欢吃彝族坨坨肉、腊肉、玉米饭、荞饼、连渣菜、牛肉坨坨、羊排等,反正彝族的饮食她都喜欢吃,所以家里也经常做。
4.D家庭 三代同住
爷爷:教育局退休人员。奶奶:农民、文盲。
父亲:初中教师。母亲:事业编制。父母学历均为大专,爷爷为本科。
孙辈:两个孙子,一个小学3年级,一个小学1年级。
我:大家都说您的孙子有礼貌,了解民族习惯,说说您是怎么教育的呢。
D爷爷:首先在家里,我们都给孙子说彝语,而且也会给他们讲一些彝语故事,讲彝族的尔比尔吉等,所以孙子不仅彝语能交流,还会讲故事等呢。孩子的文明礼仪从小就教,而且我们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榜样示范,所以,这方面还不错。家里经常做宗教仪式,所以,对于毕摩做毕,现在两个孙子都了解,孙子感兴趣,所以我们也会给他们讲每种仪式中需要用的物质资料、仪式的目的等。
我:节日方面呢?
D爷爷:孩子最喜欢彝族年,孩子从小就参与彝族年杀猪,知道彝族年前的扫屋除秽仪式等。
我:对民族文化方面,您还教了他们别的么?
D爷爷:我个人比较喜欢弹彝族月琴,现在给孙子买了彝族月琴,正教他们弹呢,希望他们能弹好。对于民族服饰方面,两个孙子都买了彝族服饰、批毡、头饰,孩子有时候会拿出来穿穿。还有一点,我自己喜欢整理家谱,也准备教孙子们家谱。
5.E家庭,两代同住
父亲:农民工 母亲:农民工 学历:父亲小学毕业,母亲文盲
孩子:四个。儿子初中二年级,大女儿初中一年级,二女儿小学六年级,小女儿小学三年级。
我:在家里你们一般用什么语言交流?
E母亲:家里都用彝语交流,大的三个孩子是7岁以后才来城里,虽然不懂彝语的尔比尔吉,但用彝语交流没问题,小女儿是没人带,2岁多就在城里读幼儿园了,所以说彝语有时不流畅。
我:那过彝族年的习俗孩子了解多少?
E母亲:彝族年是每年孩子们最期盼的,所以他们了解得多,彝族年家里会放一些祭拜品祭拜祖先,彝族年孩子们会一起帮着杀猪、装香肠、做冻肉。吃彝族美食,荞饼、玉米饭、坨坨肉等。也会带孩子们去外婆家、舅舅家拜年。
我:虽然来城里了,但有时候乡下亲戚结婚或者有老人去世会带孩子们回去么?
E母亲:女儿们我没带,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我经常带我儿子去,现在儿子对婚礼或葬礼上习俗了解得不少,去时有不明白的他都会主动问我呢。
我:做毕仪式孩子了解么?
E母亲:以前刚来城里时孩子们觉得没意思,现在发现周围邻居都做,所以孩子们也同意做,现在我儿子对做毕这个还了解不少,周末有人做毕的时候,偶尔也会请他去帮忙。
我:孩子们来城里后,穿彝族服装吗?
E母亲:孩子们非常喜欢彝族衣服,我自己给大女儿手工缝制了一套彝族衣服,大家都觉得做工精致,女儿穿着合身、漂亮,大家都夸女儿穿彝族服装好看,其他几个孩子也想要,所以还在抽空给他们缝制呢。
(二)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从以上访谈的情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目前的凉山城镇彝族文化传承情况。
1.语言教育
有人曾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决定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构成深层文化——民族精神的基因。”目前凉山城镇彝族在家庭场域内与孩子交流的语言为彝语居多,彝语的运用情况还不错,但彝族文字的学习几乎没有。除了语言,也要教会孩子们彝族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给下一代讲解传统的经典著作、尔比尔吉、谚语、故事等,让其耳濡目染,学习语言。
2.传统美德教育
凉山城镇彝族家庭里会教孩子们孝、善、勤、俭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基本的礼仪,孩子们的基本礼仪学习得还不错,家长们需要继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
3.宗教习俗
“任何精神文化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对一定民族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宗教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
民族历史教育蕴含在祭祀祖先、丧葬仪式、节庆活动等过程中。宗教信仰、礼仪等习俗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部分的家庭目前仍保留着这一习俗,传承着文化。
4.节庆习俗
节庆习俗,凉山城镇彝族孩子了解得最多的是彝族年。彝族年是流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现在凉山城镇城彝族家庭仍然保留着这一习俗。除了彝族年,还有彝族儿童节(阿依蒙格)。阿依蒙格中的“蒙格”彝语为开会的意思。“阿依蒙格”彝语北部方言意为儿童大型聚会,是以集体形式隆重举行“阿依蒙格”以驱赶魔鬼来达到祈丰求吉,确保儿童健康、村寨安宁的祈福禳灾节庆活动。但是真正了解并过彝族儿童节的家庭很少,要加强这方面的传承。
5.婚丧嫁娶
对于人生礼仪中的婚礼,在家庭教育中有所体现,但由于环境原因,传统的彝族婚礼孩子们并未能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对丧礼了解得非常少。
6.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对于民族的饮食文化,家庭饮食中会吃彝族餐,孩子们会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彝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对于服饰,父母辈有会彝族刺绣的,但孩子被并未能传承。穿在身上的民族服装,倒是孩子们都有了解。
三、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传承的路径
彝族文化通过家庭成员的代际传递得以保存和传承,通过以下路径,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一)提高孩子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它关系到每个民族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伴随而来的文化尊严感。”我们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域内提高孩子们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发展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省。
(二)诵读彝族经典著作
在凉山城镇彝族家庭教育中引用传统经典著作里的语句,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经典文化范本包括《玛木特依》《勒俄特依》《阿依阿芝》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彝族传统文化
虽然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周末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家长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娱乐环节,比如讲彝族故事、唱彝族歌曲、跳彝族舞蹈、画彝族元素的图案,或者在节日里让孩子们穿民族服装等,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娱乐,有序提高践行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四、结语
家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家庭教育中要传承民族文化,首先家长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凉山城镇彝族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彝族传统文化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用优秀的思想,培养凉山城镇彝族孩子的行为规范和优秀品德,从而使孩子传承民族文化并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