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蜡染的保护与传承

2023-10-03杨盼盼

河北画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蜡染苗族图案

杨盼盼

(河北美术学院)

一、贵州蜡染简介

我国的民间蜡染传承在汉族地区已基本绝迹,绝大多数活态蜡染文化保存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贵州最为集中。贵州民间印染工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一直引以为傲的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历史悠久,涉及多民族,使用材料广泛,生产产品多样,反映了贵州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西接云南,南接广西,北接四川。省域位于平均海拔约1000米的跌宕起伏的云贵高原上,四周环山。面积为17.6万平方千米。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省内总人口的35%以上,黔南、黔东南、黔西南自治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苗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研究对象所处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是苗族聚居地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各种社会挑战。贵州省曾是中国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政府层面实施了各种扶贫措施。贵州省原本是一个特定产业较少,但森林资源和传统文化丰富的地区,但近年来,经济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并且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兴起了以少数民族生活和文化为资源的民族旅游,试图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贫困救济和地区振兴。在贵州,贵州各民族和各自的地域文化迅速衰落,甚至有消亡的危险,这种危机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露天博物馆”构想说起。这与之前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概念不同,具体是为了保护整个村庄,不仅是建筑物和景观,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活动,或者歌舞也是保护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生态博物馆”构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概念传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广泛渗透。苗族有绣花、纺织、蜡染、剪纸等多种技艺。其中蜡染的技法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在贵州蜡染“贵州蜡染”中,苗族蜡染也以“贵州蜡花”著称。苗族蜡染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先将蜂蜡溶化成液态,再用浸过蜂蜡的蜡刀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等白布上画出图案,浸泡在染布用的缸里,再用染料蓝靛浸染上。染色后将布用开水煮,蜡就会融化,用蓝色染色的蓝色布料上就会留下白色的花纹。落蜡出现花纹后,晒干,成为蜡染作品。近年来,苗族蜡染随着技术的进步,在色调高雅、图案精美等方面下功夫,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故事,大多以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形式出口。

作为山地民族,苗族人相信一切事物都寄宿着灵魂和生命,崇拜树、岩、山、河、泉等。黔东南苗族中流传着一个关于蜡染的起源的故事:在很久很以前,有一个叫阿依的苗族小女孩,她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但她对单一色彩的衣服不满足,总希望自己的衣服是图案丰富,五彩斑斓的,但她始终没有想到很完美的办法。有一天,阿依姑娘将自己的衣服晾晒在树枝上,没想到飞来了许多蜜蜂,嗡嗡地在衣服周围飞来飞去,有的直接爬到了衣服上,还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黄色蜜汁。阿依姑娘十分生气地捡了一根树枝把蜜蜂赶走。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刮来,把衣服刮到了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小姑娘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把黄色的斑点覆盖掉。待染完以后,又拿到清水中漂去浮色。当这位苗族小姑娘从水中拿出衣服晒干以后,奇迹出现了:衣服上刚刚被蜜蜂留下黄色斑点的地方出现了白色的斑点!这些白点有些像花纹,有些像蝴蝶,还有的像星星,很是漂亮。聪明的苗族姑娘仔细观察后受到启发,用加热熬化后的蜂蜡在白色的布上画出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将染过的布料用沸水洗净后,布面上就现出了蓝底白花的图案。这就是民间蜡染的由来。此后,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流传开了。因地区文化的不同,其蜡染绘制的风格、图案也不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各地区差异较大。贵州地区民间蜡染地域特征明显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丹寨苗族蜡染,榕江摆贝、高排蜡染,织金苗族蜡染及黄平蜡染。

今天,随着民族文化内涵的突出,蜡染以其独特艺术形式的图案成为现代设计的新模式和新概念。因此,在许多相关的设计中,如时装设计、室内设计等,我们可以借鉴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色,提高设计的艺术品位和文化意识,使设计蓬勃发展。贵州省布依族蜡染图案在造型技术和艺术特色上具有民族扎实的文化气息。他们的模式主要来自民族习俗、宗教来源和价值观。大多数的图案来自吉祥的图案,如花、鸟和动物。他们用谐音和双关语的艺术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注重图案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图案的形状和布局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蜡染技术

蜡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也是贵州榕江县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技艺,在众多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在苗族语言中称为“木图”,是“蜡染布料”的意思,是一种以蜡为防染剂,在布料上染出不同的纹样样式。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蜡染就成为生产者为了记录需要而创造的一项生产者的艺术,主要用途是制作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服装、床单、被面、背包、背儿带、丧事用的葬单等,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半裸女神蜡染残片到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彩色蜡染屏风都印证了中国古代蜡染艺术的繁荣。

曾经,贵州的少数民族姑娘从小就受到蜡染的熏陶,到六七岁左右就向母亲和长辈学习蜡染技艺,十岁左右就能画出复杂的蜡染图案。逢年过节,姑娘们都会穿上自己最喜欢的服装,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周围人的赞美,这也是年轻人择偶的条件之一。除了服饰,床单和包袱皮等日常生活中也有使用。蜡上的纹饰凝固在布上后,在反复染色过程中蜡上的地方自然会产生裂纹,染料“蓝”渗入裂纹,留下被称为“冰纹”的裂纹。蜡染作品即使是同一图案,由一个人亲手制作而成,但由于“冰纹”的不同,也无法制作出完全相同的两件。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多姿多彩,蜡染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图案色彩鲜艳、朴素、单纯,生动流畅,富有想象力。同时,有时它的图案充满夸张,还有的保留朴素的韵味,也有保留原始艺术残余的。贵州省除丹寨县苗族外,还有三都县的水族、镇宁县和普定县的布依族、安顺县和普定县的苗族、普定县的水西苗族、黄平县重安江的苗族、贵定县的苗族等,因不同村落的生活习惯和人们的嗜好不同,因此蜡染的构成和图案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受研究地区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喜欢大自然形象的图案。丹寨县苗族蜡染“丹寨蜡染”的旋涡图案也有其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图案的素材采用自然的花、鸟、昆虫、鱼等,特别是对鸟的描写变化较多,如飞翔、振翅、啄食等。第二个特点是图案简单却惟妙惟肖,用扎根于地区的深蓝色进行染色。第三个特点是随心所欲地构图不受任何规则的束缚。第四个特点是图案富有想象力。人们之所以能画出精彩的图案,源于它源自现实生活,根植于现实生活。“贵州蜡染”在漫长的历史中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传承下来,但近年来,在需求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扩大,蜡染手工艺品作为特别的旅游纪念品开始销售;在供给方面,后继乏人,技术继承严重不足。另外,在市场上,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追求经济利益,生产了一些不带文化意蕴的低质量蜡染制品,从而威胁到传统文化和支撑传统技术的继承。

三、蜡染的困境

对来势迅猛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群体应对能力有限,逐渐汉化,祖祖辈辈手口相授的传承方式被现代经济发展冲击而难以为继。当前的经济、生活条件使蜡染创作逐渐退出舞台。王晓雪在《贵州织金苗族蜡染纹样研究》一文中写道:“今日,蜡染背儿带在苗族中几乎无人使用,蜡染男子头帕也已罕见,在2018年榕江县摆贝村过苗年时只发现有两位老人使用蜡染头帕,2019年脚车村的鼓藏节旋堂仪式上也只见到三位老人使用蜡染头帕,2020年高排村过鼓藏节时,也只见到两例。而蜡染在摆贝型苗族女装中所占比例亦非常小,只有围腰和裹腿两部分,而其他大部分服饰装饰都是以刺绣和织锦完成的。”可以看出,蜡染逐渐退出榕江苗族人的生活,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取代了原有的手工印染,这种变革虽然带来了生产优势,但也伴随着诸多弊端,传统蜡染的文化内涵不断被稀释和变异,人们无法从工业化产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手工蜡染的独特魅力,这对苗族蜡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这种操作上的不便使得机器印制的蜡染仿制品置换了手工蜡染的生存空间。在榕江县兴华乡的集市上,5元到10元钱就可以买到一张机制的仿蜡染围腰裙片;在榕江县城的民族服饰厂中,200元就可买到4米长的机印鼓藏幡,而同样尺寸的手绘幡旗在蜡娘对游客的要价中可达千元。此外,榕江县远离交通要道与地区行政中心,本地蜡染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多数榕江苗族的妇女不习惯画蜡赚钱,这种利益回报的缺失也使得榕江蜡染的创作失去内在动力。

四、贵州蜡染的发展与保护

由于近年来大量生产廉价商品,包括盗用、误用图案,贵州九木和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了保全植根于苗族传统文化、历史的图案,维护制作者的权利,在每幅作品上添加制作者头像、人物简介标签等信息进行销售。它试图通过建立一种可确认可追溯性的系统来保护作品的价值和作者的权利。这是一种明确记录和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乡村妇女有望重新认识民族认同感,意识到自身作品的价值,并实现文化作品创作的跨界活动,即跨界实践,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保护作品的价值和制作者的权利,加强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村里的妇女既是蜡染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制作者,她们通过参与贵州九木和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作品创作,与市场相结合,既谋求经济自立,又将“外部目光”内部化,试图以可持续的方式传承蜡染文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微博、抖音、小红书、微信官方账号等各种流行的网络平台源源不断地涌现。这些网络平台的发展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蜡染制造者的实践和以蜡染为核心的社区商业活动的开展,使蜡染技术在多样的经济组织中得到了实践。蜡染制作者又是如何跨界发展社区商业的呢?蜡染产业的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包括个人家庭作坊、个体经营户、合伙企业、农民组建的合作社、微型企业、中介企业等,据介绍,实地考察的丹寨县扬武镇蜡染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个人家庭作坊、农民组建的合作社和微型企业。从规模上看,个人家庭作坊最小,其次是农民组建的合作社和微型企业,规模逐渐变大。个人家庭作坊在家庭内部进行作品制作,是最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比较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它对接市场,可以解决销路问题。另外,农民组成的合作社也可以由政府认定的蜡染传承人担任领队,也可以由农民组成的合作社成员和雇用的妇女进行图案的制作。微型企业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企业,大多位于城市,他们从村里的制作者那里收购作品,在自己内部生产并销售。此外,丹寨万达小镇也有蜡染合作社和个体经营者开店的新案例。

五、结语

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利用当地资源的传统工艺品正在逐渐消失,从人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出苗族人逐渐融入城市化社会。苗族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所谓的“被压缩的现代化”而发生着急剧变化。苗族蜡染文化走上市场经济前提下的文化产业之路,随着市场经济化,苗族人民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技艺的传承正在变得困难。人们的讲述和实践表明,跨界实践和文化社会价值的变化创造了新的需求,而根植于历史文化的蜡染产业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从蜡染的文化要素来考虑其保护继承以及可持续性时,不能仅以经济效率性和合理性来评价蜡染。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与国际发展研究中,人们生活的真正丰富与培养对苗族文化有自豪感和热爱的后继者和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可持续社区有关。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下一代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全社会承认扎根于本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理解文化价值,下一代也将理解文化价值,从多种选择中选择继承传统文化和谋求经济自立。近年来,有人指出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人们正在探索扎根于地区可持续性的发展新形式。

猜你喜欢

蜡染苗族图案
蜡染的纹饰探讨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马丽蜡染作品
蜡染手绢寄深情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