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钢琴教学的意义与途径
2023-10-03佟瑶
佟瑶
(黑龙江大学)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先进文化,是革命精神的体现和历史发展的积淀,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只局限在“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先进性、科学性、民族性。先进性决定了红色文化能够与时代接轨,适应不同的发展时期;科学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具有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民族性决定了红色文化根源于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因此要用宏观的视角和发展的态度去看待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是所有学科门类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的根本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的钢琴教育,在教学上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目标,去进行对外交流与学习。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钢琴教学是钢琴本土化的历史依据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明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艺术在反映现实生活现状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思想内涵。由于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自我完善的创新性,所以它融入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能起到引领高校学生思想状态良性发展的作用,还因为红色文化具有的历史意义,从而为高校钢琴教学中红色钢琴曲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1915年赵元任先生发表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和平进行曲》问世,打开了中国钢琴曲的大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钢琴曲从萌芽到发展,从最初模仿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的手法逐渐开始向贴近中华民族情怀、风土人情的方向进行创作,进而不断发展出中国钢琴曲创作体系和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人都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热情,钢琴艺术创作者也不例外,这一阶段不仅成就了许多钢琴家、作曲家,同时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新颖、题材广泛、曲式结构更为规整精致的钢琴作品,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给钢琴作品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钢琴也逐渐更为本土化,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技法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立的钢琴体系。赵晓生教授曾多次在巡讲、采访中表示,要让“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变为彻头彻尾的中国乐器”。在赵晓生教授钢琴作品创作与教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于钢琴本土化所作出的贡献,他在创作中不仅将中国特有的周易六十四卦逻辑系统应用于作品中,还同时在作曲和演奏中强调“拟声”的模仿感,从钢琴琴声中听到琵琶、古筝、编钟、二胡、锣、鼓、箫等中国乐器的声音,从这个本属于西方乐器的声音中在听觉感受上给予听众对于“乡音”的熟悉感,同时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钢琴曲的独特之处。
纵观中国钢琴发展史,可以看到浓重的红色政权色彩。红色题材钢琴作品可谓是钢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融入民间小调的还是“拟声”中国乐器的钢琴作品,大多数都是在特定时期下红色文化的衍生产物,如王建中根据陕甘同名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绘的就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扭转局面的画面;储望华改编的独奏钢琴曲《翻身的日子》在编曲创作中模仿了锣、鼓、笛的音色,描绘了农民土地改革后欢天喜地庆祝的场景;张朝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中国之梦》是新时期红色题材钢琴作品的代表,作品描绘的是中国的发展史,结合“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展现当代的红色精神,也在作品创作之中运用的拟声的手法展现中国古代乐器古琴、编钟的音色。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对高校钢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为钢琴作品演奏和创作提供历史依据,我们应以红色文化历史为鉴,从而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钢琴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情感支撑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经过无数实践考验的先进文化。如今已不再是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时期,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化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丰富的内涵依然发挥强大的作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优秀品质,引领高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应对挑战。
中国钢琴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钢琴潮开始,钢琴艺术更加大众化,中国钢琴作品的地位在中国钢琴家的对外演出交流中逐渐提高,但和德奥、俄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些钢琴历史悠久的西方钢琴学派相比仍有很大,空间,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守正创新的策略,将中国钢琴体系完善,走中国道路、讲中国故事。当代钢琴家郎朗曾在采访中说:“作为音乐家,把本民族的音乐通过自己擅长的乐器弹给外国人听,有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当你看到外国人沉醉其中时,会惊叹于中国音乐和文化的穿透力。”因此高等教育钢琴专业教学对于钢琴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可以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应该具有远见和大局观,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同时在钢琴教学中重视对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的培养,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熏陶感染中获得情感共鸣,以更好的状态诠释钢琴作品。
三、红色文化融入钢琴教学的途径
(一)钢琴课程改革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教育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校课程水平的高低,教师的政治立场影响学生的政治态度,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结合课程优势和特点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在钢琴教学实践中体现。在专业教学中,应当摆脱钢琴教学长久以来以西方教学体系为主且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规划出符合国家主旋律的红色教育方向,将红色钢琴曲的认识度提高,进一步将中国钢琴教学体系发展和完善。在高校钢琴教学融入红色文化,可以针对不同的钢琴类课程采取相应的授课途径和方法。
首先,针对钢琴主专业教学,应该提高中国钢琴体系教学的地位。在中国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就是红色题材钢琴作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红色题材钢琴作品比比皆是,见证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史,时至今日红色题材钢琴作品仍然在传承中发展,因此要对这一部分开展专题教学,让钢琴专业学生了解红色历史,展现红色精神,用演奏讲述中国故事。在这部分教学中面对的教学对象多是具有扎实基本功的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阅曲量”,同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演奏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划分重点,将音乐表现力作为教学重点,技巧练习作为必要条件。提高音乐表现力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技巧、共情、二度创作。在技巧教学中可以以作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教学,以红色文化为背景选择一些红色钢琴曲,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经典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江定仙的《变奏曲》等,针对中国钢琴曲多采用横向发展的旋律走向、装饰音加花修饰、双手交替琶音、模仿民族乐器等方面进行剖析、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巧练习并通过“共性找个性”了解更多中国钢琴作品。习总书记曾在中国文联十大中讲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想要共情先要了解,因此在共情能力培养上用红色故事引入钢琴教学,了解作品背景和社会风貌,与作曲家共情、与作品共情、与听众共情,将红色钢琴曲、红色故事融入课堂中,进而让演奏者对作品进行再现,这个过程就是二度创作。对于演奏者来说二度创作要重在实践中体现,在保持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限度下去将作品注入个人情感,这种情感的来源就是红色精神的积淀,从而起到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
其次,在钢琴辅修教学中,红色文化作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传统文化,是钢琴与其他音乐类专业互通的纽带之一,借用此纽带关系开展教学并让红色文化在课堂上延伸,从而将红色文化融入钢琴辅修教学。通过对红色钢琴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红色钢琴曲的创作和产生大部分来自红色歌曲和民歌的改编,同时在钢琴辅修课程中面对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声乐、作曲等实践创作类专业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纽带”联系上的实践教学,让各专业与钢琴相通,让课堂上各专业互通,让学生在主动带入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进行钢琴学习。例如,声乐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演唱过的红色歌曲进行弹唱并对该红色歌曲的钢琴改编曲进行独奏,感受不同表演形式下钢琴所处的角色形象,并简单分析改编曲的奏法与唱法有何共性;作曲专业学生是创新转化的推动者,要注重对此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使之创作出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时代性作品。在授课过程中要主动带领学生分析红色钢琴曲主题动机发展,结合红色钢琴曲所具有的民族性进行分析再创作,以红色钢琴曲动机为例进行模仿创作演奏,以课上所学的钢琴知识和课上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沟通启示独立创作音乐片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独立红色题材钢琴作品创作,让红色文化在融入钢琴辅修教学的同时以更加有活力的状态产生新时代的红色旋律,展现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独特属性。
最后,在钢琴艺术鉴赏类公共课程中,此类课程中面对的学生群体比较广泛,涉及的学生所学专业种类也比较多,在课上要增加中国钢琴作品比重,让一些非专业学生不局限在对钢琴了解的固态思维中,从外国钢琴作品、作曲家中跳脱出来,认识中国钢琴体系的发展史,感受中国钢琴曲的民族韵味。红色钢琴曲作为中国钢琴曲中一大分支,在本次课程教学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在课程设置中融入红色文化时要注重与学生互动,由浅至深地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剖析,以了解欣赏为主、艺术价值的传递并重的方式进行授课,以音乐给予人真情实感的独特性质将学生带入红色钢琴文化中,便学生在认识红色钢琴曲的过程之中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史,在鉴赏中实现自我,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不忘初心红色精神。
(二)开放式教学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钢琴教学,红色文化以红色钢琴作品这种更加具象的形式展现在钢琴教学中,这种更加具体、真切的展现是红色文化深入高校学生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长远目标,运用“开放”的教学思维,让高校学生对红色钢琴作品乃至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开放式”主要体现为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开放。在环境上,从固定教室、演奏厅中走出来,多与专业演奏者进行交流;在形式上,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作品演奏情感的表达,严禁“无脑式”机械弹奏;在课程考核上,以各类比赛活动、艺术演出等具有一定互动性和等级性的演奏实践作为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演出实践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在不同自然、社会环境下演奏同一红色钢琴作品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
四、结语
红色文化是长盛不衰经得起考验的中华文化,在高校钢琴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给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钢琴文化带来更广阔的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在高校钢琴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演绎中国故事、续写中国赞歌的钢琴表演艺术家,要在钢琴教学中将优秀的红色文化作为依托,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具有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