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融入生活化教育的路径

2023-10-03

今天 2023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作教育

王 婕

(南安市溪霞小学 福建 南安 362331)

引言

自从我国实施新课标后,需要教师结合育人需求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来,转变教育思路,探寻新型教育方法。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影响了生活化教育融入效果。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各项问题出现原因,积极借助生活化资源探寻解决策略,积极构建极具吸引力和实践性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效增强各项能力。

1.新课标概述

新课标属于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标是将我国以往运用的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反映了课程改革提倡的基本理念。在基础教育中,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属于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将新课标落到实处。同时,新课标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2.小学美术教育融入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新时期教育领域极为重视学生美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与智育、德育教育同等重要。当教师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时,可以运用生活素材传递美,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美育观念,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掌握生活素材审美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2.2 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持续、长期的渗透生活化教育,为学生分享多样化生活素材,通过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和道德素质,逐步强化学生内在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真善美认知和丰富人格,成为心灵美的人,不断陶冶学生情操。

3.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教师忽视生活化教育

在教学中发现,由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对生活化教育理解不到位,未能充分意识到生活化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中忽视生活化教育,没有切实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来。然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思想认知决定了生活化教育融入质量。如果教师忽视生活化教育,则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探索实践积极性,无法按照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影响生活化教育融入效果,还会降低小学美术育人质量。

3.2 生活化素材较为片面

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育时,由于创新意识较差,习惯结合教材文本选择与有关生活化素材,未能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引入多种类型、不同深度的生活化素材,导致不同层次学生无法根据生活化素材引导,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无法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弱化了生活化教育融入水平。[1]

3.3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虽然生活化素材无处不在,但是不同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生活化教育中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习惯通过口述讲解和黑板展示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生活化教育,未能将现代化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趣味游戏等融入到其中,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降低了生活化教育融入质量。

3.4 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未能将校园观察和校外采风等活动引入到生活化教育中来,习惯按照教学大纲实施室内教学,要求学生按照指定图画进行创作,侧重传授绘画技巧,忽视学生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影响生活化教育融入效果。[2]

4.小学美术教育融入生活化教育的路径

4.1 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育重视程度

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师思想认知。新时期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生活化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学校应通过宣传手册或者专人讲解的方式,向教师讲明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享与生活化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对生活化教育认知程度,从而在今后积极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来。例如,学校可以按照育人需求,将有关生活化教育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宣传手册,从学生、家长和教育视角,阐明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并将宣传手册在开学初期纷发给每位美术教师,使教师在阅读宣传手册中能够充分了解生活化教育,提高自身对生活化教育重视程度。学校在组织专人讲解时,可以让负责培训人员在互联网中查找有关专家讲解视频,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将所选视频制作成PPT,在视频旁边标明与生活化教育有关知识,定期开展线下培训,通过播放专家解读视频和专人阐述生活化教育知识的方式,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育重视程度。[3]

4.2 拓展生活化素材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如果生活化素材类型多样,深度和广度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和思维认知,则能有效提高生活化教育融入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拓展生活化素材,从内容层面积极将美术教育和实际生活融合起来,运用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熟悉的生活化素材强化教学内容吸引力,通过具体直观的生活化事例降低教学内容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精细分析教材文本,充分考虑学生生活经历、思维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结合生活化教育融入需求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素材,适当丰富生活化素材类型,加大生活化素材广度和深度,通过提问的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充分了解各类生活化素材,明白有关知识点内涵,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提高美术综合素养。[4]

例如,学到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 课《方方圆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按照教材文本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中渗透生活化素材,要求学生在填写问卷中明白生活中的方形和圆形区别,掌握方形和圆形的作用。此后,教师可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方形和圆形的认知,在互联网中查找与方形和圆形有关的生活化素材,将不同形状的生活化实物比如方凳面和乒乓球等图片下载下来。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系统展示生活化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图片与方形和圆形有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享成果,向学生系统讲解这节教学知识,根据学生听课反应在互联网中寻找方形和圆形更加复杂的生活化实物图片,要求学生从多种图片中辨别出方形和圆形,提升学生对这节内容掌握程度。

4.3 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视频和音频等功能营造生活化情境,充分展示出生活化教育中的美感,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中提升对美术和生活的程度。同时,相比以往口述教学和示范教学而言,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的动态视频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感,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接触不同的美术世界,调动学生生活化教育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生活化教育融入效果奠定良好基础。[5]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融入生活化教育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方式,结合教学需求将现有生活化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按照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能够充分了解多媒体课件中的生活实物,快速理解教学知识,强化生活化教育融入质量。

4.4 借助生活化实践提升创作能力

新时期如何加强学生创作能力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结合新政策教育需求充分挖掘学生创作潜能,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引导其进行创作实践,确保学生在完成创作任务中能够有效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和绘画能力,切实发挥出生活化教育最佳应用价值,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经过以往教学实践证明,课内创作无法有效开拓学生绘画视野,容易导致学生在创作中出现局限性思维,使得学生在长期绘画中形成固定思考习惯,不利于学生创作能力提升。对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育时,应借助生活化实践提升创作能力,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室外活动场所,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创作作品进行指导修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生活化实践中有效增强创作水平。

例如,学到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 课《留住秋天》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讲解完毕后,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告诉学生如何通过观察花草树木感悟秋天的风景,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将看到的景象绘画到草稿纸上,运用彩笔点缀出秋天的颜色。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观察经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辅导教学,告诉学生如何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校园风景的颜色、外形等,记住有关景物的样子,通过现场观察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观察经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观察中全面了解秋天的风景。当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创作作品的名称、绘画内容、观察角度和绘画过程,根据学生分享的成果。教师结合学生创作作品指出其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明修改方向,这样学生可以在改善缺陷中不断提升创作能力。

结语

综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部分教师忽视生活化教育、生活化素材较为片面等问题,需要教师立足现状探寻恰当的融入路径,通过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育重视程度、拓展生活化素材、借助生活化实践提升创作能力、注重个性化点评的方式,改善生活化教育融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作教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