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2023-10-03唐晓莉
唐晓莉
(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城北墩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引言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重要的教育问题,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促使有效衔接教育更加的高质量。因此,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培养有准备的学生,更要搭建有准备的校园环境。
1.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使学生充满向往
提前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小学和幼儿园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使学生在升学后不会变得陌生和焦虑,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渗透,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恐慌的心情,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对幼小衔接之后的生活更加的充满向往和热情。学生在众多的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得到幼儿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也能够表现得更加的游刃有余,对小学的生活充满憧憬,以此来达到幼小衔接教学的质量保障。
1.2 使教师更加专业
幼小衔接是关键的教育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着力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能够倒逼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更加科学有效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时,就会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水平等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准则,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幼小衔接的教学价值,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推动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校园生活。
1.3 使家长富有力量
幼小衔接的有序推进能够切实唤醒家长的教育责任,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教育需求,在幼小衔接的有效探索中,能够使家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不断地审视学生的生活学习需求,对孩子进行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主体,只有将这种了解与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的升学提供更好的帮助。在幼小衔接的推进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地配合和交流,为学生搭建好家校园不同阵地的教育格局。家长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使家长更加全身心的着力于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
2.提高幼小衔接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2.1 培养学生——做主动成长者
2.1.1 环境建设——热爱投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应该积极的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创设,校园的环境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里有学生的学习资源,更有学生玩耍和游戏的乐园,要积极将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元素融入到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来。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就可以将园内的花草石木,甚至是课桌椅的摆放布置等工作交给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来,同时根据不同学生进行的不同布置场景,学生会提前适应变化的环境,更加自主参与校园管理也更加热爱校园环境,到小学之后会尽快的习惯,不会觉得陌生。
2.1.2 生活实践——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都能很好地适应,并且进行正确的个人行为和语言的表达。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要提前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比如,在学生即将幼儿园毕业和刚升入小学时对学生进行对世界对生活认知的构建,帮助学生养成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应主要聚焦在学生“卫生习惯(洗手、饮水等)、饮食习惯(食不响舌咽不鸣喉、营养搭配、不挑食等),午休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
2.1.3 社团联动——人际交往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的都是相对陌生的人,会产生恐惧感,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完成幼升小的变化后,在小学中结识更多的新朋友,这样才能够尽快融入班集体,更加的有归属感,使未来的小学生活更加的顺利。比如,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或者是活动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加入的社团,在社团中不仅能够更深入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不断地交流切磋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在学校里更快的建立起社团关系。
2.2 培养教师——做主动示范者
2.2.1 有温度——关爱学生
在学生进行幼小衔接的转折时,影响学生心理变化和适应程度的主要角色就是教师,教师需要提升责任意识,做好保障工作。一方面,教师要站在积极的角度为学生畅想升入小学后的美好生活,而不应该着重笔墨为学生讲述小学学习的压力等,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要通过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同时在学生出现某些不正确的行为时,小学教师要宽容接纳,为幼升小关键阶段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试错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具备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爱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多对学生进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暖,迅速的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比如,可以召开主题为“你好,小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倾听学生的想法。
2.2.2 有深度——引领学生
完成幼升小工作,就意味着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关爱帮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进行好示范,做好学生小学阶段的领路人。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不同学龄段的观察分析,小班中班,大班小学,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各个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为学生进行更明确的行为指引。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使用普通话,在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时多多使用如你好,谢谢等习惯用语,在升旗仪式时脱帽肃立,大声唱国歌,幼升小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这些行为就能够正确的引领学生。
2.2.3 有宽度——尊重学生
处于幼升小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时的他们迷茫恐惧,难免犯错,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更加的有归属感和对陌生环境的安全感,教师要有宽度,宽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每个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的个人表现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需求,给予他们合适的发展空间。比如:在课堂上多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分为一组,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的进行课堂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都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彼此之间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 培养家长——做主动学习者
家长是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首先,要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孩子的教学不能完全交给教师,家长要积极重视自己的教育角色,提升个人的责任意识。家长可以关注相关的教育公众号,在家长群内共同分享讨论有关的教育理念等,积极参加线上和线下的幼小衔接论坛活动,带领孩子参与幼小衔接校园体验活动,参与有关幼小衔接的教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更多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教育知识,为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工作,使幼小衔接事半功倍。其次,家长应该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现阶段很多家长以工作忙碌为由,缺失对孩子的教育,幼升小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多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陪伴,在心理上为学生加油打气,提供助力,和学生多多进行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环境不变的持久的爱意,比如,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日活动,大手牵小手活动等,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2.4 家校园合作共育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最好的幼小衔接方法就是集众家之力,让家庭、小学和幼儿园三方合作共育。这样才能使幼小衔接具备双向性和整合联动性。一方面,家校园要有共同的育人理念,要将幼小衔接工作从“让学生准备”变为“为学生准备”,为学生进行好升学前和升学后的准备工作,杜绝超前教育和落后发展等不良教育现象,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环境、学习和人际等的变化,完成好幼小衔接。另一方面,家校园要建立相同的育人机制,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动,进行更多的平等对话,做好学生的对接工作。比如,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开展相应的教育论坛,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和教育痛点难点进行交流,探讨适合学生的高效的幼小衔接举措,举办“幼小一日体验活动”让幼儿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以班为单位,一对一的进行校园生活体验活动,了解真实的小学校园生活。
总结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幼小衔接的推进不仅仅是某个教育主体的发力,而应该是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坚持让学生充满信心,做主动成长者;让教师提升专业自觉,做主动示范者;让家长通力配合,做主动学习者,通过家校园的合作共育,谱写幼小衔接的优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