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业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内在剖析

2023-10-03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7期
关键词:筹资资产财务

戴 瑶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

一、企业财务关系概述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利润及其分配活动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企业的财务活动表面上看是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其实,钱与物的增减变动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是财务关系。财务关系体现着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并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规模、速度。若仅用财务关系的定义来理解财务关系,就会存在一定的盲点及误差,而对财务关系的理解与感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点和重心,如何真正理解财务关系,还要借助企业具体的经济活动事项,即要从企业的业务活动着手,从业务活动中的经济对象、经济事项出发,理清各经济对象之间的关系,透过经济活动的表象认清其内在的财务活动,从业务活动视角来理解、认知所产生的财务关系。

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中,主要产生四个层次的财务关系。第一,主导性的关系:与国家、投资者、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财务关系,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命运的关系。第二,内政关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基础关系:与职工的关系,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第四,与其他财务主体的关系。搞好内政、外交是企业的经营之道,也是财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之,应正确处理和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取得国家、投资者和其他单位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其他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本文以企业业务活动为起点,利用会计学、财务管理及财务报表分析等基础知识,对企业各环节业务活动的经济属性展开叙述,把各类业务活动的会计记录、计量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项目增加变动情况详细阐述清楚,以此来论述业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内在关联关系,探讨业务活动对财务关系的关联、产生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财务关系及问题的处理策略,为企业管理者妥善处理各环节的财务关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企业主要业务活动中的财务关系及问题

新建或连续经营的企业,其主要业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运营、分配等。各种活动的载体是资金,从会计角度看,企业的业务活动就是资金运动,会计工作的对象就是资金运动中的“账、证、表、实”,其中“账”即账务处理,是最关键和核心的环节,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可判断出资人的价值观和自信心;从财务报告角度看,会计所披露的相关信息呈现出较强的结构性和综合性;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会计工作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资金运动体现的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描述为财务关系,各关系及问题的处理需结合具体的活动事项并贯穿于活动之中[1]。

(一)筹资

企业运转所需资金的筹措就是筹资活动,从企业成长周期角度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企业创建资金投入,另一类是企业运转筹资;从资金来源渠道角度分为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两类。筹资活动发生后,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内容,对产生财务关系和问题可进行简单的描述。

1.企业新建投资人投入资金

企业成立以获得工商注册为标志,其过程和结果对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不同的注册、注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财务关系及问题。注册资金与实际注资相等,投资人履行了自身职责,相应享受控制公司的权利,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义务;实际注资大于注册资金,大于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从侧面反映出出资人主观上不想承担过高的法定责任限额;实际注资小于注册资金,隐含着投资人的社会责任及个人信誉问题。投入资金设立企业形成了投资人与管理(经理)层、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股东、员工等之间的财务关系,产生了企业如何发展、追求什么目标、社会职责如何履行等问题。

2.企业运营筹资

企业满足运营筹资主要有股东增资和银行借款两种方式,其中股东增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与企业新建投入资金列示项目一致;银行借款到账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和“长/短期借款”科目中,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的“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中。

股东增资,增加了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体现出投资人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从企业获得的回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股东与经理层、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发生变化。银行借款方面,银行对企业基本诉求是定期收到贷款利息和按期收回本金,反向就是企业管理层必须履行还款付息义务,否则会出现偿债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严重时导致企业破产;银行借款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支付借款利息增加了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利润减少、盈利水平降低等问题伴随而生。

(二)投资

投资活动分为内部和对外投资两大类,内部投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构建,其目的是扩大生产能力;对外投资从投资身份角度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类。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多收入和利润,谋求利润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不同类型的投资,其投资方式、成本、收益、风险等财务关系及问题千差万别。企业生产能力提升或扩张时,投资导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符性、投资成本的合理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投资回报率及投资回收周期等问题需在前期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判;对外投资活动中,企业让渡部分资产的使用权,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是首要问题,同时取得投资的成本和目的也是股东层必须明确的事项;收回投资本金后,意味着企业未来可灵活加以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在编制现金预算时需要通盘考虑如何使用该部分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收到对外投资的股利、利润或利息时,与企业历史投资收益状况、同行业同类投资收益水平作比较,借此对过往的对外投资决策作出客观科学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运营

运营活动分为采购、生产、销售三个主要环节。

采购行为发生后,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中涉及“货币资金”“存货”“应付账款”等项目:①货币资金减少,存货增加;②应付账款增加,存货增加;③预付账款增加,在途物资增加。

生产活动中,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其成本体现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中,此类项目属于损益类,期末结转后对应科目余额为零,与三大主表无直接关联。

销售活动涉及“存货”“货币资金”“主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等项目,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的项目各异:①“钱货两清”方式,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增加,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增加;②赊销方式,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增加。销售商品或劳务获得的收入、结转的成本,在利润表中列入“主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销售商品,结转“营业成本”时,同时也要结转“存货”,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等额减少。

运营活动是材料消耗、成本费用累积、销售实现、资金回笼的过程,节约资源、成本控制是起点也是关键点,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行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努力增加销售收入,及时回笼销售资金,提升销售收入的质量,最终实现营收盈利。运营活动的财务关系既有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也有与外部市场、购买方之间的,相应问题的解决需围绕“降本增效”展开。

(四)分配

分配活动一般指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分配,财务成果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期末,损益类会计科目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利润由以下内容构成: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本年利润”转让“利润分配”科目,若是贷方余额,按利润分配步骤进行分配,分配结束后余额转让“未分配利润”科目;若是借方余额,可按弥补方案弥补本年亏损,无弥补方案或无法弥补的,转让“未分配利润”科目待下一会计期间弥补。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负债”项目增减变动,分配给股东的股利或利润直接用货币资金支付的,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中,以及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中。

分配活动存在企业控制者与股东、管理层、社会层面等各种财务关系,是企业财务关系中影响程度最为明显的一种,关乎多方的利得及损失,表象是对当期财务成果在利益相关各方的一次性分配关系,实质关乎企业下一期间及以后年度资源组合利用、财务目标达成等诸多方面,也是企业发展理念、价值观、文化导向的风向标。

三、企业主要业务活动中财务关系及问题的处理对策

企业主要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财务关系和问题的处理对策,吻合财务管理课程中的相关章节,把业务活动在基础会计、财务报表中涉及的项目和内容描述出来,将业务活动形成的财务关系及问题理清楚,便是协调各方财务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

财务管理不同于会计,也不同于财务,会计的本质是对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财务的本质是处理业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经济活动形成的主要环节财务关系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综合管理活动,其价值管理重心是围绕主要业务活动而进行的[2]。

(一)筹资

企业筹建或运营资金的筹措一般按以下步骤:①资金需求量预测;②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设计筹资方案;③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分析;④选择最佳或合适的筹资方案。

在企业筹建期,投资人需遵循企业成立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交纳注册资金,履行好企业主的社会职责和主人翁义务,对内向管理层及员工传递出正能量,引领企业文化向正方向发展;对外让利益相关者透过工商注册和资产负债表信息,了解企业投资人的个人信誉和社会责任等基本面,对企业产生良好印象,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及投资意愿。

企业运营、投资等资金筹措,首先要明确资金的用途,根据用途具体对应的项目或对象,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预测环节需充分考虑企业的价值观念,结合财务管理的目标,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及方法测算出需求量。其次,对筹资渠道及方式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综合分析后设计好筹资方案。若采用内部筹资,有权益人直接增资投入、员工集资等方式。从筹资成本和风险角度来看,权益人增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实施后增加了权益资本,改变了资本结构,增强了偿债能力,对资产运营能力产生影响;对管理层及员工而言,权益人增资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增加了管理层及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权益人对企业发展和取得回报的需求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权益人与企业、管理层、员工的利益关系是此类筹资的重点。员工集资是一种“变相”的外部筹资,其筹资成本可参照外部筹资方法确定,与企业形成内部投资或债务关系,若属于投资,需考虑持股比例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其他影响与权益人投入类同;若属于债务关系,增加了负债类金额,影响偿债能力指标,员工隶属企业参与者和债权人双重身份,其劳动性工资薪金和债务利息的获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需求与债务规模、应付利息之间的关系,能激发出广大职员的潜力,增强员工的荣誉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若采用外部筹资,其方式有借款、发行证券、融资租赁等。若是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须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办理: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上市公司最近36 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数额和使用应当符合规定。这是权益性融资,公司可获得长期使用的资金,没有定期付息及还本的压力,能够增强公司财务实力,提升公司举债能力,但对公司资本结构、控制权等将产生影响,发行条件要求高,发行价格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市场、公司上一年度盈利水平、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等诸多因素,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发行债券也须按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其必备条件有:净资产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3 000 万元,有限责任公司不低于6 000 万元);公司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公司最近3 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的利息;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不存在重大缺陷;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良好;债券的利率不超过规定的水平。发行债券对企业而言,筹资成本低,不会改变股东的控制权,管理层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但其与向金融机构借款相比,手续繁杂,且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形成与债券购买者的债务关系,定期支付债券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债券延期或违约将影响企业的信誉。借款、融资租赁等筹资,其重点是融资本金的成本、未来利息等预测与控制,以此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债权人直接的利益关系。

对于筹资活动,从资金来源渠道及方式来看,内部筹资会导致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同步增加,形成股东或员工与管理层的财务关系,控股股东追求企业价值和所得回报的增加,员工追求工资薪金和股利增加,管理层的目标是高报酬、优越的办公条件等,其财务关系多采用激励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外部筹资会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步增加,形成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企业追求筹资成本与应付利息最低化,债权人最低追求债务人按期付息到期还本的目标,会出现股东未经债权人同意擅自决定投资比债权人预期风险高的新项目、发行新债致使旧债价值下跌等财务矛盾。解决股东与债权人财务关系一般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或采取提前收回借款、提高利率等措施。企业筹资需依据自身需求合理预测资金总量,科学合理选择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3]。

(二)投资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部分,投资可以说是筹资变相的目的。对内投资一般包括添置固定资产、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等项目投资,会导致资本类别项目内部发生变动,但总额未改变。项目投资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投资弹性小和风险较大的特点,其投资成本控制是关键,一般采用现金流、投资回收时间、内涵报酬率等指标进行测算,其次是风险的控制。对外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混合投资,会导致资产内部项目之间发生变化,但总额不会增减变动。证券投资具有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可利用证券估价基本模式测算其成本,股票估价由股利支付水平、投资者预期报酬率、股利增长率等因素确定,债券估价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发行时的市场利率的高低、债券的期限长短、规定的付息方式等因素确定。

投资活动形成的财务关系及问题解决,简单地说如果是两个项目比较:收益相同的两个项目选择风险小的,风险相同选择收益高的,坚持投资项目组合原理,正确处理好成本、收益、风险等关系,确保投资活动顺利开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三)运营

运营活动可视为产品的周期性周转,支付资金采购材料、领用材料生产、生产产成品入库、销售产成品出库和交易成功收获资金,整个周转就是资产的运营,是对各种资产进行投放、使用、耗费和回收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狭义的资产运营管理内容包括:分析各种资产的风险性与盈利性、合理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估计持有各种资产的成本和收益、合理回收和依法处置资产等。活动是资产的消耗与回收相伴的过程,前期是一种资产减少(货币资金)、另一种资产增加(存货—材料),后期是一种资产增加(货币资金)、另一种资产减少(存货—产成品),若后期的资产增加数大于减少数,企业实现盈利目的,反之则出现 亏损[4]。

运营活动中体现的财务关系主要是资产的盈利性与风险性的关系,以及各类资产的管理与利用效果。资产的盈利性指资产通过运营可给企业带来超出其成本的价值的特性,企业需结合各类资产的特性合理预期其盈利性:现金资产的盈利性最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的盈利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收票据等债权性资产盈利性较差,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的盈利性通常比较强。资产的风险性是指企业持有和使用某一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各类资产的风险性可参照债权性资产的违约可能、资产的变现能力、物价上涨而导致的持有资产的购买力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等因素确定。

运营活动形成的财务关系及问题的解决,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处理: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流动性风险小,其通货膨胀风险往往比较大,而其盈利性通常比较差;流动性差的资产其流动性风险大,其通货膨胀风险往往比较小,而其盈利性通常比较强。对各类资产的管理及应用,需计算相关比率,与企业历史水平、行业评价水平或竞争对手水平进行对比,客观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利用效果,科学合理配置各类资产,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四)分配

资金的营运活动会给企业带来收入,实现利润和资金的增值,分配即是对这些投资成果的分配。分配活动中要遵循依法分配、资本保全、兼顾各方利益、分配与积累并重和同股同利等原则,按既定的分配内容和程序分配好财务成果,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分配活动主要引起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发生变化,具体变化与分配方式直接关联。采用股权股利分配,导致“未分配利息”项目减少,其他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增加,企业控制权稀释,控股股东对企业未来发展抱有更多、更大的希望,但也会暴露出现金短缺等问题,需结合企业现金流情况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采用现金股利分配,及时配发支付,导致“未分配利润”项目和“货币资金”项目减少。股东从企业得到现金回报,此种分配方式需结合企业历年分配情况进一步分析,若企业只要实施盈利,控股股东每控股股东从企业获得现金回报的行为具备连续性且累计金额较大,可能是股东急需收回投资,意味着股东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降低,这将会影响管理层、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对外传递出负面信息,影响企业的投融资活动。

分配活动表象是对财务成果的分配,其实质是企业下一轮经济活动的起点,其财务关系及问题的处理不仅是对上期财务成果的分配、总结,也是对下一经营周期经济活动的参考与引导,透过分配信息能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及发展理念,向企业内外传递出相关信号,这将会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未来合作意向,进而影响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形成新的财务关系及问题[5]。

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对企业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资金运动其实就是财务活动,由于企业参与者所处角度及立场不同,在活动中自然会形成不同角色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企业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就是依据相关原则及方法,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经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筹资资产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利财务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