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实施的路径探析

2023-10-03王芯莹

今天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幼小双减幼儿园

王芯莹

(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 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儿童人生转折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园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对外部环境有着敏锐的认知,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任务设计、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作息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当前许多幼儿园在推进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但是由于教师对幼小衔接相关工作的了解不够充分,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小衔接对幼儿园儿童带来的积极影响,导致幼小衔接的整体推进,效果和预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整合以及教学目标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1]。面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必须将幼小衔接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推进幼儿对成长环境的充分适应,让幼儿园儿童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1.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

1.1 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幼儿园儿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必须格外重视对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幼儿的实际认知特点着手,促进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培养,让每位孩子都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并且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幼儿园儿童本身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幼儿思维发展状况的有效关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发幼儿的深层次思考,并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实现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思维的多元化运转,这对幼儿理解事物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实际上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体现在幼儿对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对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有效挖掘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幼儿真正懂得如何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强化的同时真正提高幼儿对小学阶段的适应。

1.2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儿童表现出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在削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中,应当格外重视对幼儿相关学习行为的管理,在日常教育中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与他人的有效协同配合,在良好的合作氛围影响下,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真正在合作中学会展示自我,并且帮助他人以此为基础促进幼儿社会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让幼儿园儿童之间真正实现互帮互助,有效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实际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幼儿园内部的相关活动,同时也应考虑到幼儿对社会中真实事件的态度,比如在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活动中,基于活动设计,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特点,让幼儿能够了解社会中的新鲜事物。

1.3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儿童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幼小衔接机制下,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培养,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细节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够真正学会自我管理。实际上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需要具备较强的生活治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盥洗等各个环节都应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由于教师不负责照料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生活自己能力做出有效的培养,从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进一步优化[3]。此外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能够服务于幼儿的个人生活,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与他人的协作和交往,在幼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更好地营造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让幼儿园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1.4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园儿童适应幼儿园上小学的过渡,在幼小衔接中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大胆主动的表达思想观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思维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实际上幼儿园儿童本身词汇量积累较为有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而影响学习状态,在幼小衔接中关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活动,必须全面优化,一方面体现出幼儿词汇量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礼貌用语的有效应用,让幼儿园儿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基于语言道德表达情感,在有效交互的同时获得深层次的启发,这样一来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伴随幼儿成长的全过程,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幼小衔接教育目标不清晰

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忽略了对相关教育目标的科学设计,通常只是考虑到幼儿基于幼小衔接活动取得怎样的成果,在目标设置上没有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实际学习需求,这就导致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缺乏应有指导价值,很难真正实现对幼儿学习行为的科学管理[4]。从相关教育目标的选择来看,许多教师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希望通过对目标管理的有效统筹促进幼儿园儿童思想观念的转变,但是在目标设计上没有真正考虑到不同阶段幼儿的成长表现,在目标的设计和管理上忽略了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幼小衔接教育的实际推进效果和预期容易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小衔接教育目标的指导价值和作用很难得到体现。

2.2 幼小衔接教学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的幼小衔接教学机制下,许多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教学的安排缺乏合理性,没有真正考虑到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在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只是强调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却忽略了幼儿园儿童的整体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需求,长此以往幼儿在相关活动中很难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不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学安排通常只是基于预先设计的流程展开,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对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表现的生成性资源开发,这样一来幼小衔接的教学实施过程很难得到有效的整理,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

2.3 幼小衔接教学方式单一化

当前许多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一味的强调对幼儿行为的管理,通过语言引导提出相关要求,却忽略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全面拓展和延伸,这样一来幼小衔接的实际教育效果很难满足预期,在相关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小衔接的相关资源素材利用不到位,导致实际教育质量容易受到较大的限制。还有许多教师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有效协同,在对幼儿进行指导和管理时没有做好平等的对话和沟通,这样一来幼儿很难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体验,也无法在实现对问题深度探索的同时,有效实现个性化的成长,最终导致幼小衔接的推进,效果和实际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小衔接的趣味性难以得到保障。

2.4 幼小衔接教学评价功利化

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全方位优化的关键,但是在现阶段的评价机制下,许多教师忽略了对评价模式的科学优化,在相关评价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整体成长状况以及个性化发展特点,这就导致幼小衔接的实际,推进效果难以满足预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与体悟不够成熟。实际上,许多教师在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教学评价中,一味的强调幼儿基于学习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而没有考虑到幼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种种因素导致评价活动的育人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凸显,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管理难以得到全方位的落实。面对教师功利化的评价,活动幼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体验不够深刻,所以说导致幼小衔接的教育效果难以得到进一步强化。

3.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3.1 基于幼小衔接定位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其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来看,只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才能够有效梳理学习方向,在不断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实现对幼儿的个性化管理。根据幼小衔接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应当做好对活动的统筹,从幼儿园的实际办园特点,着手对相关教育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此为基础,有效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在教育目标的驱动下,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的深度落实,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对幼小衔接流程设计的进一步优化,这样一来又想衔接的推进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在幼儿积极成长过程中,目标导向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得到体现。实际上做好对幼小衔接教育目标的设置,必须结合幼小衔接的整体内容,作出系统性的规划和统筹在教育目标的管理上,真正体现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素质、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表现,在有效关注幼小衔接环境下,幼儿教育整体状况的同时,真正实现科学全面的指导让基于幼小衔接的相关活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落实[5]。

3.2 基于日常教学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全面渗透

实际上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幼小衔接不仅强调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安排,同时也应格外重视对各项日常活动的有效渗透,在幼儿成长的全过程做好幼小衔接环境的营造,并且通过对幼儿的科学管理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一来,基于日常活动的幼小衔接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适应成长环境的变化,并且发挥自身作用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意味着教师需要从教学活动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在幼小衔接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从幼儿的日常学习表现出发做好对幼小衔接的深度落实在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日常活动的同时真正推动什么观点。此外基于日常活动中的幼小衔接教育应当具有更强的全面性和拓展性,能够体现出幼小衔接的整体特点和相关活动要求在幼小衔接落到实处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对幼儿园儿童的个性化管理。

3.3 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幼儿幼小衔接学习体验

创设情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情境的还原和加工,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环境方面的具体差异,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相关教育活动和流程的科学设计调整,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适应幼小衔接的氛围,并且在积极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有效实现个性化的成长。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推进幼小衔接的深度落实,意味着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借助立体化资源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官,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基于情境,主动解决相关问题,在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同时,真正实现幼小衔接的深度落实[6]。此外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机制的优化,还应考虑到基于情境的对话和交流,除了对相关场景作出有效加工和还原外,还应格外重视对幼小衔接中持有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这样一来幼小衔接能够更好的围绕情境展开相关活动,并且在主动引导幼儿深入思考的同时,推进幼小衔接机制的进一步建立了,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3.4 关注成长过程表现完善幼小衔接评价机制

充分关注幼儿成长过程表现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评价的关键,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相关评价活动的有效调整,一方面设置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格外重视对评价方法的还原。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做好对相关活动的统筹,从任何成绩的角度出发,对生活比较机智,做出新的尝试,一般便考虑到幼儿园儿童在幼小衔接部的个性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观察成长过程表现提高认知水平,基于幼小衔接核心知识的要求,以评价为基础,实现幼小衔接应有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出幼小衔接的全方位优化。此外基于幼儿学生表现的评价活动还应具有更强的统筹性再考虑,到幼儿实际成长状况的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的管理,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实现六小衔接的深入,协同让行之有效的评价,成为幼儿转变思想观念的关键以此为基础,保证幼儿认知水平的持续提升[7]。

总结

总之,基于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是保证幼小衔接工作全面落实的关键,也是促进幼儿园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做好对幼儿成长状况的有效监测,在幼小衔接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基于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设计引发幼儿的思考思考,为幼儿生活能力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幼儿园必须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深化,在幼小衔接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做好对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持续调整,在明确清晰的教育目标驱动下实现对幼儿园儿童的科学管理,让每位孩子都能够适应成长环境的变化,在不断提高幼儿综合认知水平的同时实现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双减幼儿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