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路径

2023-10-03杨小燕

今天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课外体育锻炼

杨小燕

(陇西县崇文中学 甘肃 陇西 74800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以更为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所以“阳光体育”的理念便应运而生,它旨在以更为科学、先进的理念为引导,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更为科学、开放的综合型体育课堂,整体提升他们的学习实效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就一定要以“阳光体育”理念为引导,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路径,推动学生获得身与心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1.阳光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阳光体育”是一个十分科学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基于“阳光体育”的理念反思了整个初中体育课堂之后,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锻炼缺乏长久性

“阳光体育”理念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多元化的体育实践锻炼,然而从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来看,它存在着学生锻炼不足的情况。换言之,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长久性。教师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锻炼,没有让他们形成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进而展开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实践,也无法让他们在体育课下展开各种各样的锻炼,这样就会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极其不理想,也将影响他们自由活动的质量。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长久性,这样也将影响“阳光体育”理念的全面落实。

(2)锻炼缺乏针对性

“阳光体育”的理念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至少要具备两种体育技能。换言之,需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技能实现全盘掌握,并且还能够积极地运用于生活实践,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纵观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很少有学生能够掌握两种体育运动技能,他们对各个体育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也会做一些相应的动作。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运动实现深层次的探究,很难对一个运动达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自然也让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针对性及个性化,也无法彰显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没能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体育课程教学相融合,久而久之,也将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锻炼缺乏拓展性

“阳光体育”的理念要求初中生每天都能够锻炼一个小时,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及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学校仅仅只是依靠体育课或者说依靠课间大活动是很难落实“每天运动1 小时”的目标的。基于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只是将学生的体育锻炼局限于课内,很难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体育锻炼实践的任务。没能让学生借助课外广阔的时间及空间展开多元化的体育锻炼,也无法让体育教学内容由课内延展至课外,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的体育课外锻炼存在不足的情况,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科学的、积极的体育运动意识,最终也无法达成每天锻炼1 小时的目的,使得“阳光体育”理念的落实存在局限。

2.阳光体育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路径分析

2.1 引入趣味性元素,驱动学生自主锻炼

在阳光体育的理念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想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路径,就可以引入趣味性的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投身于体育锻炼,达成身与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各种各样的趣味化元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整个课程教学更为高效。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长跑训练的时候,为了减轻学生对长跑的抵触心理,并且还能够在长跑过程中具备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趣味性元素,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在家校平台上为学生推送一些有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看到这些视频时,能够产生一种家国情怀,能够明白革命先烈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与困苦,使得学生能够做好“吃苦”的准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录音机或者扩音器,给学生播放一些斗志昂扬的音乐。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当成长征中的小红军展开长跑训练。整个长跑没有很细致的规范,不需要学生各跑各的,也不需要他们成群结队。只是让他们从起点跑向终点,中间既可以一个人单独跑,也可以同伴之间互相扶持走向终点。当学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旁边给他们加油打气,甚至可以直接提着录音机跟着学生跑。让学生在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趣味性的长跑氛围中,具备前行的动力和决心,咬着牙坚持下去;最后,当学生完成长跑后,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做一些拉伸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或者太极,让学生拉伸的方式变得更为多元。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课堂体育活动变得更为丰富,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够实现对学生各项素质素养的综合性培养。比如,在课前教师专注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课中教师专注于学生坚韧顽强毅力的培养,在课后的拉伸环节,教师专注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趣味性元素引导,能够驱动学生展开更为高效的体育学习及实践探究,让他们能够具备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建构起更为全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这样也能够让“阳光体育”的理念在初中的体育课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2.2 专注个性化发展,贯彻落实因材施教

在“阳光体育”的理念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在优化课程教学路径的时候,应该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整个课程教学要全面地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尊重学生本身存在着的兴趣差异。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建构适合他们的体育学习课程,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体育锻炼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驱动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展开深入的探究,形成一技之长,让这一体育技能催动他们展开多元化的课后实践。

比如,班上有的学生喜欢篮球,那么教师就可以组建篮球兴趣小组,有的学生喜欢足球,就可以逐渐足球兴趣小组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不同的体育学习小组。而后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推送各种各样的与篮球、足球等各种体育运动相关的解说视频,让兴趣小组内部的学生互相探究,在视频中找到这一体育运动的技巧与手法。而后进行自我练习,形成对这一体育运动技能的自主性学习及创造性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个兴趣小组拿着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展开体育运动。教师则需要审视各个体育小组的运动情况,针对他们在运动中存在的不足情况予以指导,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和点拨。如上,教师以兴趣为引导,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动性得到切实地激发,最终延展他们的体育运动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让学生加入两个兴趣小组,这样才能够符合“阳光体育”的教育理念。而各个兴趣小组在展开了一段时间的体育学习实践之后,还可以组建班与班兴趣小组之间的PK 赛,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展开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竞赛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充分张扬自身的个性色彩。而学生在竞赛中也能够发现自己在这一体育技能中存在的不足,而后在课后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让自己的技能素养得到提升。这样也能将学生课后锻炼及实践的时间得到延长,让学生有更多的运动实践机会,这样也能落实“阳光体育”的理念。

2.3 关注拓展性实践,实现课内课外联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的理念,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拓展性实践,让课内课外有效联通,帮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展开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无限延伸他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及空间,让他们的各项身体素养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样便能全面贯彻落实阳光体育“每天运动1 小时”的理念,建构更为高效的体育课堂。

因此,为了驱动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锻炼,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建构家校体育合作学习平台。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课后锻炼中来,实现全家庭全员运动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每天在家校平台上上传各种各样的运动视频,比如健美操视频、瑜伽视频、太极拳视频等等。让家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运动内容,而后带领孩子展开体育运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通线上直播的功能,每天晚上定时定点开通直播空间,让家长进入到直播室中与自己一同锻炼。通过这种“打卡”的方式,能够让教师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运动情况,了解他们的运动量,进而综合分析自身的课程教学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了“阳光体育”的理念,进而综合考量教学模式优化及变革的必要性及路径。以这种方式,也能够激发、带动并引导学生推动他们展开多元化的课后实践及探究,能够对学生实现积极的引导,驱动他们主动参与,获得更多的课外实践及锻炼机会,让身与心获得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阳光体育”的理念,整体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的路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分析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问题寻求对应的解决策略。比如引入趣味性的元素,驱动学生自主锻炼、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拓展性实践,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联通。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活动,让整个教学更为高效,带动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的理念。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课外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