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对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研究
2023-10-03宋颖芳
宋颖芳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当代大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拥有独立思考和深入鉴赏的能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古诗词深刻的意蕴内涵,挖掘其价值,与诗词作者在情感上实现共鸣。并通过前人智慧的结晶,挖掘古诗词的时代意义,从而实现人文情怀的真正培育。[1]因此,大学生古诗词学习不再是简单地读读、写写、背背,而是要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理解其深意。在此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其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让古诗词的“韵味”真正展现出来。
一、当代大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程较为形式化
大学生古诗词教学过程普遍较为形式化,由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相对简单,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少,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按部就班地完成课程教授,但也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使得古诗词教学过程较为形式化,甚至使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走马观花”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比较低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鉴赏和理解,且难以使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真正培育。
(二)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古诗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每堂课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变革。教师在课堂上喜欢运用“划重点”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知识,随着一堂课程的结束,教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宣布完成。学生习惯了去机械背诵这些书本知识,而不能深入理解感悟,自然也谈不上人文情怀的培育。
(三)学生学习兴趣度较低
由于上述原因,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大学生学习兴趣度普遍较低,在古诗词朗诵、古诗词内涵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点记忆等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均表现得较为低下,甚至部分学生还会认为古诗词学习比较枯燥,是一种负担,缺乏了它应有的灵魂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整体低下,从而也就影响了其人文情怀的形成和发展。
(四)古诗词内涵未能深入解析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大学教师往往单方面注重诗词背诵、诗句和词句的解读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在向学生讲述时,对诗词内涵未能深入解析。而内涵往往不完全等于诗句和词句的解读,而是挖掘诗词深层次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教学需要真正关注的重点。这种现状也致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往往一知半解,不能全面了解诗词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这也影响其人文情怀的培育。
二、当代大学生古诗词学习特点
(一)拥有相对独立性
在古诗词学习方面,大学生拥有相对独立性,已经可以独立思考诗词的内涵,独立找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方法,并拥有对诗词的独到见解,其实这便是人文情怀的萌芽,这种萌芽需要经过教师系统的指引才能继续发酵。因此,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这种独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自身的各种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激发,让古诗词学习更加典雅,更有韵味。
(二)拥有相对自主性
同样,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还拥有相对自主性。这主要表现为他们可以主动进行古诗词学习,并且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根据计划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自主性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用完全受到教师单一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造,让灵感油然心生,让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这种自主性同时也促使学生愿意从古诗词当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挖掘一些新的含义,从而实现古诗词学习的整体改革与创新,有时甚至可以引领一种潮流,实现古诗词的具体时代意义。
(三)片面注重量的积累
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片面注重量的积累。有些学生认为积累的古诗词数量越多,会背诵的古诗词数量越多,自己的文化水平就越高,文学底蕴就越丰厚。这种想法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学生片面注重量的积累,却对古诗词的内涵知之甚少,对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知之甚少,甚至对词义一知半解,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学生这种片面注重量的积累的情况也会严重阻碍其人文情怀的培育。
(四)创造能力相对低下
当代大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拥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是其创造能力还是相对较为低下。学生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些诗词,但是诗句和词句往往是根据所学诗词改编而来,其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恶搞的诗句,这主要是基于学生缺乏灵感,写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且缺乏对诗词内涵的重视。如果学生能就以上几点进行有效改观,那么必然会使其创造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促进其人文情怀的培育,让自己创造出的诗词更具内涵,更有情感,更吸引人。
三、古诗词教学对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感受古人情境
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高度融合的教育教学环境当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已经全方位走进了大学古诗词教学。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影音并茂的特点,带领学生去感受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背景、历史背景。换言之,也就是让学生与历史“共情”,走进古人所处的一系列情境,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窥探古人丰富且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被情境、诗句深深地感染,进而可以有效地使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培育。
例如,在《虞美人》这首词的教学与赏析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李煜的生平事迹,找出相关视频播放南唐后主李煜凄苦悲惨的一生。教师还可以寻找《虞美人》相关歌曲,让同学们通过视频及歌曲走进情境当中,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深刻感受李煜亡国后悲慨之情。这种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容易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人文情怀得到极大的培育。
(二)师生交流探讨,共话诗词故事
大学古诗词学习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古诗词当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人文故事、历史故事,甚至还有许多常识问题。为有效培育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共话有趣的诗词故事、共话激昂的爱国精神、共话壮美的大好河山,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让内心的激情得到燃烧,激发自己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从而愿意跟随教师的步伐走进古诗词的唯美世界,让古诗词学习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2]
例如,在陆游《钗头凤》这首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讲一讲词的写作背景。《钗头凤》这首词描写了陆游对前妻唐婉的思念之情。借此,教师便可以引申唐婉向陆游回赠的《钗头凤》一词,然后向同学们讲述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们通过故事深刻解读诗词的内涵,感受诗词所要传达出的情感。这同样也是一个培育人文情怀的过程,学生会在故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让词的韵味别具一格,朗读起来也会更有感情。
(三)联系生活实际,诗词融入生活
古人写诗词,其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诗词走进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诗词,在生活中各种场景里找出学习过的对应诗词,通过诵读增添文人气息,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探索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哪些诗词语句,让诗词更加精彩[3],学生的人文情怀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培育。
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本诗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绘,渗入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而“春江花月夜”这一美景显然来源于生活实际,是生活当中的实际景象。那么,学生便可以带着这首诗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入观察我们生活周边的各种景象,这些景象可能是江,可能是花,也可能是月。除了诗中的景物之外,学生还可能看到参天大树、月下飞鸟、昙花一现等种种景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象化为诗句,看一看是否可以替代或融入张若虚的诗中。当然,古人的诗词是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更不可能被我们所替代,但这个过程却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对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鼓励创造实践,书写诗词人生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实践让知识得到发挥,落到实处,证明自己学有所成,学有所感。教师在大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谨记大学生不应该死读书,读死书,还应该积极进行创造和实践。[4]在创造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带给我们的力量,在实践中发现古诗词的实际意义和时代意义,让古诗词成为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用心书写诗词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词句明丽,学生通过认真地朗读必能切实感受到其真挚和细腻的情感。教师通过对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词的教学让同学们感受爱情的美好,让学生通过借鉴词句的表达方式,创作与爱情有关的词,这对于学生来说便是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大学生普遍比较青涩,对于爱情往往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创作,在创造中品味爱情,感悟人生,这对培育人文情怀意义重大。而这种创造的过程,亦是书写人生的过程。
四、大学生人文情怀对古诗词学习的长远影响
(一)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鉴赏
大学生学习古诗词需要对古诗词进行较为深入的鉴赏,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体会古诗词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古诗词形成一种长时间的复杂情结,这种情结是由自身的人文情怀激发出来的,可以促使学生在每次新学一首陌生诗词时都更能通过词句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让古诗词学习更加轻松,让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而这恰是培育大学生人文情怀的最佳契机,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对古典作品的热爱之情。
(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渗透
大学生拥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可以促使其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独特情感渗透到古诗词中,让古诗词通过自己的独特解读变得更具韵味。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当学生对古诗词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诗词便犹如被注入了灵魂,其意义和内涵也就会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耐人寻味。[5]
(三)帮助学生积极展开想象
大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使人文情怀得到培育,这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帮助学生积极展开想象。想象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愿意想象,乐于想象,那么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看到更多常人所看不到的景象及景观,通过想象为古诗词增添色彩,同时激发自己的创造激情,从而让古诗词更加生趣盎然。
(四)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创造
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碍于性格、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致使其面对创造表现得较为胆怯。而人文情怀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创造,这主要是基于人文情怀带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激情和欲望,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大胆表现,这就为创作或创造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种创造能力往往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为学生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古诗词教学对大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科教学,学生如果想在古诗词学习中切实理解领悟,古诗词学习才会更有价值,人文情怀的培育才能真正落实。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品味古诗词的特色,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情感,不断升华情感,提高境界,从而培育人文情怀,让古诗词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古诗词教学才能更加高效,大学生古诗词学习也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