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3-10-03韩港
韩 港
(唐山市开平区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河北 唐山 063021)
引言
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音乐具有美育功能,是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小学音乐教师通过积极开展音乐教育,为学生构建音乐高效课堂,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针对如何构建音乐高效课堂这一问题,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予以灵活运用,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音乐的教育价值。
1.引入教学游戏
游戏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在学习音乐知识内容时明确知识要点,还能够产生一定的乐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成效。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教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调动音乐课堂氛围,从根本上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引入教学游戏时,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音乐游戏环节,加强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部分小学生缺乏乐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难以完全投入进去。教师就可以通过模仿训练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引导其进行音乐鉴赏,还可以让其参与到音乐游戏设计和制作当中,发散小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其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2.重视音乐基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重视
要是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就要注重向学生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只有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向学生传授一些易于理解的音乐基础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来讲述出来,让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任课教师应该注重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探索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音乐知识《F 大调》这部分内容时,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于F 大调的基础知识,它是基于F 音的一个大调,他的特点就是有一个降号,任课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开始向同学们播放一个有关于F 大调的一个讲解视频,用视频的方式来向同学们讲述F 大调的有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进行多感官教学,加深学生对于这个音乐知识的印象,接着任课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将以前讲述的音阶都向同学们统一显示播放一遍,然后随机播放其中一个,挑选学生一名同学听音来辨别哪个音阶,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巧用信息教学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在当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将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乐谱知识等理论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的形式,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向学生科普音乐理论知识,不仅让复杂的音乐知识更加生动易懂,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意识。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唱歌 留给我》的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地展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场景。给予学生丰富的教学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过程对换气技能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4.重视音乐要素,加强音乐实践
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需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作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田野》这首音乐时,教师需要清晰界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感知自由轻松的气氛以及大自然的美好。教师在课前可引领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让学生在演唱歌曲之前打开喉咙,而后可在节奏训练中融入跺脚、拍手的动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而后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节奏要素,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旋律创编,引领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学生鼓励、认可和支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自信,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5.运用合作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在训练他们思维创意力的音乐课程中,也能够利用合作课堂的形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音乐教学,即让他们在彼此沟通的环境中,通过阐释或以他人的观点思考问题,并在此环境中,打破对自身的理解束缚,真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解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获得良好的小学音乐合作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田野在召唤》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思维的发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分享性的音乐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接受他人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促进学生音乐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6.教师在班级内组织音乐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如果只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上让学生练习唱一些歌曲,学生对于这个练习的重视程度也会比较低,但是如果把这种练习的成果让学生们展示出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音乐比赛,或者其他的音乐展示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热爱度,更好地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比如,对于人教版小学音乐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快乐的doremi》进行教学的时候,这个单元包含着学生需要掌握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音乐专业知识,就可以在教师讲解完这个专业知识的内容之后,让学生通过欣赏《哆来咪》来练习音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来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用自己练习的曲子来参加教师组织的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比赛,进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和练习,课堂效率就会更加高。
7.结合所在地区特色,优化音乐教学模式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高效的音乐教学也与生活息息相关,更离不开生活环境的依托。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特色,优化音乐教学模式。如南方地区的虫鸟叫声,这种源于当地特色的声音也是一种音响,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简单加工,将其作为重要的音乐教学资源,将其与音乐教材和课堂融为一体。另外,节奏和声包括节奏和合作能力这两大元素,是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将南方地区的虫鸟叫声等与乐理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有节奏的和声练习,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能培养其合作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其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探讨有效音乐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展开。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来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音色和特点,可以学到多元化的音乐知识。例如:通过模仿公鸡的声音来学习高亢嘹亮的演唱方式,通过模仿老牛的声音来学习低层厚重的演唱方式等,以此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习中玩乐。
8.使用过程性评价,提升评价有效性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自己“五音不全”而自卑,甚至丧失了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开展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要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享受音乐、热爱音乐,利用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不是把音乐学习放在自身“五音不全”等上面,所以正向引导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使用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整体学习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了音乐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演唱劣势而产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情况的发生,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会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利用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首先,教师要能够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要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使用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是否互相帮助、师生互动的积极性等进行重点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教师要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淡化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正向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当中有很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认知为基础,展开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并且对音乐知识展开深层思考,以获取音乐以外的精神品质为目标,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