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分析与探究

2023-10-03李志强

山西青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职业院校核心

李志强 张 倩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职业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应具备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教育部教职成〔2019〕13 号《关于制定实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2];《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尽管职业院校对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但是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大多还停留在学习知识、传授技能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处于过渡期,从而忽视基础课程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以数学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形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3]。主要包括发展学生在数学抽象、直观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及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对学生的终身和未来发展都有帮助[4]。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将数学素养与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的确定相结合,探究数学教学中改革方向,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运算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能加强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5]。

一、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课程的定位

高职数学是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数学概念、理论、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的工具。但职业院校的侧重点都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在教学上基本秉持“重专业,轻基础”的教育理念[6],使基础教育课程地位逐渐下降,对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重视不够,使得数学课程的学时进一步缩减,甚至有时会为专业课程让步。导致数学课程在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不断减弱,很难与专业进行结合,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二)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7]。学情的复杂性是教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的重点和难点,入学前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中职学生在上大学时只接触很少高中数学知识,甚至有中职学校都没有开数学这门课程,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作用不大,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来代替,根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

入学后的学习热情和接受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知道专业课的学习,专升本的考试等都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由于每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从开始想要学好数学,但是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老师上课统一步调,有些同学很难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导致自信心下降,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慢慢忽视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还有受不同专业就业情况影响,学生在思想状况上的稳定性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根本无法吸引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数学素养的认识只停留在数学运算,大多数学生欠缺知识整合、实际应用、推理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难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专业课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也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丧失人才竞争的优势。

(三)教师的教学状况

数学知识作为所有知识中最稳定、最长久的部分,使得高职数学教师大多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始终是同一本教材、同一个讲义讲全校,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职业院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发展,各种资源倾斜严重,公共基础课教师外出进修、参与竞赛、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机会较小,影响了数学教师参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比较落后,不能紧密把数学和专业相结合,不愿意或不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跟不上现代信息化教学。

课堂中发挥最佳效力关键在教师,但是由于学习经历、个人品质参差不齐,加之专任教师师资不平衡,有些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外聘或聘请校内兼课教师来弥补,其学历层次、教学经验、知识储备、人文素质存在差异,以及缺乏系统的与时俱进的数学素养学习,对课堂核心素养的实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追求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很难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缺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教学考核评价状况

高职院校的数学评价体系在形式和内容上比较单一固定,大多数都是通过考试成绩作为判断标准,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容易产生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效果。主要表现在: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让有些同学片面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经常在上课时间请假参加学校技能大赛的讲座、培训和各种社团活动,导致在课堂的出勤率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的完成情况标准不高,认为最后考试能及格就能得到满足。

考试重视理论计算,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很少对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写作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等技能进行评价。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发展。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重构课程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数学课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在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进行重新构建,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化、条件化、情境化。

首先,把数学课程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高职学生对数学素养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探索“课程分众化”教育模式。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分众化”教育理念,即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教学、不同知识点分众化教学和不同素养下的分课堂教学。例如,在分段函数的讲解过程中,对机电工程、应急管理的学生讲生活中的水、电费等阶梯计价,对经济管理的学生讲个人所得税的扣费标准不相等,医护学生讲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药物用量标准不同等。着力打造教学项目精准设计,教学手段精准运用,课程资源精准供应,课程思政精准凝练,着力提升高等数学素养育人效果。

其次,在选用教材时,既要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用到的知识和背景,又要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抽象运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学生出发,从基础出发,将数学核心素养与高职数学教学相融合,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更新教学资源。例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发校本教材,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极限的变化过程、导数的应用、定积分的物理应用等,都没有用足够的学时去讲解,在教材中以二维码的形式增加曲线图例和matlab 软件的应用,将抽象化、复杂化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能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将数学史、数学文化和数学名人等融入教学当中去[8]。例如,在极限的教学中,结合我国伟大数学家刘徽“割圆术”,培养学生的“量变到质变、大问题划分小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激发学生努力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利用李白的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无穷小量,把无穷无尽的意境刻画得淋漓尽致,“帆影”更是随时而变,趋向于零。当学生们深入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时,或许会再次体味到李白与友人告别时的依依不舍。多感官并用,会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同时也能从数学的美感中体会到快感。

教师以实际问题不断启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从一开始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加强他们的应用意识,使学习的主体真正从老师转换为学生,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为原则,采用分众化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可持续发展,运用线上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推动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建模对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贴近实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以全红婵奥运会跳水夺金视频为例,引导学生观看跳水的轨迹及速度变化,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存在函数关系,计算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思考如何得到在跳水过程中的瞬时速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引出导数的定义。

采用分组和讨论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掌握知识的不同,以小组的形式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高课堂效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增加趣味数学建模,有针对性地选择带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积极探索,仔细剖析,并结合所学数学建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建过硬的师资团队,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探索组建高水平、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保证数学课程的优质建设和完善发展;加强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强化高职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识。开展教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增加教师的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推动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分数评价向动态综合评价进行转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出勤率、课堂表现及作业的完成度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某些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再进行单独的考核,采用小组合作、课堂报告,完成研究性小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把日常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最终的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数学教学中,助力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堂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职业院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