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化背景下当代声乐艺术教育研究

2023-10-03郝婷婷

山西青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娱乐声乐价值观

郝婷婷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现代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信息快速而广泛地传播,伴随着资本的集中,造就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点,各种思潮相互影响,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泛娱乐化现象,并逐渐成为我国文化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泛娱乐化是基于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发展下的一种以大众通俗娱乐心理为基础,迎合普通的感官享受与即刻享受的文化现象,该现象已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地将泛娱乐化思潮冲击原有的价值评价、审美、思维体系等,试图以庸俗化之名,行世俗化之实,并借助当前的信息传媒载体的便捷性、碎片化、即时性等优势,在各领域产生追求迎合大众庸俗观念。对比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泛娱乐化不具备系统性,且缺乏严密逻辑,很容易从各方面发现其存在的漏洞。泛娱乐化利用人的感官上的感性思维,依附影视作品、音乐作品、传媒作品、网络资讯等方式,正逐渐隐藏其存在形态,但其以娱乐为主旋律的价值观点依旧很鲜明。[1]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注重声乐发展方向,构建本土声乐学派体系,传承发扬传统音乐特色,成为当代声乐艺术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文化运动之后就逐渐蓬勃发展,并在综合性高校、师范院校、艺术院校等开设了声乐教学课程。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声乐艺术也逐渐出现开放、融合、多样的特点,其发展涵盖了多元文化背景,我国声乐艺术对民族传承的使命和对现代艺术追求的脚步。如何在当代泛娱乐化的背景下,避免消极影响,探索声乐发展方向,是每一位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当代声乐教育发展及现状分析

随着音乐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声乐艺术在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成就,为我国的声乐艺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结当代声乐教育历经多年的发展成果,分析当代声乐教育面临的风险与机遇,是探索声乐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无论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还是文化传播上,当代声乐教育正逐渐形成以民族文化为核心,融合西方声乐艺术精华为载体,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声乐艺术价值观。

(一)当代声乐教育发展成果

在众多声乐教育工作者和艺术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育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代声乐艺术发展需求的教育路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声乐作品百花齐放,声乐人才层出不穷,声乐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声乐专业建设蓬勃发展。按照声乐作品的唱法分类,诞生了《乡音乡情》《红谷回声》《我爱祖国的蓝天》《黄河怨》等,以音色洪亮透彻,宏大叙述为背景的美声作品;诞生了《阿里郎》《鄂伦春小唱》《走西口》《凤阳花鼓》《茉莉花》《北京的金山上》等,以地域特色和方言咬字发音为背景的民族作品;诞生了《阿里山的姑娘》《山不转水转》《山歌好比春江水》《九九艳阳天》《我爱你,塞北的雪》等,以抒情为主旋律的通俗唱法作品;诞生了《金色的故乡》《小康之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花开的时候来看我》等,不融合西洋声乐唱法技巧,保留民族特色的原生态唱法作品。冼星海、聂耳等艺术家为革命音乐做了伟大贡献,并留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经典作品;赵元任、廖尚果、邱望湘等艺术家为当代声乐领域做了很多理论探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如贺绿汀继承了民族音乐特色,将原有素材进行融合、改编、发展,创新了中国风格的现代声乐。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在声乐教育的探索上逐步深化,获得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就,为当代声乐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育逐渐成为特色学科系统建设的重点,各类院校从声乐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提升。通过多年的努力,声乐教育正稳步向好发展,声乐教育事业也在此基础上迎来了繁荣。

(二)当代声乐教育面临的现状

声乐教育在蓬勃发展,对外界的交流和联系也逐渐加强加深。由于我国声乐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对内继承和对外融合借鉴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方式方法。从对音乐理论知识的领悟、风格的建设或是语言语调技巧的掌握上,我国声乐领域在国际上还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难以让优秀作品走出去。其次,声部的系统性建设仍然是我国声乐教育的主要难点。在高、中、低音分类教研还未达到平衡;教学创新发展力度不够,继承传统民族声乐,融合西洋声乐理论有待加强;学科的课程建设未将文化传承、审美价值观、课程体系等内容融合成整体,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南。出现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念未达成统一,理论建设有待提升,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二、泛娱乐化对当代声乐艺术的影响

泛娱乐化是在当代消费和享乐主义思潮影响下,通过先进的传播媒介作为载体,用低俗、空洞乃至搞怪嬉戏的方式,夸张地表现娱乐性文化,试图用以吸引大众好奇心,并从中达到满足的一种新型文化现象。泛娱乐文化是资本高度集中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一方面资本高度集中需要影响上层文化建筑,将以最庸俗观念占领最大的受众市场,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这种碎片化、快节奏的泛娱乐化现象无孔不入地融入普通人生活,与大众建立了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声乐是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音乐大众文化的主要组成,因此也会面临泛娱乐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一)泛娱乐化思潮对声乐艺术价值观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本集中作用下,泛娱乐化思潮通过碎片化、隐形化传播,并在这一群体中造成了一些冲击,冲击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青年学生因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喜爱娱乐休闲内容,关注娱乐文化产业,且通过现代媒体载体,能够精准推送相关的娱乐产品,它们通过精美包装的外表,将自己融入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试图通过低俗娱乐的方式扩大其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因此,在声乐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上,泛娱乐化现象通过隐性、多渠道方式,影响了受众群体,试图通过“娱乐至上”的理念破坏声乐艺术的高雅、严肃之特性,进一步阻止了系统性培养青年学生的声乐艺术价值观。[2]

在声乐教育领域,青年学生是声乐艺术文化传承的接班人,他们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学习声乐知识,培养高尚的声乐艺术情操。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必须警惕和预防泛娱乐化思潮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声乐艺术具备良好的价值取向。

(二)泛娱乐化对当代声乐教育的影响及原因

声乐艺术教育本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先进文化的向往,而泛娱乐化现象则对声乐艺术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首先,泛娱乐化将各类文化赋予价格而非价值,试图通过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倡导的金钱评判价值。在开展声乐教育过程中,泛娱乐化思潮必然会影响艺术教育的纯粹性,使得从业者和学生产生价值观上的迷茫。其次,声乐教育既是对舶来文化的借鉴融合,更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泛娱乐化思潮推崇的嬉戏和虚无主义,将文化作为快餐化、碎片化、虚假化、娱乐化的消费产品,必然会影响声乐教育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还会让人们缺乏对声乐艺术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泛娱乐化低俗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在声乐艺术审美中的拦路虎,容易出现衡量艺术价值的迷惑。高关注度、高流量的泛娱乐化声乐产品并不一定代表先进、高雅的声乐艺术作品,而泛娱乐化最终会导致声乐领域的职业观变得趋于功利,并追求享乐。[3]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是多维度的。首先是声乐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和青年学生自身的辨析能力不足以应对无孔不入的泛娱乐化影响,泛娱乐化歪曲和推崇的表面都是个性化的发展与表现,恰恰迎合了艺术的个性表达和情感抒发,但这种迎合却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同时,商业发展催生了泛娱乐化的声乐艺术形态,娱乐和商业利益逐渐捆绑在一起,市场需要的产品并不一定是文化发展需要的作品,导致了艺术与价值的割裂,这也是当代声乐艺术长远发展必须克服的问题。最后,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环境,声乐艺术课程的引导监督作用变得有限,而泛娱乐化依托的传媒路径正逐渐侵蚀声乐教育的传播途径。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的当代声乐教育发展方向

泛娱乐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声乐艺术教育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必须克服的困难。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声乐艺术价值观点,抵制泛娱乐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倡导的艺术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同时,加强声乐教育理论和实践建设,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声乐学派和覆盖广泛的声乐教育路径,并通过师资队伍艺术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改革逐步完善当代声乐教育体系。

(一)树立正确声乐艺术价值观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倡导文明、仁爱、自信、坦诚、高雅、团结等公序良俗,弘扬传统美德。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中国声乐艺术价值体现紧扣,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抵制泛娱乐化思潮中的糟粕,避免受到消极影响。同时,努力提升艺术审美水平,采用文化学习、对外交流、追求风雅的方式来规范艺术生涯,对经典进行正面解读,绝不为了大众娱乐而对文化进行戏谑。通过对声乐艺术价值的系统学习,积极向上地探索发掘艺术价值,努力提高艺术审美,最终培养正确的声乐艺术价值观。[4]

(二)建立符合民族特色的声乐学派体系

声乐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各学派的深入探索和交流,为了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国声乐艺术体系需求的学派体系,要从理论入手,将文化特质、声音特征等进行完整的分门别类,并通过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建立符合民族特色的声乐学派品牌。同时,注重对舶来文化的学习和总结,通过适当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有特色的声乐学派路径,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信的声乐人才,以便将来走向国际的民族文化传播。[5]

(三)探索泛娱乐化背景下的声乐载体

泛娱乐化现象中强大的媒介载体是其能迅速发展的核心,因此可以借鉴其媒介、人、社会这三个维度的新型娱乐结构,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声乐传播路径,倡导个性化为特点的声乐学习渠道,不再将声乐教育局限在校园之内;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声乐作品互动渠道,保持声乐艺术的鲜活生命力,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丰富的声乐世界;通过打造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声乐品牌,建立起基于高雅艺术的精神文化内容,不断丰富青年学生和从业者的精神世界,摒弃泛娱乐化思潮带来的影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声乐教师是声乐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其承担了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实践的引导,帮助学生塑造声乐艺术人格。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声乐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声乐师资队伍的质量,必须为该队伍提供专业提升的良好环境,从理论培训到实践演练,引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本土骨干队伍,均是提升专业性的有效路径。同时要按照声部培养不同层次的声乐教师,保证各层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形成科学的阶梯搭配队伍。

(五)改革优化声乐教学

通过建立完善的唱法技巧和声调练习课程实践,结合新兴信息技术力量,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并引导其发展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声乐艺术素质。最终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声乐艺术情操、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高超的声乐演唱、演奏技巧,成为一个综合全面的声乐艺术人才。[6]声乐教学需要从整体性考虑,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体系,既要形成科学、高效的课程,又要创新开发教学模式,通过课余的媒介传播渠道,将声乐艺术的美和价值不断升华。

猜你喜欢

娱乐声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