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3-10-03谯俊杰
谯俊杰
(峨眉山市第一中学校 四川 峨眉山 614200)
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讲授英语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们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的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1.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所谓的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进而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内在精神品质。人文素养的概念相对抽象,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其一,高中英语教育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二,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大都是在教师的监督之下进行学习,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从而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三,英语人文内涵的挖掘程度不够。英语和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思维方式和句式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对英语的句式有所讲解,让学生理解中西方语言使用习惯的不同,但是很少引导学生去挖掘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因此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四,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掌握相关的英语语法和句式。在课堂之外,学生的英语学习一般停留在机械背诵和书面作业这些层面。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过来可以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片面地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不断优化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要将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融入其中,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内在人文素养的提高。其次,人文素养的概念相对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其融入到英语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最后,基于传统的英语评价体统,要将人文素养的考核融入其中,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以学生为本,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此高中英语的教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英语教学不仅传递英语学科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英语是全世界普及范围最广的语言,能够拉近不同国家之间的距离。学生掌握了英语的沟通思维和方式,可以领略世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不会产生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由此可见,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日常交流的工具,具备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英语的使用场景,例如在医院和高铁站等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和播报都与学生的生活出行密切相关,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高中英语课本的内容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每个单元包含“listening”、“talking”、“reading”和“writing”等板块,体现了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例如在学习《Healthy eating》阅读材料时,由于主题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中西方饮食差异为主题的辩论赛,学生们在思辨和讨论的过程中,对比和发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学英语单词和句式来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学生们意识的建立,行为的改变,正是人文素养培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3 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人文内涵
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材这个载体,高中英语课本的内容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体现,更是不同国家文化的折射,因此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词汇入手,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文化差异,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意思,代表的意义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了解和对比,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就会出现理解偏差的尴尬现象。因此教师在讲解某一英语单词时,需要组织学生对比和思考,充分挖掘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其次,教师还可以基于英语的经典句式结构,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面向所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好的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如鱼得水,应答自如,而基础欠佳的学生则会担心回答错误而不敢开口。因此教师可以在提问之前,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对于被动语态而言,中文的表达习惯是某人在什么时间做过什么事情,而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先说明某人做了什么事情,然后才会说明事情的发生时间,两者的句式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句式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句式进行拆分,对每个部分进行剖析和讲解后再进行组合,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英语语言习惯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最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单一地讲授语言知识,需要将优秀的国外文化引入到语言的学习当中,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交往礼仪和风土人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于国外优秀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形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受到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冲击,从而加深了对于不同音乐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求同存异中领略不同文化的精彩。
2.4 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学习大都局限在单调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所处的环境也缺乏相应的英语人文元素,因此学校要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加深对于英语文化内涵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不同角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由于学生对于角色进行了分析和揣摩,因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师通过创设一定主题的英语场景,将单调的英语课堂变得轻松有趣,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要积极将英语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学校可以打造英语文化长廊,向学生展示和英语相关的文化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学校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英语经典电影,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等,主人公坎坷起伏的人生经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面对困难也要心向光明。尤其在当下,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的不良影响,此时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
综上所述,将人文素养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切实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英语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