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
2023-10-03朱军花
朱军花
(灵台县城关中学 甘肃 灵台 744400)
引言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按照不同层次的难易程度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因此教师要把握分层教学的核心内容,创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实现分层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之间的深度性融合。
1.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1.1 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分层教学在初中阶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首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基础知识上存在欠缺,需要补充巩固;有些学生可能在知识应用上出现了瓶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数学分层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于教学相结合,将教学设计的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尽量满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1]。
其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个体化学习差异进行结合分到进相应的教学层次中,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习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竞赛等,充分带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分层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相对活跃轻松,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学习进步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包括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1.2 教学价值
首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会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情况,减少了学生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有针对性,适用于具有个性化差异的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和有效。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被忽略或者受到歧视,而分层教学则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支持,实现教育公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将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为数学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以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在以往教学中,虽然教师实施了分层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按照以往教育情况认真地分析分层教育方法实施的问题所在之后,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使课堂评价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
首先,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过多关注高层次学生,而忽视了低层次学生。由于高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较为可观,往往可以带来更高的考试成绩和荣誉感,因此教师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学生身上。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会忽视低层次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进步缓慢,甚至无法跟上班级进度。
其次,分层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分层不当”。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平时表现进行划分。但是,这样的划分方式往往无法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有些本来具有较高数学能力的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或者考试状态不佳,可能表现得不如预期,导致被划分到了低层次教学组。而有些本来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可能会在课后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却因为原有的低层次身份而无法参加更有挑战性的课程。
最后,分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别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内容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但是,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低层次学生只接触到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而无法拓展自己的视野;而高层次学生则可能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单一性教学往往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学生层次的划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划分,将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2]。
例如:教师可以将初中数学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低。高层次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挑战更高难度的数学题目,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中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好,但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需要教师通过针对性地辅导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引导这些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良好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低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够牢固,需要教师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数学水平。除了以上的层次划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细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建模方面感兴趣,就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和学习深度分成若干层次,并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水平范围内得到适当的和提高,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3]。分层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储备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应该从简单的概念和公式开始教授,逐步提高难度;而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的中层次学生,可以加入更多的拓展和综合性强的题目,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学习过程强化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为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可以在题目中为学生融入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判断一下哪个属于因式分解和整式,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和自信。
3.3 融合多媒体技术
教师需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利用,与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相互的协调,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全方位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在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断地努力,使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展示这样的内容:“在广场中设定广场中心点为a 点,广场西北方向有一名同学为b 点,对应的广场东南方向有一名同学为c 点。”在为学生展示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要按照在前期所划分的层次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这一内容画出等边三角形,并且清晰地标识不同点的位置。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判断以下三个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自的距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分析一下哪个点能够快速地到达广场中心的a 点。对于学习能力待提升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而不断地迈进,解答其他层次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有助于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分层教学贯穿于不同的教育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创新,搭建新时代全新的课程教育体系。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障,凸显层次性教学模式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