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社团建立与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3-10-03赵兴菊
赵兴菊
(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99)
前言
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实际上在教育实践中,仍然有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高成就和低成就学生之间分化严重等。在这种背景下,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则成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1.小学学校数学社团与师生发展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学校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和学术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
首先,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发掘其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学校数学社团的组建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学校数学社团的紧密联系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
其次,可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学校数学社团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多样化活动的机会,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数学社团建设活动展示自己在不同领域的才能,得到鼓励和赞扬,从而树立自信心和探索未来的动力。
最后,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相互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特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外活动中,数学社团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地成长。
2.数学社团建设与小学数学实践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小学数学社团建设的管理,引导学校开设多样化的数学社团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种基础、技能、兴趣、创新及科技类型数学社团,提供儿童多样化参与数学社团运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在数学社团活动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拓展数学社团活动内容,如围绕浏览、学习与分享实现学科交融,团队拼图考核协同能力、逻辑思维等。在数学社团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参与者,应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2]。
比如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数学社团课程,共同推广、宣传活动,以及亲身加入学生数学社团进行实地考察等。这样不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机会,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学校应不断评估数学社团活动组织工作,保障数学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社团运营情况、团队成员表现、各项数学社团主要活动成果和用户评价等因素。根据评估反馈给予指导和改进,不断提高数学社团活动质量和数学社团运营水平,使其促进师生关系良好、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数学社团建设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社团建设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导向的数学社团建设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搭建一支竞技数学团队,组织参与数学竞赛,给学生树立目标,培养其自信心和竞争意识。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和协作完成,这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社团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课程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③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素质发展,数学社团的开展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数学竞技团队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擅长计算、解题的学生可以担任主力队员,思维活跃、创意出色的学生可以担任领队或指导教练,从而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例如:为了挖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潜能,学校可以组建了一支竞技数学团队。在团队中,教师以兴趣和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数学竞赛,并结合团队内部特长和技能,进行组队比赛,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通过团队建设和竞技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师生关系与个性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人性化、个性化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的优化对于小学数学的实施非常重要。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3]。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例如,在教授一道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逐一讨论,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②采用差异化教学,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例如,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形式、教具的运用等方式,让每个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③引导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并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和公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的方法,通过课前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差异化学习方案、个性化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展。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学生主体性与问题式教学促进师生关系
问题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自我、寻求解决方案。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共同追求知识的真理[4]。问题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应该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在教授小数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将一个圆形披萨平均分成4 份吗?②建立学生情境,问题式教学需要建立学生情境,创设学习场景。例如,在教学测速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馆里跑步、计时、测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测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③树立学生质疑精神,问题式教学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质疑教师、质疑自我、分析问题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转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预测一个大蛋糕可以变成6 个小蛋糕,那么你认为一个矩形能转变成多少个三角形?”例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通过构造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建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学习场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吃披萨、买东西支付的情境,让学生探究小数的应用方法、计算方法和特点。
5.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与探究,促进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效果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数学教育育人的真实情况。因此,应该对数学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与探究。在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成绩评价、过程评价、质量评价以及学业评价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关键词评价法、情境评价法和测评评价法,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②倾听学生和家长意见,评价应该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会议等方式,了解家长和学生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识别教育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③定期追踪教学效果,定期追踪教学效果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成果汇报、学习档案评价、学生表现评估以及教育咨询与反馈等。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案,探索更优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例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情境评价、测评评价和学业评价等。例如,在情境评价中,教师组织了一次数学竞赛,按照成绩进行排名,给学生树立目标和动力;在测评评价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知识测评,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最终,教师结合多元化评价结果,调整课程方案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总结
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是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策略。通过数学社团建设和师生关系的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才性、全面素质的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精神,构建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