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3-10-03马永霞
马永霞
(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99)
前言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变革和挑战。借鉴新课改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特点和教师素质等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1]。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实施以下措施: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体验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体验和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实物、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和生动。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化学习的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还可以在角色扮演和游戏讨论中,强化学习感受,边玩边学。同时,游戏化学习也是寓教于乐的主要教学方法,契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帮助。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机智的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有趣数学小故事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方式,得到自我价值感的提高这样,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双赢的目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所创新与变革,这需要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在有限课时内提高教学的效率[2]。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的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解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际问题和场景的应用,这一点是一线教师都认可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场景,引导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互动白板、VR 教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
另外,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个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高效的数学学习体验。与许多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学习需要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如创造性思维、连续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字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探究,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3.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差异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向,能落实因材施教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3]。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生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注重学生自身差异性。例如,当教师讲解分数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数学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可以融入集体学习氛围中,让他们在小学集体团队中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教师可以注重创设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实际教学更具观赏性和形象化。这样教师也能够将学生生活所见的数学知识内容,与课堂中创设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PPT 等,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学习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沉浸体验,在直观展示教学中更好的跟随教师展开课堂学习。
新课标下差异化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个体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例如:以《小数的认识和应用》这一课为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小数的表示和运算,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学会小数的表示和运算方法,以及能够从生活中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知识。
(1)导入环节
教师以“你知道小数吗?小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为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今天的小数学习展开预热。
(2)知识阐述
通过PPT、实物演示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同时用例题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示范与带领练习
教师用实例向学生演示小数的加减乘除方法,并针对学生实际课堂中表现出的真实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然后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性。
(4)小组活动、展示与评价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出的小数运算题目,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挥个人长处,互相学习,协调完成小组任务。最后,教师邀请每个小组来进行汇报和点评,鼓励学生将个人收获带给大家。
(5)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同时向学生介绍下一课知识点和教学任务,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与提升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和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第一时间巩固学生所学,让学生学完后立即消化吸引课堂知识。另外,也可以发挥学生异质化、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小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差异化,提高教学有效性。
4.浸润式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知行合一”的应用能力,因此浸润式教学尤为重要。并且,开展浸入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贯彻,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展开实践探究[4]。
例如:以《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这一课教学为例,涉及到知识点为平面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能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形状,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导入环节
教师以“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今天的几何图形学习展开预热。
(2)知识阐述
通过绘画、模型、实物演示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方法,用例题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示范与带领练习
教师用实例向学生演示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形状、分类和比较方法,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性。
(4)实践活动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为更好地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面积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面积公式去测量实际生活中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跑步场所测量操场面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掌握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不断加强。
总结
本文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特点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措施。以及提出教师应重视课堂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差异化教学,沉浸式教学等,不断创新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