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探究
2023-10-03管响响
管响响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江苏 淮安 223300)
数学是基础,强化学生的思维,通过完成作业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基础,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以往教学中,数学作业基本上就以“题海战术”为主,长时间一成不变的模式,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一些不满和负面情绪,在做题中很容易受到打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失,甚至还会有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作业作为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将作业朝着多元化方向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从形式上、内容上等多方面有一个更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体验感,在数学知识中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理解力、行动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1.多元化作业的基本概括
在这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以往的单一化走向今天的多元化,教育教学也在紧跟多元时代的发展步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鼓励多元化,事实上,多元化所指的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年龄、性格、兴趣、特征、心智、认知等各种元素来进行知识的延展或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设计,将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类型等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蔓延。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与创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而数学作业则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节,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检测,通过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并从中能够摸索新的思路。作业需要多元化,从以往单一的题海战术,逐渐转变为多样形式,如: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实践体验等,都是一些新颖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乐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学生知识探究能力
数学作业多元化的设计,能够给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有一种全新的尝试,调动学生的好奇之心,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主动向教师反馈相关问题,并共同探讨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说一说自己在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等。教师会给予学生中肯、客观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并进行作业设计时强调针对性、规范性、目的性等原则,给予学生科学引导,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积极探索,敢于提出质疑,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数学知识认真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2 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在创设多元化作业时,应当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只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才能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愿意捕捉新的知识,加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多元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实践体验感,让学生们对知识更加深刻,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将知识与生活衔接在一起,由理论延伸至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3 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思维、认知、心智等都在成长发育中,年龄小,尚未成熟,对一些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学习起来知识比较零散,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缺少一定的思路,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及技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设计多元作业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不断摸索数学规律,体会数学学科的本质特色,让学生们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路,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教师带领下建立知识体系,逐渐发展为自主搭建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效果,真正做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3.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探究
3.1 趣味化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模仿力强,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喜欢追求一些新鲜事物,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体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创设多元化作业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来因势利导,将游戏化内容融入到数学作业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当日作业,让学生能够脱离以往固板的作业模式,轻松愉快地开展学习,发现学习数学十分有趣,对数学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数学知识中探索新知,活跃思维,在游戏中收获快乐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将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作业的效率。
在学习完“角的度量”这一知识要点时,教师会通过多元化作业设计,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把作业内容变得趣味化、多样化,将本节知识点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并以“绘制图形”为主题游戏来进行作业设计。通过学习“角的度量”,教师会让学生们绘制不同的多边图形,结合自己绘制的图形认真观察,了解多边形之间与角的度数所存在的内在关系,轻松愉快的完成这项作业,对数学产生新的想法、新的认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魔力,并与美术学科相互融合,能够摸索各个学科之间的互通性,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解读,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带给学生更多的趣味性。
3.2 实践化作业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实践力的培养,单纯地理论知识讲授,容易给学生带来枯燥感、厌倦感,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会,才能把知识学通、学透、学精,通过手、脑、眼的配合,锻炼学生四肢协调力,如:游戏设计、实验设计、魔术设计、STEM 设计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让学生把作业当作一件项目去完成。实践离不开生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注重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创设更多生活中的情境,搜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通过对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认知感和意识感,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摸索规律,去总结经验,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开展实践性作业设计时,引入这样的题型:“用棱长为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三个大正方体,体积依次是8cm³、27cm³、125cm³,把他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三个大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当看到这样作业时,学生们可以借助家庭中已有的实物来摆一摆、切一切,如:数学教具、用豆腐、土豆等切成小正方体、橡皮泥制作小正方体等方式,在实践中探究知识,通过猜想、尝试、判断、推理、验证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符合内心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愿意自主动手去操作、去尝试,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知识内化于心,达到作业育人、实践出真知的效果。
3.3 生活化作业
生活处处有惊喜,生活处处有数学。不难发现在数学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每个新内容几乎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锻炼学生的多元思维。在数学多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将实际生活紧密捆绑,从生活中积累经验,不断挖掘数学信息,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应证那句“知识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如: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千克和克、年月日、统计图表等,真是世界万物皆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会发现统计表、统计图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教师会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通过所学统计图来将知识具体应用到生活之中,如:统计一周的天气,统计班级学生生日月份,统计学生们喜欢阅读的书籍等,按照学生分组的方式,让每组学生统计一个相关内容,并把小组统计的结果、过程等进行分享,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的真实目的实际上是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设计,丰富作业内容、形式,让学生们能够真正愿意参与作业活动,确定全新的学习目标,在作业完成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把核心素养落实于实处,真正起到提质增效的关键作用,实现作业育人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