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前置性学习
2023-10-03魏兵兵
魏兵兵
(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中心小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简单来说,前置性学习指的是在开始讲解新知识之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尝试去自主接触和学习新知识,从而形成基础的知识铺垫,之后再学习起来将会变得更高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学习经验和技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重要教学价值不言而喻,这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该模式的采用,避免“零起步”现象的出现,为学生高效、高质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1.前置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开展现状
1.1 前置性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常常忽视前置性学习目标的设定,导致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指向出现不明确的情况,无法提升学生在这个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实际上,目标是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前提。缺少了这一目标,学生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怎么开展前置性学习,甚至是错误的认为自己只需要略读数学教材上的内容。这不仅会造成数学学习时间的浪费,也无法凸显出该教学模式的优势。
1.2 前置性学习内容不丰富
通过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甚至说比较简单,难以吸引到学生,根本无法激发出学生想要尝试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常常都是让学生围绕数学教材内容开展,并未融入其他趣味性的课外资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这样的数学前置性学习内容十分枯燥、无趣,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出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1.3 前置性学习缺乏针对性
缺乏针对性,指的是教师忽视了针对性问题的提出,学生难以理解数学学习重点。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的数学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学生数学学习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分析和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但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导致数学前置性学习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获得数学成长。
2.双减下小学数学开展前置性学习的策略
2.1 明确目标,让前置性学习有指向
很多教师常常会在前置性学习中出现“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既没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看来,整个前置性学习十分模糊、混乱,导致他们最终的完成质量较差。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出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数学基础,设计出能推动学生发展的目标,做到有实际目标,而不是简单且空洞的数学要求。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心里就会清楚自己需要探究什么数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这一节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明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教师需设计以下目标:阅读教材,探究什么叫百分数,掌握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尝试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总结百分数的意义;分析思考,百分数与分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学生将可围绕这些目标开展前置性学习。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衣服标签上含有百分数,还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饮料瓶身上也有百分数。接下来,学生分别围绕自己找到的百分数进行探究,并努力探究和总结以上数学学习目标。可能学生并未真正完成这些目标,但学生最起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百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不再是零基础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明确目标,让学生提前找出自己身边的百分数,更能为接下来的百分数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2 提出问题,让前置性学习有依托
数学问题,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更是开展前置性学习的关键。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都是直接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很少会提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丝毫没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深刻掌握。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恰当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实际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完成数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将这些问题作为前置性学习的开展依托。这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启发,但没有完全将数学知识点出来,以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节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教师可设计以下数学问题:一听到圆,你们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圆呢?它都有什么特征呢?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将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并产生促迫不及待想要探究答案的心理。接下来,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开展前置性学习。有的学生想到了自行车的车轮,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硬币等等。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圆,学生自然会总结出特征。等到教师开始正式讲解的时候,学生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十分顺利、高效。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接触本节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效果的提升。
2.3 引入活动,让前置性学习有趣味
小学生主要是以自身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有着较强的兴趣,那么他们将会产生出较强的积极性,反之也会表现出不主动参与的情况。若想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前置性学习,那么教师要保证其趣味性,像各种活动。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趣味活动的引入,像游戏、讨论等等,使前置性学习可以融入到具体的趣味活动中。通过这些趣味活动,学生更有兴趣,并主动参与,积极尝试开展前置性学习。这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推动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节数学内容的时候,若教师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积这一数学概念,那么学生很有可能无法理解,甚至是难以产生出较大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设计以下数学趣味活动:拿出大小不相同的两个苹果、装满水的杯子和几个空杯子。接着,将一个苹果放到空杯子中,再拿起装满水的杯子将水倒入装有苹果的杯子中。等该杯子装满了,学生将会看到该杯子中还剩下一部分水,这时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比较两次剩余水的量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现象,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前置性学习中。
2.4 丰富内容,让前置性学习有活力
数学教材,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但教师并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若只围绕数学教材开展前置性学习,那么学习内容将会十分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内容的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前置性学习变得更有活力。除了数学教材以外,还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像视频、图片等等,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前置性学习上,从而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数学探究。
比如,在学习“负数”这一节数学内容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前置性学习内容。第一步,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负数。若学生未发现,那么可给予一定的提醒,使学生可以结合该视频初步了解负数。第二步,再次展示生活中含有负数的情景,让学生再次接触和了解负数。经过这样的视频展示,学生已经对负数形成初步的了解,那么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或者回想他们身边的负数,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
2.5 完善评价,让前置性学习有标准
虽然说前置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仍旧需要出现教师的身影,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实际上,很多教师常常会忽视评价这一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学生不知道他们前置性学习的结果,也不知道是否存在问题,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始终得不到提升。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注重评价的完善。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第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可采取学生自评,即让学生按照标准自主判断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比例的意义”这一节数学内容的时候,等到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第一步,评价过程以及成果。仔细观察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的表现,看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思考是否主动、是否理解比例的意义等等,都可以列为评价的指标,简单的判断一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提出相对应的建议。第二步,设计多元化评价主体,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代入到评价的身份,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便于改正。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完善评价,让整个前置性学习变得更加完整,保证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效果,起到普遍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前置性学习的开展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意识。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数学教学理念,针对该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合理设计和安排,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独立思考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