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的策略探究
2023-10-03丁莹
丁 莹
(甘谷县大像山镇杨场小学 甘肃 甘谷 741200)
立德树人,是国家确立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的有高尚品德的、知识渊博的栋梁之才才。“树人”的最核心的工作就在于“立德”,要“树人”,必先“立德”。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最主要的是语文课的教学,老师在观念上不要只注重学习文化知识,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正是新课改核心所在:没有高尚的灵魂,知识再多也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因而,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中,巧妙的让读写教学模式形成主导工具,注重文章的主题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扎实文化底蕴,以高尚的情操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理念,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使语文读写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德育教学有效结合,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角色转变,读写教学模式巧妙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定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当前,老师要多方面研究新改版的教材,不但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要用新课标理论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确实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己去理解多元化的语文阅读内容。
语文课读写教学模式主要从多角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归纳探究的能力,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组织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力,用已知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探索新的课文内容中,未知的语言世界和拓展空间。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的文章内容,是丰富精彩、有意拓宽学习空间的,老师也就要有对相应的策略,促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对问题大胆设想,主动探索,才能够更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多层次、多元化、灵活多变的语文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多渠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只成为学习知识的孩子,更要培养成为有高尚的情操、有纯洁的理想、有远大的信念的人。如果只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失去语文课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我们要紧跟新课改这个大车轮,先要改变老师原有的传统模式,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从老师的注入式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要相信新时代的学生认识和看待事物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识,每遇到事情就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此,老师就慢慢在变化中认识和接受教学规律,做好辅助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
2.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主题任务和相互关系相处的模式
老师和学生之间,主题任务和相互关系相处的模式变化很大,与以往老师只是注入式下达任务,学生被动负责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现在改变的是让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老师只是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同学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结果的过程,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多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要像朋友一样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顺势进入,点拨引导、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老师最重要的是设置好情景教学,贯穿语文课情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和想法,让学生们身在其中、亲身体验流,在情境渲染下流露出真实情感。入情入境的这个过程不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还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的处理和对未来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
设置有效的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读写模式在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学习到丰富、精彩的语文知识,也能够使学生在读写教学过程中不同情境设置的感染下与老师的情感达成共鸣,从而让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产生无与伦比的深刻印象。
3.正确运用新理念,让学生应用读写模式激发阅读兴趣
新的理念是主线,引领教学规律,践行改革成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始终渗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老师作为点拨引导的高手,掌控整堂课的各个环节,得到最终效果,需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夯实人文情怀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引着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有效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首先熟练掌握学情,调整教学场景和预设目标,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紧密联系和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合理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做好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这一实际,考虑到优秀学生如何带动学困生,在分组自主合作是必须合理调整,做到不留痕迹,让学生自然形成合力,互助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这一做法的前提是,老师要真正了解学生身体状况阅读能力、读写能力等水平的高低,有的放矢。用人性化的教学方式,突出人文情怀,着力新理念,使得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亲密关系,保持密切沟通。教师要在平时掌握不同学生的不一样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等等,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如:大多数学生喜欢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现代社会环境下学生也喜欢网络工具,这时老师对症下药,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名著中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对喜欢作品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不知不觉中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准确使用网络工具,也提升了学生读写阅读能力,从而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趣味。
3.2 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熟悉学生的心理动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通过读写结合,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的浓厚的读写兴趣。转变教师观念,适应新课改规律,认真实施科学有效的读写教学模式,首先会改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联系,老师更能够了解学生,学生也会不怎么惧怕老师,消除与老师之间的畏惧感、陌生感和疏远情绪。学生遇到问题敢于询问,主动学习,共同探讨,进一步激发出学生自觉而浓厚的主动读写的趣味和行动。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独特的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读写能力和其他贴近的教学理念全部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独具一格的共赢硕果。
如:平时课堂设计中,当老师每次引导学生读写教学学习时,老师都会高度重视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课外拓展,收集适量的阅读资料,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周五下午确定一节课,举行“分享阅读”的主题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站出来,抛弃胆怯,组织语言文字,讲普通话,纠正发音等等,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得到了锻炼,让他们感觉到发挥自己价值的机会,产生平时大量阅读的冲动意识,准备下一次的分享会展露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浓厚的学习氛围、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情景教学的不断升华,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些成果在于,我在每次语文课开始之前,会有意安排好几名同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课内课文,不论他们阅读的好与坏,先肯定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地方,给学生极大的尊重。这样学生不感到尴尬而丧失阅读信心,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语文课读写教学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的在课后去寻找阅读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继续准备下一次的课外阅读资料、主动发言和表现自我。老师也要不间断的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内容,例如让同学们记录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写出学习的感悟体会、总结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精彩的句子等等。尤其对课文中或课外阅读时发现的精彩句、段熟练背诵,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独到见解,鼓励他们分享给填写之间,分享的时候注意叙述方法和情感变化,对平时的作文训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就不再惧怕写作文没词汇、无从下手等现象,从平时积累的语言素材,写作文更加得心应手。
4.拓宽家校共育空间,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家长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家长需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紧密联系老师,营造家庭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但增进学生与父母亲之间的感情,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家庭也可以利用周末,创建“阅读分享”活动,即提升了家庭良好的幸福氛围,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总之,老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改最根本的要求,学生才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也贯彻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阅读水平和主动学习习惯,不再是老师平时工作中最头疼的事儿,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这一系列实践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对学生经后的学习、生活、对问题的处理、对困难的解决办法等,都会起到促进作用。我们的学生就会得到全面发展,对落实做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还需要提前熟悉和掌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研究其指导思想和落实手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设计实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一心为学生服务,融学生在语文课阅读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读写教学的能力,拓展学习文化课知识视野,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