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模式探究
2023-10-03李维斌
李维斌
(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把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整合起来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极大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一个参考素材,要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生硬地应用于课堂,否则不仅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新模式,把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到最大化,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在众多学科中,算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它作为文学一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综合人文素养,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的包容性注定它是一门庞杂的学科,从人到物,从景到情,它涵盖了众多的内容。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语文读透,让学生真正把握这门课程,这时候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去为语文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将学生真正置身于语文课堂内容中具体的语境里,身临其境地有所感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展现出它的价值。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提供一个纽带,同时也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稳步前进。而如何才能把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语文老师不断的去探索,真正以学生为导向进行探索。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了,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从中收获很多东西,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2.1 创设具体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感触,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丰富的课堂情境。而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建立情境,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让学生在借助网络知识拓展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知识内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比如,在学习诗歌内容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的经历,也可以播放诗歌中涉及到的地点,让学生感受作者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再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确定语文学习的主题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少老师不必要的工作量,压缩语文教学不必要的讲课内容,留存出更多的时间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目光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上。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对于一些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再浪费课堂时间了,直接让小组成员之间去解决,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也能够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问题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就得到解决,不要再占用课堂时间。然后老师可以选取几个话题,让小组成员就话题展开讨论,成立专题研究,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小学分工合作,同时成员之间也可以彼此互相了解,根据每个成员的优点分配任务,实现合作共赢,另外,小组成员可以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达成语文学习的共识。
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本中关于中国建筑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寻找有关于本节课的知识,比如建造历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这些建筑上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也能真正感受到中国建筑文化中蕴含的情感,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了解到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时候,他们创造出来的建筑却仍然能够留存至今,发现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的理性力量,感叹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中国文化的庞大不可能通过语文课本都给展现出来,老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能够传递给学生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们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把查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全景观看古建筑,感叹中国人的匠心传承。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2.3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达成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合理融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固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语文教育也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缺点,把这两样模式进行良好的融合,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但是要合理融入,不能生搬硬套,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老师不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愿也不敢应用,当然也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要把握好那个度。老师在课堂中要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成为课程改革的合理使用者,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革新。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到语文本身呃人文素养,是不可能被信息技术取代的,信息技术的客观性是无法代替语文的主观感情色彩的,语文教学还是要由感性的人来教导,信息技术充其量就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把这两者合理融入在一起,实现两者的高效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语文课程内容的广度,不要让语文课堂僵硬化,语文教学应当是有温度的,它是人们情感聚合在一起的一个产物,所以信息技术只是针对一些客观的内容进行一个补充,但是对于文章中包含的情感,信息技术是无法感知到的,进而也就不能传递给学生,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融入,但是它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真正引领课堂的还是语文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情感。
2.4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极大的顺应了课程改革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和思维创新训练,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像对天文学知识的探究。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天体运行的内容,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然后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网上查找相关内容,在查找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天文体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甚至于还可能会让学生对未来向那方面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重复复习知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进行拓展,让老师在试卷中可以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推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是客观的,它自己本身不能带来教育变革,但我们要知道,它可以促进课程改革,通过把信息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充分发挥它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是辅助改革的助推剂,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助推剂,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不要让它的作用只体现在表面。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课堂讲解
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课程内容本身,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对于一些根本用不到多媒体技术的知识,也一股脑的加以应用,甚至整堂课都在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很少进行板书书写的,没有真正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将教材内容全部依赖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减弱了老师的存在。比如对于一些朗读的内容,宁愿直接从网上找现成的朗读资源,也不愿意让学生来朗读,课件设计的再完美,也不去纸质书来得更有意义。
3.2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教学缺乏情感互动
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说到底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功能,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上,老师再结合语文课堂本身具有的人文特点,实现这两者的结合,最终使得语文课堂能够得到高效地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让信息技术取代老师,而是让它主动去适应老师讲课的需要,语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键还是要靠老师主导课堂进度。语文应该是声情并茂的演绎,声音,动作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文章情感的流露,如果只是单纯依赖课件,而忽视对文章情感的表达,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可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课本。
4.把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4.1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语文课堂传统模式
语文课堂内容蕴含的知识是很丰富的,能够让学生加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无论是情感的细腻表达,还是行文脉络的洒脱,都是学生语文写作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地方,但是说起来简单,写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对整体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直观立体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不要含糊而过,通过信息技术的客观性,把课本感性的内容以一种客观体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课本知识的逻辑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对语文这个课程有所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语文所蕴含的本质是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素养的。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去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4.2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上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把学生的认知打开,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的欲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改善。网络资源的流动速度很快,几乎时时刻刻都处于一个更新的过程,而且具有丰富的储备量,涉及到国内外的很多相关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很好的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不算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继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4.3 创建自主合作模式,改善学习环境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需要老师寻求合理的手段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听取学生的表达,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真正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自己寻找资源的桥梁,利用身边的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丰富自己的阅历。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每个不同的特点,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和谐有益的环境,让学生主导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学习。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络中找到答案,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占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要让学生过度的依赖老师,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的。
4.4 创建特定情景,提高学生感知水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单单只是局限在线下交流中,信息技术就为师生学习交流拓宽了渠道。信息技术是老师和学生的一个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互融合,意思就是说,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语文教学计划,要主动适应语文学习的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老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当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获取资源,解决问题,是贯彻在课堂教学始终的,信息技术通过创立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然后再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最终自主解决问题。信息技术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的形式流动地展示相关的语文内容,也可以图文并茂,通过语言去讲述,去描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检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已,如何把它合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还需要老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寻找出一种切实可用的方式,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以及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朝着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向去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的融合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断进行调整,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入其中,真真正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