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 “急救先锋”
2023-10-02樊武江吴轲
樊武江 吴轲
办学特色
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创立于2010年,在经历本科评估、学位评估、 质量评估系列教学检验后,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产品设计。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遵循项目导向、任务创新驱动的原则,形成一支有特色、凝聚力强、专业过硬的教学团队来服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为教学、实训、校企及就业提供稳定且优质的教学服务和研创能力。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关注社会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创 新型人才。
“急救先锋”——公共场所CPR 急救设备设计
设计者:樊武江
指导老师:吴轲
院校: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阐述:该CPR急救设备分为3个部件:急救设备、急救腰带、急救箱。急救箱用于日常收纳存放急救设备,方便发生心搏骤停事件时快速拿送到事故地点。该设备结合机械自动化的CPR心肺挤压与AED心脏除颤功能等,帮助患者实现救助手段一体化,设备开启使用后会检测患者各身体数据,自动分析并制定急救方案进行自动抢救。急救设备配有LED显示屏,设备开启使用时,会引导使用者操作急救设备,并有语音播报功能,輔助使用者快速准确操作。
设备采用最新三维胸腔心肺按压技术,通过设备、腰带连接包裹患者胸腔,接触患者胸腔的部分为三维心肺按压海绵层装置,海绵层用于缓冲设备重量,并使用机械伸缩达到挤压胸腔的效果。设备与当地医疗中心建立网络互连系统,设备开启时会通知医疗中心事故发生位置并实时共享使用患者身体数据,以便患者后续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指导老师 吴轲
吴轲,南昌理工学院,副教授,江西省工业设计学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22年至今就读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视觉艺术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
导师点评:呼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背景,应对社会变革和智慧型城市的发展需求,本次毕业设计主题主要围绕城市、社区环境下的民生设计,运用数字信息、智能交互等方式实现产品创新的人性化、可视化、人文化。
从樊武江的毕业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对于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解读: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突显公共环境中医疗配套设施资源的匮乏。
公共场所环境下的疾病突发情况中,心搏骤停是一种突发频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以下简称CPR)是一种针对心搏骤停情况的患者常用的抢救手段。心搏骤停患者若能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CPR急救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抢救存活概率。院外心搏骤停(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以下简称OHCA) 全球成年人的发病率平均为每10万人60次。各国认识到OHCA对人们的严重危害,致力发展探究解决方法。而CPR、AED技术的使用,显著改善了OHCA幸存者的生存率和长期预后。此外,随着体外心肺复苏及目标温度管理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OHCA患者从中获益。其中公共场所作为最大的院外人体集中活动区域,需要重视并发展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建设。
本设计的创新点在于:
1.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使设备具备自动分析患者状况并提供精确的CPR急救措施的能力,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采用最新心肺按压技术,三维全方位挤压设计,让心肺复苏技术效率更高。
2.多功能设计:设备不仅具备CPR急救的功能,还应该结合AED、心跳监测、血压检测等多种功能,为抢救全过程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支持一台设备面对多种心脏疾病情况。
3.轻巧易操作设计:设备具备便于携带、易于操作的特点,设备取用安装时间短,可随时随地使用,并配备相应的取用操作信息。急救设备分为3个部分,电子显示屏、机械空气按压系统,利用周围空气吸收,制造压力差,达到心肺按压的效果;中部设备为仪器零件放置设备,如体外除颤器、血氧检测等。支架腰带,起到支撑患者胸腔,配有机械气囊,辅助三维式心肺按压;使用时3套设备组装使用。
4.可视化交互设计:设备配备LED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CPR操作指引。通过智能分析患者情况,规划合理的抢救方案,并通过语音告知使用者。播报确保使用者也能正确完成操作流程。
5.信息共享:患者使用CPR急救设备时,患者身体状况信息同步至当地医疗中心,在病人抵达之前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后期跟进治疗。也可用于通话互助,连接医疗中心和使用者对话,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急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