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2023-10-02瞿浩
瞿 浩
(合肥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0)
2017 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中共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推动乡村文化与城乡文化的融合,深入推进文化惠民。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各地积极发挥信息化“共享、普惠、便捷”等优势,探索了诸城农家书屋“一卡通”、公共文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公共智慧阅读服务新模式[1]。
目前,“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研究发展到计算机、教育学和通信等交叉学科领域,综观有关研究和实践,国内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聚焦于3 个方面:一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乡村阅读的应用策略;二是部分乡村地区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成功的案例及经验总结;三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乡村阅读带来的社会效用。在理论方面,国内研究集中在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相关概念界定,智慧阅读服务的理论框架、模型,其研究覆盖范围较广,但是缺乏理论深度和创新。在实践方面,主要集中于相关技术应用。例如:区块链、用户画像、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但是距离发挥的实际效用,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研究,目前处于持续探索和发展阶段。总体上,相关研究正逐渐细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1 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重要性
1.1 深度融合城乡文化,均衡社会资源配置
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通过数字化方式,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嵌入式的智慧阅读服务,推进智能技术与村民学习、农业技术深度融合,为其提供资源获取、智慧决策等服务。消除数字鸿沟,畅通城乡信息交流,深入融合城乡文化,均衡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村民阅读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深层次的阅读服务,为提高村民自主阅读效能、获得复合型阅读效果、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一种途径。
1.2 开创乡村文化教育新思路
广大乡村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一体两翼落脚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和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智慧图书馆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更快更好的实现。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融合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打造乡村特色经济、美丽乡村,开创新思路。以农村阅读推广新成果,为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赋能,促进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前行[2]。
1.3 为乡村文化教育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乡村智慧阅读推广的服务对象不断细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覆盖了乡村的留守儿童、养殖经营户、残障人员和普通农民等各类群体。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智慧平台、大数据技术,为其提供线上助学、农业技术、乡村生活、农耕文化等多元化、精准的信息资源。乡村智慧阅读推广,有助于引导农民自主阅读,从而改善乡村阅读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乡村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乡村。通过打造农民文化共建共享平台,扩大智慧阅读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农民学习文化的参与度,为乡村文化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3]。
1.4 激发乡土热情,树立村民文化自信
智慧图书馆运用智慧服务的理念,通过技术升级、服务创新,为村民提供品种齐全,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文化资源库,以多种阅读方式呈现于村民面前。让其了解当地的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激发对乡土的热爱,帮助村民树立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2 影响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因素分析
2.1 阅读推广的主体
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主体主要是智慧馆员,智慧馆员在整个阅读推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阅读推广的宣传、组织、策划、资源配置、架构等,都需要智慧馆员的精心筹划。因此,智慧馆员团队,需要由图书情报、计算机和教育学等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构成,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协同能力强的专业化阅读推广队伍。此外,还需要有社会人士、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志愿者参加,共同推动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序开展[4]。
2.2 阅读推广的对象
阅读推广的对象,主要指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村民,通过智慧馆员的帮助,让村民在生活、生产中随时可以获得阅读资源,并根据不同年龄段、文化水平等因素,因人而异,提供所需的阅读信息。阅读推广对象按年龄段,可以分为:老年读者、中青年读者和少儿读者。另外,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精准施策。例如:阅读障碍型读者,根据其阅读特点,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帮助其克服阅读困难;留守儿童,可以提供科普和儿童成长读物,培养阅读兴趣,增长知识,帮助儿童了解世界,让智慧阅读成为他们了解世界,接触外界的窗口;乡村管理者,可以根据乡村工作的具体需要,提供农业技术知识、农耕文化、服务管理等综合性的信息资源[5]。
2.3 阅读推广的途径
阅读推广的途径,主要指借助网络通信、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运用智慧服务的理念,将阅读资源,通过智慧阅读平台,精准的推送给用户,并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智慧阅读的过程。在充分调查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准确匹配读者的阅读资源,运用智慧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自主研发的APP,网站等,对智慧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合理配置及推广,为用户提供智慧阅读服务。
2.4 阅读推广的效果
通过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阅读数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把握,并预测用户目前的阅读需求,阅读偏好,分析其阅读效果,为智慧阅读服务的改进提供事实依据。用户反馈评价也是判断阅读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用户作为阅读资源的使用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都可以通过智慧阅读平台,及时地反馈于智慧馆员,从而为完善阅读服务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6]。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Na2B4O7·10H2O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抗拉强度有大幅提高,这可能是由于Na2B4O7·10H2O与H3PO4反应生成了磷酸硼,同时也可能与多羟基的Al(OH)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络合硼酸盐,促使磷酸盐粘结体系网格化结构形成,从而提高覆膜砂抗拉强度。当Na2B4O7·10H2O含量3g时试样抗拉强度处于峰值,超过3g抗拉强度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Na2B4O7·10H2O用量超过3g后,粘结体系稳定性变差极易析出固相,故Na2B4O7·10H2O加入量不超过3g为宜。
3 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普及,乡村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乡村智慧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明显不足,表现为:
3.1 资源建设方面
首先,乡村智慧阅读的资源建设过程中,同质化资源较多,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这主要是因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在资源开发方面,往往“各自为战”,缺少有效的资源共建机制,导致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其二,资源建设的共享性较弱,缺乏统一的资源服务平台,由于基础硬件和资源服务平台对接等原因,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性较弱。另外,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三,本地化资源建设较少,尤其是缺乏深入挖掘当地优秀民风习俗、文化传统的本地化资源,未能与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结合,缺少开发具有当地文化旅游特色的阅读资源。
3.2 运营机制方面
首先,乡村阅读缺乏积极的激励机制。图书馆往往只有在读书日、重大节庆等活动中,开展阅读推广的宣传活动,乡村图书馆通常就是村委会的图书室,馆员一般为兼职的村委会管理人员。因此,阅读推广的力度非常有限,对用户阅读的吸引力不够。同时,缺乏政策、资金的支持,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科学的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此外,需要各级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等职能机构,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共同推动乡村智慧阅读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级图书馆与文化旅游机构、农业经济行业,合作力度有待加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仅依靠图书馆单独的机构开展乡村智慧阅读活动,其推广力度颇为有限。因此,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机构间的联合,开展广泛的合作,将智慧阅读推广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畅通城乡信息交流渠道,提升乡村文化资源的影响力。针对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开展与农业技术行业的合作,将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关系村民工作、生活切实所需的信息,及时、精准地推送给村民,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需,满足村民实际工作、生活的信息需求。
3.3 评价体系方面
首先,缺少积极的用户反馈机制。用户的满意度,是判断智慧阅读服务的关键。积极的反馈,是用户评价智慧阅读服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加以改进,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乡村智慧阅读服务的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乡村智慧阅读服务整体水平。
4 智慧图书馆乡村阅读推广的策略
4.1 构建以乡村文化为主导的智慧阅读服务
乡村智慧阅读推广服务,秉承技术改变阅读的理念,积极构建农民所需的文化信息资源。凸显智慧阅读服务平台的优势,突破传统服务机构的边界,协同多方力量,开展资源合作网的智慧阅读服务,提高快速扩充智慧阅读服务能力[7]。扩大融媒体的宣传力,为广大村民提供自助式的智慧阅读服务,使其更加快速、便捷、及时地获得信息[8]。同时,乡村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构建公共文化机构、用户、社会力量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以乡村文化为载体的智慧阅读服务平台,为村民的文化诉求、学习心得、经验交流,提供沟通渠道。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与村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农耕文化,以此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共同推动以乡村文化为主导的智慧阅读服务高质量发展[9]。
4.2 提升智慧阅读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乡村阅读智慧服务的开展,不仅要普及乡村文化知识,培养村民阅读的习惯,提升信息素养也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乡村网络覆盖体系已经形成,相应的阅读平台也初步形成,村民具备了阅读硬件条件,但是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素养、阅读能力还需要培养,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舆论的判断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为村民提供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智慧阅读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需要对乡村智慧阅读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升智慧阅读服务体验,为村民提供实际所需的阅读资源,例如:为农产品养殖户,开展系列讲座培训,聘请农业技术领域的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农业技术知识和辅导,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以村民的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提升智慧阅读服务的精准性、专业性、科学性[10]。
4.3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乡村阅读推广
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与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机构联合,开展具有当地风俗节庆的传统文化阅读活动,为乡村培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厚植乡土历史人文。在当地政府引导下,通过对接企业,引入资金,开辟线上智慧阅读活动。通过智慧阅读在线直播,对农业文化产品进行宣传,既扩大了乡村文化的传播范围,又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12]。加快优秀阅读资源的推广和普及,不断让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阅读资源走进人民群众。
文旅融合为乡村智慧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发展“阅读+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智慧阅读与旅游、研学、农耕文化深度融合,营造阅读氛围。通过与文旅机构开展合作,与当地旅游产业结合,将智慧阅读服务融入到文化旅游过程中,为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1]。通过开展扶贫研学、乡村文化研学等创新研学旅游的合作方式,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信息交流,保持研学旅行的生动性、趣味性。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乡村阅读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助力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13]。
4.4 丰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可视化阅读带来直观、灵活的感官体验,远超传统阅读。在高网速、大容量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可充分发挥乡村阅读推广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大力开发本地化阅读资源,通过引入VR技术,构建虚拟环境,因地制宜,聚焦本地文化特色,拓展文化视野,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深化读者“在行走中阅读”“在寻访中阅读”的感受。不断丰富村民视觉、听觉、触觉的多感官体验,使其身临其境感受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借助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为村民提供无线感知、智慧分享、上培训等智慧阅读服务,并持续创新乡村阅读服务推广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14]。加强社交平台运营商和智慧图书馆的合作,开发具有聚客引流功能的新型线上平台,不断扩大优质阅读内容的覆盖面[15]。
4.5 建立阅读奖励和反馈评价机制
通过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增加物质和精神奖励,可以激起村民在阅读中的乐趣,吸引村民主动参与到智慧阅读活动中。例如,智慧图书馆APP阅读成长积分,兑换购书券,开展“你购书,我买单”,评选读者之星等活动。建立积极的反馈评价机制,也是推动乡村智慧阅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村民通过线上交流、互动,将阅读的心得、感受及时反馈于智慧阅读服务平台,为其后续修正阅读资源,改善村民阅读体验,提升智慧阅读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16]。
5 结语
信息化时代,智慧图书馆阅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乡村带来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全方位的升级,实现将传统的“读”向智能化“悦读”转变。针对村民的阅读需求,建设符合其阅读习惯、阅读特点的阅读资源,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文化供给和最温暖的阅读服务。让智慧阅读服务覆盖到广大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文化教育惠及全民,为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