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含义、价值与路径选择

2023-10-02束仁龙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大学生

束仁龙

(池州学院 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这一提法将劳动教育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途径上升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1]。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如何进行劳动素养评价?这涉及评价指标的构建(或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主体的确立、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关键问题。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一样,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等也不同,因此,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保证评价全面、客观、公正?才能有助于劳动教育课程有效开展?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认真解决。基于此,本文提出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关注大学生劳动过程中有关劳动的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获得、体验及其变化等情况。

1 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含义

明确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及其构成,是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问题。从词汇构成角度看,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由“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三部分构成。其一,劳动素养是指具体人的劳动素养,根据《意见》,这里的“具体人”是指大中小学生,有别于社会其他人群。本文探讨的“具体人”是指大学生而非中小学生,重点指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其二,劳动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何谓劳动素养?素养意即“平日的修养”,表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思想、态度和知识等良好的品质以及与之适应的能力等,顾名思义是关于劳动方面的素养。对此,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素养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例如,黄济认为劳动素养主要指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等基本素养[2]。檀传宝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撰文认为劳动素养是指在人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与人们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它包括人们对待劳动所持有的价值观(态度)、知识与能力等维度[3]。徐长发在《教育研究》上撰文指出,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是一种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特点的人生核心素养[4]。龚春艳、魏文峰、程艳霞等人在论及劳动素养概念的时候,认为其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等要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王泉泉、刘霞、陈子循等人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结构,认为劳动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6]。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新的要求,赋予了劳动素养新的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劳动素养,其内涵丰富,不仅包含对于劳动价值的正确认识、对劳动知识的了解和劳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包含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等要素。其三,何谓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现在及未来,基于激励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理的方式、多元化的方法对发展学生潜能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传统的评价注重的是结果,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在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中,相信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围绕创新创业等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经验,培育或发展创造性劳动能力和合法合规的劳动意识,巩固良好的劳动习惯。综上所述,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可界定为是一种运用多元化的具有激励性发展特点的评价方式或手段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此种评价关注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需要、成长,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大学生劳动素养不断提升。

2 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分析

科学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所需,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立足当前、关注过程、强调发展,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个人层面来看,它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2.1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健全劳动素养的评价制度。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此背景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化的手段,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从学校层面来看,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科学评价劳动教育效果的需要

劳动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目前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不多,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劳动教育缺少可以参考的评价标准。在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很难找到有关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内容,即使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包含劳动教育的相关评价内容,也都“以非劳动方式”而描述,缺少规定性评价[7]。就不多的有关劳动教育评价来看,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管理、轻教育,重共性、轻个性等[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基于此,在发展性理念指导下,从劳动素养的视角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大学生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等情况,关注过程,注重体验,强调动态,突出发展,进行发展性评价。可见,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学校科学评价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需要。

2.3 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需要

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是其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否则教育将无从谈起。可见,完善自我的教育也离不开劳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可以了解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等情况,分析其劳动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将结果反馈给大学生个人。学生通过反馈来的评价情况,知道自己在劳动中的“优秀”之处,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劳动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自我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

3 健全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应立足学生为本,凸显发展性,针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选择合适的评价路径。

3.1 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正确的评价理念是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前提。理念是评价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就没有正确的评价行为行动。评价理念不正确或陈旧落后,就会使人们在评价的时候囿于传统习惯,难以突破思维之框,达不到评价的真实目的。因此,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坚持学生为本、立足现状、着眼未来、促进发展、评价育人、持续改进的评价理念[9]。对大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进行筛选、甄别、分等,而是为了摸清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与提升措施,以促使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3.2 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

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核心。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到底从哪些方面评价较为合理?这涉及劳动素养评价的具体内容,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内容包含诸多方面且很复杂。当前,在劳动素养评价过程中,存在评价内容偏颇的现象,比如,有人把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理解为劳动中体力付出情况的评价,偏向于对劳动的体验感受,显然不正确;有人片面地把劳动素养评价局限于对劳动知识的获得与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强调的是关于劳动的知识与技能,这种用对劳动知识的获得和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来代替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发展情况的评价,这就异化了人们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评价内容是否全面、针对性强不强、合理与否,关系到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效果。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劳”的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有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可见,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是劳动素养的内容,但并非是劳动素养的唯一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意识等有关内容[10]。因此,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性评价要坚持内容多维的视角,从整体上评价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等领域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要能够真实反映当代大学生持有的劳动观念、具备的劳动能力、拥有的劳动精神、养成的劳动习惯与品质等内容。要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四个维度来构建评价内容,着重强调大学生劳动素养“知情意行”培养的四维并进、知行合一[11]。

3.3 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

完善的评价标准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开展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要在考虑评价目的的基础上,凭借完善的评价标准(也即评价指标)来进行,如果没有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评价就会无依据无标准,无从下手、胡乱评价,最后导致评价结果主观随意、不可靠、不可信、不科学,达不到评价的目的,也就失去了评价意义。如果评价指标不全,依此评价,就会出现“形似而神不对”的评价结果,同样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关于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如何构建及运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蔡瑞林、花文凤在《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提出了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 个一级指标和21 个具体指标[12];田梦谣在《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使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4个一级指标和9 个二级指标[13];于佳静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中,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 个一级指标和27 个二级指标[14]。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大学生劳动素养结构和评价指标体系,其共同点是基于《纲要》里的规定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是未全面涵盖“知情意行”四维结构。因此,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难度很大,需要周全谋划,对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进行劳动素养评价时,要使用不同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在立足发展性的基础上,既要考虑大学生的共性,又要尊重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差异性,凸显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个性化发展。

3.4 采用多元的评价策略

多元的评价策略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的重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对其进行科学有效评价的确很难,如果采用单一模式评价,显然很片面,达不到真实评价的目的。基于此,采用多元的评价策略成为重中之重。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评价主体,它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给出评价意见,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意见。二是评价方法要多元,为使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在进行定量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对平时收集的劳动积分表、劳动计分卡、劳动课成绩单等进行量的分析,以具体的数据来反映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在定性评价时,重视对平时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的有关大学生劳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总结及表现等文本材料进行汇总、提炼,并进行概括性描述。三是评价手段要多元,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坚持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把传统评价手段与现代评价手段结合起来。四是评价方式要多元,对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发展性,不能仅看结果,而更要特别注重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观念(价值观)、精神品质等发展情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4 结语

大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运用多元化的具有激励性发展特点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对劳动素养状况所进行的评判,具有发展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个人层面来看,它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了科学有效评价大学生劳动素养,应该在摸清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的视角,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策略等方面针对性地选择劳动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