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温经化瘀消肿”理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的疗效

2023-10-01徐建华万振达曾文革刘飞

药品评价 2023年6期
关键词:温经芒硝消肿

徐建华,万振达,曾文革,刘飞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3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且受老龄化的影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1]。手术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成人腹股沟疝而言,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都无法避免术后血清肿的形成,其已被证实是成人腹股沟疝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是指血清液、局部脂肪液、淋巴液等聚集于封闭组织间隙而形成的无菌性团块,可引起术后疼痛、蜂窝组织炎,甚至增加补片移位、疝复发等风险,临床外科医生应给予足够重视[3]。中医学认为,腹股沟疝属“气疝”“狐疝”等范畴,临床实践中发现,寒湿内盛型、肝郁气滞型较为常见,气滞、血瘀、寒凝以致气血运行受阻,引发血清肿,故可从中医温经化瘀消肿着手。本研究在运用穿刺抽吸血清肿的基础上,基于“温经化瘀消肿”理论,研究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芒硝外敷对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 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50.26±10.34)岁,年龄范围18~75 岁;身体质量指数(23.14±1.20)kg/m2,身体质量指数范围19.4~28.5 kg/m2;病程(4.26±1.01)年,病程范围1~8 年;疾病类型:斜疝30 例,直疝10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50.40±10.16)岁,年龄范围20~73 岁;身体质量指数(23.07±1.18)kg/m2,身体质量指数范围19.7~28.1 kg/m2;病程(4.30±0.97)年,病程范围2~7 年;疾病类型:斜疝32 例,直疝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成人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为寒湿内盛型(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舌苔,脉弦紧)和肝郁气滞型(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5];且行腹股沟疝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18~80 岁;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既往行疝补片手术,存在感染可能者;对疝补片存在排斥反应者;合并运动系统疾病、严重肺部感染、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受试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使用无菌5 mL 注射器细针穿刺抽吸腹股沟区血肿,1 次/周。观察组加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芒硝外敷治疗。(1)少腹逐瘀汤:蒲黄、没药、五灵脂各15 g,赤芍12 g,官桂、延胡索、干姜、当归各10 g,川芎9 g,小茴香6 g。加减:寒湿重者加茯苓12 g,桂枝15 g;气滞甚者加香附、佛手各15 g;疼痛甚者加红花、桃仁各15 g;肾虚甚者加巴戟天、吴茱萸各15 g。水煎服,1 剂/天。连续服用1 周。(2)芒硝外敷患侧腹股区:术后第12 h开始用芒硝外敷切口,将芒硝粉120 g 用5 层清洁纱布包成10 cm×5 cm 大小的药包,松紧适度,确保使用后不大量外漏。常规消毒切口,用两层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胶布固定,然后于无菌纱布上平摊药包,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 次,连续使用1 周。两组均治疗1 周。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彩超复查未见明显血清肿声影,腹股沟区血清肿包块完全消失为临床控制;彩超复查明确血清肿缩小,腹股沟区血清肿包块缩小2/3 及以上为显效;彩超复查明确血清肿缩小,腹股沟区血清肿包块缩小1/3 及以上为有效;腹股沟区血清肿包块未见缩小为无效。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有效。(2)切口愈合情况:按照愈合理想且无不良反应、愈合处有炎症反应但无化脓、切口有化脓情况且需切口引流等处理分为甲级愈合、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愈合率=甲级愈合例数÷总例数×100%。(3)切口相关并发症:包括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硬结、阴囊积液,其中脂肪液化、切口硬结通过临床观察及查体获得;切口感染通过临床观察及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获得;阴囊积液以彩超结果为依据。(4)安全性: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例(%)]

2.3 切口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安全性

对照组治疗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2 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78)。

3 讨论

血清肿是成人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因素、补片反应性有关。患者因素,既往接受过疝托、疝带、注射硬化剂等治疗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往往较高;或合并相关内科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贫血、糖尿病等,其对炎性物质吸收能力及组织再生能力往往较弱,故术后血清肿风险较高。手术操作及植入补片均可能导致血清肿形成;补片作为异物置入患者体内,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周围组织液渗出,进而增加血清肿的风险[5-6]。术后一旦发生血清肿,患者会伴有患侧腹股区疼痛、坠胀感,若不能及时缓解,给患者带来不适的同时,必然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7-8]。血清肿穿刺抽吸术是当前治疗该病常用手段,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血清肿,但术后易引发感染,或继发损伤出血,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临床中发现,运用中医辅助治疗,对促进腹股沟疝术后康复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学认为,感受寒湿之邪,以致寒湿凝滞,阻于厥阴,经脉失和,气滞不行,发为狐疝。《医宗必读》中指出:“一切疝证,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言狐疝,乃肝经自病也。”指出肝郁气滞会导致经脉失和而致狐疝。此外,手术治疗会损伤经络筋脉,血脉受损,血不循经,离经之血而为瘀,瘀血阻络,气滞寒凝,故术区出现明显肿胀,治疗的关键在于温经止痛、化瘀消肿。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温经化瘀消肿”理论的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芒硝外敷对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具有较好的效果,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血清肿消退。《医林改错》中所载的少腹逐瘀汤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方中蒲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之效,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二者共为君药;没药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消肿生肌之效,赤芍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之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止痛之效,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官桂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效,延胡索具有镇静止痛、活血行气之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温肺通络之效,小茴香具有温肾散寒、温中止痛之效,上述诸药共为臣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止痛、活血祛瘀之效。研究[9-10]显示,蒲黄、五灵脂、当归等活血类中药具有良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抗炎等作用;没药具有镇痛、抗炎、抑菌等作用,并能够促进创口愈合;小茴香、干姜具有镇痛、抗菌、抗炎等作用。中医认为,芒硝为攻下药,外用具有散结消肿、破血行血等作用。芒硝是一种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的矿物结晶体,属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涂抹外敷于患处,具有散结消肿、抗炎等作用。王轶等[11]研究显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应用益气通脉方联合芒硝外敷可明显改善下肢肿胀,降低疼痛,证实芒硝外敷对于缓解肿胀、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芒硝外敷于切口可促进切口周围的渗出液吸收,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进而减少切口感染、切口硬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切口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切口愈合[12]。本研究在穿刺抽吸血清肿基础上,基于“温经化瘀消肿”的理论,加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芒硝外敷,内外治相结合,可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从安全性角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方案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基于“温经化瘀消肿”理论的少腹逐瘀汤加减联合芒硝外敷对成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治疗效果较好,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温经芒硝消肿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隐藏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爱情诗页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
生大黄内服、芒硝外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