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育立国到教育强国:以色列教育赋能国家发展路径探索

2023-10-01陈雄飞曾文婕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以色列教育

陈雄飞 曾文婕

摘   要:教育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先发展教育是以色列崛起的重要举措之一。以色列在建国后短期内就实现了经济和社会转型,成为现代化国家,教育功能的适时灵活发挥是其中一个基础性原因。从教育立国到教育强国,以色列探索了教育赋能国家发展的四条路径:通过持续开展价值观教育,谋求多元共存;建立完备多样的教育体系,兼顾基本保障和拔尖培养;推进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注重环境营造和行为养成;鼓励教育人才交流与引进,倡导人才与国家的发展共赢。

关键词:以色列;教育;教育强国;教育功能;教育赋能;国家发展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9.007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国家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让国家变得强大。以色列就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国家发展和崛起的典型案例。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后的短期内实现了经济和社会转型,成为现代化国家,教育功能的适时灵活发挥是一个根本原因[1]。以色列一直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2]。在建国后的早期,以色列教育呈现出教育方针的灵活性、教育体制的独特性、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以及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等特点[3]。以色列的成功崛起,见证了教育立国的独特之路[4]。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以色列通过重视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建立完备多样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以及鼓励教育人才交流与引进,进一步实现教育强国。

一、持续开展价值观教育:从单一取向到多元共存

以色列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都具有多样性。在种族方面,以色列主要有犹太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从社会文化结构角度来看,如何应对多样性共存并凝聚力量推进社会发展,成为以色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文化传统上,犹太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世界闻名,这种重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传承和创新,二是文化和价值观传承。以犹太人群体和价值观为主建立的以色列,将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承作为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历史和现实要求。以色列主要通过价值观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实现了国家统一和不断强大。

对以色列的价值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個阶段为建国初期国家主义主导下的“文化熔炉”时期,第二阶段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多元文化主义”时期[5]。建国之前,学校和教育特别是价值观教育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复兴手段之一。建国初期,面对从世界各地归来的不同种族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色列以“单一的语言、单一的文化、单一的公民身份、专一的忠诚”[6]打破地理、文化、社会和语言的障碍,通过在教育体系中注入犹太复国主义价值,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强调国家的重要价值,注重国家意识培养[7]。以色列于1953年颁布《国家教育法》(State Education Law),把教育分成世俗教育(state education)和宗教教育(religious state education)两个体系①,将世俗教育作为普遍意义上的、由教育部管辖的国家教育体系,明确规定教育目的和宗旨为:教育要基于犹太文化价值和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教育部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和不同种族的需要,承认、接纳和应对社会多元化的现实。以色列的人口由来自世界各地超过80个国家的移民构成,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社会发展,其人口构成也在发生变化。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报告,截至2022年底,以色列人口总数已达965.6万人。其中,犹太人口710.6万,占比73.6%;阿拉伯人口203.7万人(包括穆斯林团体、阿拉伯基督徒、德鲁兹人),占比21.1%;其他人口51.3万人,占比5.3%。报告称,新增人口中62%为新生儿,38%为新移民,其中80%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8]。人口状况和地缘关系变化等因素也导致以色列持续存在内部矛盾和冲突。对此,以色列教育部在多样性中建构所有公民共享的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养成从人类共同体角度看问题的包容和团结的思想,从而塑造“以色列人”(Israelis)的身份和国家认同。

以色列坚持在国家价值的基础上谋求多元共存。虽然在教育层面塑造“以色列人”的身份和国家认同;但在法律层面,依然强调和坚持犹太复国主义价值和国家的犹太属性。以色列2018年出台的《基本法:作为犹太人的民族国家》(Basic Law: Israel as the Nation-State of the Jewish People)中有条文表述:“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国家,以色列的自决权归犹太民族独享”[9]。从历史上看,很少有国家能像以色列这样,在短时间内将来自多个国家的移民融合在一起,尽管面临困难和考验,但以色列的教育始终维持着建国时所确立的各种原则[5]。从发展趋势来看,以色列将继续通过价值观教育来凝聚共识,构建共享的价值观,平衡国家的犹太属性和社会的政治民主诉求,通过价值观教育进行观念整合和塑造身份认同,让人民共同投身于强国建设。

二、建立完备多样的教育体系:从基本保障到拔尖培养

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以色列首先为大部分儿童提供基本教育保障,然后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所亟需创新人才的状况进行目标调整,着力于拔尖人才培养,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犹太移民在以色列建国以前就陆续在巴勒斯坦建立种类繁多的学校,包括西方世俗教育模式的学校、强调犹太传统文化模式的学校以及宗教色彩浓厚的学校,因此,犹太儿童的入学率高达 85%[10]。建国后,以色列人口快速增长,但教育基础设施只能满足基本要求,学校和教室很少,缺乏合格的教师,家长文化水平低下,国家经济困难。因此,以色列教育工作思路是先建立义务教育体系,提供基本教育保障,同时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即《义务教育法》。

以色列的教育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初中和高中)、中学后教育(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非正规教育体系包括社会团体培训和成人教育。正规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从幼儿园一直持续到12年级,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2-3年)、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10-12年级)。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如犹太学生服兵役2-3年,然后进入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以色列义务阶段学校分为四种不同的轨道:公立世俗犹太人学校(Mamlachti)、公立宗教犹太人学校(Mamlachti dati)、极端正统犹太教学校(Haredi or <D:\2023年\世界教育信息\世界教育信息2023-8\TP\H点.tif>inuch Atzmai)和阿拉伯(含德鲁兹)学校(Arab)[11]。另外还有一些私立学校,主要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如有基于家长需求的民主学校(Democratic Schools)或基于其他国家课程的国际学校(如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Israel)。大多数以色列儿童就读于公立世俗犹太人学校。公立宗教犹太人学校面向现代正统教派信仰的儿童(主要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等),为其提供密集的犹太研究项目,并强调传统和遵守。极端正统犹太教学校几乎完全专注于《托拉》(Torah)教喻的学习,基本不提供世俗方面的课程。阿拉伯地区(含德鲁兹)的学校用阿拉伯语教学,并提供强调阿拉伯历史、宗教和文化的课程。

以色列的高等教育由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所有授予学位的机构都在高等教育委员会的监督下运作。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机构:大学(universities)、学术机构(academic colleges)、技术学院(technological colleges)、教师培训学院(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s)以及外国大学的分校等。“学术”(academic)一词在以色列受到法律保护,仅可由高等教育委员会认证的相关机构使用。大学提供的大多数课程都属于学术课程。只有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以色列开放大学和撒玛利亚阿里尔大学除外)。学术机构可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技术学院提供的教育属于以色列的中学后职业教育,不授予学位。教师培训学院主要培养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主要开设教师教育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如英语教学、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等。

通过建立以上教育体系,以色列实现了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儿童的入学机会保障。在做好基本保障的基础上,以色列将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重要教育举措。如设置英才和优秀学生局(Division for Gifted and Outstanding Students),负责天才儿童的培养和教育。以色列天才儿童的选拔和培养依托上述学校体系,主要通过各种项目来实施。经过多年探索,以色列对天才儿童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变化。目前,天才儿童分为两个层次:优秀学生(outstanding students)和英才学生(gifted students)。其中,优秀学生又分为地区层面的优秀学生和学校层面的优秀学生两个层级。学校层面的优秀学生为同领域同年龄群体中前20%的人群,地区层面的优秀学生为前4%-8%。英才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智商(IQ)高于130,创造意识和水平高于同年龄群体平均水平,并处于同领域同年龄群体中前3%的人群。

以色列探索出三种天才儿童培养思路。一是加速培养,帮助天才儿童跳级;二是充实培养,给天才儿童增加额外课程;三是分组培养,在学校里为天才儿童设立特殊班级。筛选出来的学生,将根据年龄阶段和层次进入各类培养项目。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情况,同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需求,以色列教育部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培养项目,如特殊班级、抽出项目、课后项目、树梢项目、卓越-2000项目、虚拟学校、高中学业加速项目、塔皮奥特项目等。这些项目一并构成了以色列天才儿童培养的庞大体系,目的在于尽量满足天才儿童的不同需要[12]。

以色列在天才儿童教养方面有完备的培养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新加坡等国家都曾借鉴其经验和模式。以色列天才教育强调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满足天才儿童的特殊学习需要,帮助天才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天赋和能力;二是将人类所蕴含的天赋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而非变成天才儿童的个人福利。整体而言,以色列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有效培养了儿童的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等。不少天才儿童后来在世界知名高校完成学业,成为不同行业的创新人才或领导者,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杰出了贡献。

完备的教育体系也离不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同和付出,重视教育是犹太文化和整个以色列社会的基本价值,许多以色列父母愿意放弃舒适生活,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取得更高层次的文凭[13]。

三、推进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从环境营造到行为养成

以色列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但通过创新驱动战略,使国家競争力陡然提升,是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国家之一,并享有“创新国度”的美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以色列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进入前十名。在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以色列“创新关联”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的“高校与产业合作”“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以色列的创新发展进行考察,可以看到教育对创新的支撑作用。与其他国家相比,以色列的特点就是注重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注重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以色列通过加强制度支持和管理服务营造了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浓厚氛围。在制度支持方面,通过在相关经济和科技政策与法规中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条文和具体措施,促进高校和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如出台《资本投资鼓励法》《工业研究与发展促进法》《国家民用研究与发展理事会法》《专利法》《以色列科学院法》《2000—2010年生物技术产业规划》和《纳米技术:以色列的国家战略》等[14]。在管理服务方面,建立国家级科研管理机构,形成教育与科研深度融合机制,推动大学与科研机构有序竞争与合作。一是成立部际科技委员会,由科技部主导,教育部深度参与,整合力量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二是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在政府各部设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各部聘任的首席科学家大都具备高校经历,从而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三是通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筛选科研项目,制定年度科技计划,对各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指引;四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发项目。

教育和创新创业的高度融合,也体现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上。高校在以色列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创造和发明来自高校,而且大部分基础研究项目和培训都在高校进行。有数据显示,以色列80%以上可发表的研究项目都来自高校[15]。在政府支持下,以色列高校将科研与产品开发紧密结合,直接在校园附近建立科技园或工业园,使新研究成果得以快速投产和开发,很多高校附近的科技园和工业园等都成了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摇篮”。高校研发项目以服务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导向,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的效率[16]。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商业化模式在以色列也曾受到非议,经过多年发展,大学应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学者不单有教学和科研的使命,还有应用的职责已成为共识。应用不仅是将研究进行产品成果化,更意味着要考虑研究的社会价值,用更开阔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研究[17]。

政策导向和环境氛围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才,要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是直接能在高校培养出来的,需要从小进行意识和行为养成。以色列前教育部长夏伊·皮隆(Rabbi Shay Piron)曾在访谈中总结:以色列人创新的秘密是不断思考,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创新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种在学校里就能习得的本领,而是一种文化[18]。以色列的基础教育总体来说非常注重培养开放式思维,认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并鼓励学生探究质疑、挑战权威。以色列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在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全阶段,同时家庭也重视和鼓励孩子创业。在高校层面,以色列大学生是技术转移的绝对主力,大学生就读期间普遍参与创业培训与实践活动,毕业后热衷于创新创业[19]。可见这种创新创业的背后是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作为公民责无旁贷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体现。

家庭在以色列科研创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经济中,许多以色列犹太人家庭重视文凭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并将其视为获得体面工作和较好薪酬的通行证。许多以色列犹太家庭中,父母重视孩子在数学、科技等方面的成绩表现以及就业所需的技术技能训练,以便孩子能在以色列现代高科技就业和创业市场上得以立足和有实力参与竞争[13]。有研究表明,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精英教育并未加速社会分层,而是生成了独特的混合文化模式[20]。

四、鼓励教育人才交流与引进:从种族认同到发展共赢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科技与教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高速发展,往往同当时的人才移民状况紧密相关,如二战时期美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就同当时大量外籍科学家移居美国有重要关系。以色列本来就是移民国家,在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移民计划特别是技术移民。1952年,以色列议会通过《国籍法》(Israeli Nationality Law),规定每位年满18岁的犹太人只要一踏上以色列国土就拥有以色列公民身份。1973年,以色列设立“科学吸收中心”(Center for Absorption in Science),向符合标准的技术移民和归国居民提供资助,其中移民科学家的资助年限一般为3年,而回国居民一般为2年。1975年,以色列依托该中心设立“夏皮拉基金”(Shapira Fund),专门资助移民科学家,为接收移民科学家的单位分摊薪水[21]。

移民群体(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来自苏联的犹太裔移民)也是以色列推动国家科学技术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色列高新技术领域有三分之一的职位都是由来自苏联的犹太裔人群担任[22]。从建国起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高技术移民的迅速增长极大地丰富了国家的人才储备。

在教育人才交流和引进方面,以色列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主要通过种族认同来吸引和激励犹太裔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视联络和发挥世界范围内著名科学家的作用。如在建立希伯来大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世界范围内犹太名人的声望和作用。希伯来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是由爱因斯坦(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裔心理学家)和马丁·布伯(德国犹太裔哲学家)等20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明确提出希伯来大学的三个建设目标:一是为满足以色列故土人民的需要,推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二是通过对犹太教价值及对犹太传统的研究造福以色列人民;三是为全人类利益,传播和扩大科学知识[23]。从希伯来大学的建设目标、校董会构成和教师情况来看,以色列首先是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国际人才引进,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国际化的、发达的高等教育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使以色列成为中东地区人才优势最为明显的国家。

然而,20世紀末以来,全球性的人才流动与激烈的竞争态势给以色列的人才资源带来了挑战:一是“倒移民”现象,许多原来抱着犹太复国主义理想和热情的人才因遭遇现实困难选择离开;二是人才输出,随着技术发展与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许多以色列工程师、科学家受雇于外国公司和世界著名教育机构[21]。进入21世纪之后,大部分以色列人不再以苛刻的道德标准来审视“倒移民”群体,以色列政府也进行了政策反思,开始将海外以色列人视为国家在海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产[24]。以色列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不同的项目和计划,继续吸引海外人才。高等教育委员会从2010年开始实施五年发展规划,把引进师资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大量引进博士后等海外人才以支撑高校产学研工作[25]。2013年开始发起的“以色列国家引智计划”(Israel National Brain Gain Program),为旅居国外的以色列人及其家人回国就业生活提供帮助,设立回国手续的“绿色通道”,提供研发条件支持与税收优惠政策等[26]。2016年,以色列开展“朱克曼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导计划”(The Zuckerman STEM Leadership Program),旨在吸引欧美国家博士后研究人员前往以色列大学担任教师,并为以色列海外学者回国后创造良好的科研、教学和生活居住条件等。

以色列通过多种多样的计划和项目吸引海外人才,提升了高等教育师资水平,并壮大了人才队伍,从建国初期的单一强调种族认同和国家主义,转向追求人才和国家的发展共赢。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提出的,以色列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从“国家主义”转向“职业主义”,从早期强调种族认同和国家利益的政治要求转到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经济型激励之上[27]。

总体而言,以色列国家体量较小,通过立法和设立各种计划和项目,灵活应对世界发展和变化,实现了教育强国,实现了以教育赋能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敏.教育在以色列现代化历程中的功能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121-124.

[2]杨春霞.以色列:“教育立国”之路为何走得如此堅定?[J].外国教育研究,2002(8):18-21.

[3]张倩红.论以色列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53-158.

[4]薛华领.以色列教育立国之路与创新策略[J].教育研究,2012(11):146-149.

[5]孟茹玉,韩丽颖.以色列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9(5):139-143.

[6]劳伦斯·迈耶.今日以色列[M].钱乃复,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168.

[7]ACKERMAN W I. Education in Israel[J]. Journal of Jewish Education, 1965, 35(4):231-23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以色列人口总数达965.6万[EB/OL].(2023-01-05)[2023-06-02].http://il.mofcom.gov.cn/article/ddgk/zwrenkou/202301/20230103377490.shtml.

[9]PELEG I. Introduction to Israel dialectics-The 2018 basic law : Israel as the Nation-State of the Jewish People[J].Israel Studies,2020,25(3):132-139.

[10]韩小婷.以色列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9):117-124.

[11]Ministry of Aliyah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8th Edition[Z].2019:6.

[12]陈雄飞,王永丽,曾文婕.让天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以色列天才儿童培养现状与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23(1):72-80.

[13]JEFFREY G. Israel - Culture Smart!: the essential guide to customs & culture[M]. London: Kuperard, 2007: 106-109.

[14]张琼妮,张明龙.以色列高效创新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2):87-92.

[1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色列科技研究与开发[EB/OL].(2009-09-24)[2023-06-03]. http://www.scio.gov.cn/ztk/wh/01_1/19/Document/421614/421614.htm.

[16]董洁,孟潇,张素娟,等.以色列科技创新体系对中国创新发展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0(24):1-1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科技创新调研组,周国平.借鉴以色列经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科学发展,2016(12):21-26.

[18]潘雅.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访以色列教育部部长夏伊·皮隆[J].世界教育信息,2015(1):3-8.

[19]张倩红,刘洪洁.国家创新体系:以色列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亚非洲,2017(3):28-49.

[20]YESHUA-KATZ D, EFRAT-TREISTER D. Together in the tech trenches: a view of Israel’s innovation culture[J].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 Management, 2021, 23(3):337-353.

[21]李晔梦.以色列人才战略的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19(8):179-188.

[22]KONSTANTINOV V. Patterns of integration into Israeli society among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R]. Jerusalem: Myers-JDC-Brookdale Institute, 2015:15.

[23]刘向华.希伯来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1-15.

[24]艾仁贵.以色列倒移民现象的由来、动机及应对[J].世界民族,2019(2):62-77.

[25]姜言东.以色列高教委发布《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升科研创新竞争实力[N].中国教育报, 2016-10-14(8).

[26]GRAVÉ-LAZI L. Israel battles brain drain: “It’s time to come back home”[N]. The Jerusalem Post, 2016-10-16(1).

[27]黃海刚.从“国家主义”到“职业主义”:以色列高层次人才吸引的国家战略及其变革[J].中国科技论坛,2018(2):180-188.

From Building a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to Building an Educationally Powerful Nation: the Path and Experience of Israel

CHEN Xiongfei   ZENG Wenjie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Priorit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Israel’s rise. Israel achieve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fter its founding, becoming a modern country. Behind this, the timely and flexible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n order to build an education power, Israel has explored four pathways. Firstly, Israel seeks diverse coexistence of values through carrying out continuous values education. Secondly, Israel 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e education system to keep a balance between basic guarantees and top-notch training. Thirdly, Israel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y prioritizing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behavioral nurturing. Finally, Israel encourages the exchange and int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talents to secure a win-win development between talented individuals and the country.

Keywords: Israel; Education power; Education system; Func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empowerm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以色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题解教育『三问』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