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3-09-30陈珮珮
[摘 要]本文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探讨如何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首先,提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包括课程设置和更新,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其次,强调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的重要性,包括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团队建设。然后,讨论学生参与与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学生自主选择与实践,以及学生发展规划与指导。最后,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实践表现和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学生成长;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创新;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1]。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一种长效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高职教育应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 学生成长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1.1 学生成长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成长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涉及学生的个性、社交能力、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特点如下。一是多维度性。学生成长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这些方面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学生成长的综合表现。二是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起点和发展轨迹。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需要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其个体差异的发展。三是长期性。学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积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和环节,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1.2 实践创新能力的定义和要素
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涉及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要素。实践创新能力的要素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创新思维。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意味着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具备问题解决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分析和识别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三是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能够灵活运用实践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1.3学生成长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
学生成长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一是学生成长的过程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促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三是学生成长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互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推动学生成长,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2 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将学生成长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尤其是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具体来说,许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显得相对薄弱。当面对实际问题和挑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和创新思维。此外,尽管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机会,他们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
2.2 原因分析
这种现状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和挑战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教学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和环境,这使得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三是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这无疑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包括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以及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等[2]。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 以成长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的路径设计与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的构建
3.1 路径设计
在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个人发展规划。学生入学后,学校应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这是提升创新能力的第一步。二是课程选择与学习。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的课程,通过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实践项目选择与参与。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学术成绩评价。学校通过考试、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反馈学习效果。五是实践表现与创新能力评价。学校通过评价学生的实践项目表现和创新成果,反馈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情况。六是激励措施与奖励。学校根据学术成绩评价和实践表现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七是学生成长与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以上环节的循环迭代,学生的成长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持续提升,为他们的毕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实现成长和创新能力的流程如图1所示。
以下是我们这个路径设计的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通过个人发展规划、课程学习、实践项目、评价反馈和激励奖励等环节,如何实现成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为了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持续成长服务的。
3.2 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构建
为了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要考察学生的学术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实践表现和创新能力发展[3]。
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一是学术成绩。学术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主要通过考试、论文、项目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二是实践表现。实践表现是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主要通过对学生实践项目的参与情况、实践报告的撰写和展示、实践成果的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4]。三是创新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创新项目的参与情况、创新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专利申请和科研奖项等方面进行评估。
激励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一是奖学金和学术荣誉。为了激励学生在学术上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和学术荣誉称号。二是团队奖励。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发挥协作和领导能力,学校可以设立团队奖励机制。三是创新竞赛和展示机会。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学校可以提供创新竞赛和展示机会。
这个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实践表现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
4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
4.1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一是课程设置和更新。为了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和更新的创新。首先,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要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具备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其次,课程更新也是创新的關键。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除了课程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也是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探究式学习也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2 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
一是实践基地建设。为了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实践环境的建设。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5]。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建设实践基地,提供符合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的实践场所。
首先,实践基地的建设应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借鉴真实工作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与行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的实践场景。其次,实践基地的建设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和个性化需求。不同专业和学生群体可能有不同的实践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建设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
二是师资团队建设。师资团队的建设对于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以及对学生学业和成长的关注。首先,师资队伍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教师需要具备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指导。其次,师资团队应关注学生的学业和成长。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应关注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3 学生参与与个性化发展
一是学生自主选择与实践。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践项目,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参与社团组织、实习就业等途径,自主拓展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实践创新能力。此外,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实践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学生应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等,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是学生发展规划与指导。为了构建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规划和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学业和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职业志向,制订适合他们的实践计划。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术发展、实践经验、职业技能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同时,高职院校应组建由专业教师和职业发展专家组成的专业化的学业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
5 结语
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实践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学生的参与与个性化发展,以及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设计,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实践表现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这一机制,以及如何评估这一机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忠文,宋平.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18):41-43.
[2]李京.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陈高锋,朱亮亮.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8(11):33-35.
[4]龙晓辉.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时代教育,2016(16):65.
[5]高丽洁.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28-231.
[项目名称]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F83)。
[作者简介]陈珮珮,女,湖南邵阳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