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静结合养生保健法
2023-09-30胡文善
◎文/胡文善
我今年已步入杖朝之岁,看上去正所谓“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之相,伴随着年纪增长,我的养生保健的方法也由几十年来偏长于“动”而改变为动静结合,也可以说是形神的动静结合,并在严重的教训面前加强了对其“度”的把握。动,我必须控制在自己的能力界限之内,不能突破这个界限,也就是说不能超过自身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活动量,否则,过犹不及。汉代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哪怕一点点超过就可能突破量变范围而发生质变,这样,就有损于身体了。当然,“动”也不能太少,太少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样无益于身体。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动为“阳”,运动在有氧的空间里最快乐,对身体健康最有益,对延年益寿最有帮助。
我坚持活动及运动几十年,故体质及体力较强。60 岁至75 岁那些年还能以较快速度跑七八里路以上。每天快走或中速跑都在两三万步。从家里出发还能以25 分钟的时间一直登上离家4 里的南山山巅的电视塔下,并且不感觉劳累、不气喘。久而久之,由于忘记了自己年龄,并且运动有些过度,给了我一次严重的教训。那是77 岁那年的一天早饭前,我一直跑了10 里,结果跌了一跤,摔折了左手腕,进行了绷扎处理,经受了剧痛,至今手腕局部还时有微疼,并且这只手已不能再提重物了。细想想,这次骨折是和骨质疏松有关,运动也超过了“度”。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每一次活动或运动前总是警醒自己不要过量。我只要一运动,就告诫自己:你已是耄耋之人,要把握好运动的“度”,防跌跤,不超“度”,就不至于久行伤筋。要谨慎、小心,对自己提出一句话要求:要做到身平衡,稳开步,不忙匆,眼看路,控制“量”,不过“度”。
我从那次跌伤以后,运动不再疾走或中速跑,而采取中速走或慢跑的运动形式,每天运动步数也由以前的两三万步减少到一两万步,限定在这个区间。如果按125 步/分钟为控制线的话,每天无论一次性的运动还是多次性的运动,所用的总时间都在2 小时30 分左右。这种运动形式,我能做到持之以恒。在疫情防控时,在院内我也走或跑够步数,在“度”上把控严格,绝不超过。偶尔不能下楼时,我每天在室内也走七八千步。
我利用运动器械进行活动锻炼,运动量比几年前也减少了三分之一。上肢牵引器由75 岁以前的每次上、下牵引300 下减到200 下,肩关节康复轮由以前的每次转动60 转减到40 转,漫步机由150次减到100 次,扭转器由150 扭减到100 扭。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关节就酸疼了,特别是肩关节康复轮,超过了转数立刻就头晕了。因此,对于“度”的把握要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
我还天天从事扫地、擦地、侍弄花卉等家务劳动。除此之外,我每天还穿插一些单项的分别益于胃、胆、肺、眼、心、肾等器官的锻炼,每天进行其中的两项,每项2~3 分钟,循环往复。
精神思维运动与形体运动相互依存、须臾不离。形体为精神思维之宅,精神思维为形体之主。形体恃精神思维而立,精神思维须形体以存。只有二者之动静兼用,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我的思维运动首先是写作。我常写一些剧评、观后感以及与舞台表演艺术家们的交流与交往之类的文章,也常从电脑或手机上欣赏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花脸、老生、老旦、青衣、花旦等角色的唱段,自己也常常跟着哼唱。看书刊、读报纸是我几十年养成的学习习惯。我常常背诵高中教学教过的和大学中文系学过的以及自己扩展学习的诗、词、曲、赋和文言文、现代散文之类作品。由于常动脑,不停地学习,甚至还像小学生那样认真,求知若渴,所以我至今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强,这就是我思维常运动收到的实效。但是,毕竟是80岁的人了,每次无论哪种形式的学习都以不超过1.5小时为度,因为我知道久视伤血,再则视力也减退了,常感到眼睛疲劳。又因为左眼常长结石,医生开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随时置于床头或书桌上。因此,我对于“度”的把握非常严格。
以上种种形体和思维之“动”从未停止过,因为我不忘泰戈尔的名言:“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人体就像一部机器,总是无歇息地使用就会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静休。静休就要进到入静意守的状态,静为“阴”,静养则安神,使精神思维与形体得以安定,来维持身体能量的平衡,既养身又养脑。脑为神之本,脑髓充盈而神明,气血旺盛;而气血旺盛,就五脏安和,身体就强壮;身体强壮,运动起来就有力量且能持久;否则,就会脑渐空虚,髓海不足,就会神明受损。如是,身体的阴阳失去平衡而无益处。因此,静中养脑也是养生保健所必不可少的一面。这样会延缓大脑老化,维持思维的活动灵敏。这就是“静”的重要性。
每当我运动或活动有些累了,就静下来坐在沙发上观赏那盆足有一人多高的伞竹,它清秀、纯洁,尽显不俗、高雅之态,看着令人爽心怡情;有时也端详那盆青翠的吊兰,叶子直接从茎部长出,叶片翠绿带有白色镶边,又在叶丛中长出茎和幼株,条条金线围拢着花盆下垂,真像一个绿色花篮。有时写作之后,我静静地注视着写字台一角儿的绿萝,那朴素的翠绿显出一种雅静之美,象征着生命的延长。有时与爱人静立于楼后小花坛边,欣赏着我和她亲自栽培的红色玫瑰和粉色芍药,有说不出的舒爽。有时拿上一个小凳,到小院静静地坐上30 分钟,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促进对钙的吸收。静的方式种种,此不赘述。当然,静也不能过度,否则,会使精神呆滞、慵懒。总之,形体和思维的动与静都要有一个“度”,要恰到好处。
我除了活动、运动保持有度以外,遇事还能做到不过喜,不过怒,不过思,不过忧,不过恐,保持良好心态。也就是说,一切适中,一切“有度”。这“度”的把握是动静结合养生保健之法的首要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