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路径探索
2023-09-29王亚琼
王亚琼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引言
自贸港建设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海南借鉴国外自贸港建设、发展、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出路。海南在政策引领、支持、驱动下发展当地支柱产业,而旅游业是海南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建设中,旅游项目的成熟度与增速,成为影响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一大因素。通过分析海南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可知,当地旅游业活力较大,经济贡献值较高,成长速度较快,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亦成为专家关注的经济类研究项目。
一、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影响
(一)优化营商环境
海南自然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这使得旅游业在当地发展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亦是自贸港建设重点之一。海南自贸港需在解析国际规则的前提下赋予旅游业态开放性,在产业对接国际的前提下改进经济环境,吸纳更多游客。除了要持续开放,海南自贸港还要完善相关制度,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形成与优化奠定法治基础,从根源化解旅游业纠纷,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实现经济活动有法可依的目标。实践证明,法治建设有利于增强知识产权效力,避免恶性竞争,有效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和谐的商业氛围,为资金、人才等市场要素进入海南自贸港给予支持。
(二)开放性集聚发展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海南极为重要,有着助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作用。海南有着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客可拉动自贸港消费,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可优化旅游品牌,建造旅游商圈,构建标准化、国际化、规模化合作平台,创立对外接待门户。在开放、集聚发展背景下,海南需持续改革,释放自身效能,提高旅游业竞争力,进一步助推当地旅游业稳健发展[1]。
(三)形成政策优势
为了加快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步伐,海南对地区的相关政策提出更高要求。海南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自贸港建设覆盖了很多行业,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同时,海南部分区域还为一些特定的产业降低了准入条件,为其创造了更为公平的投资市场,并且提供了宽松的金融市场。同时,旅游相关部门对传统粗放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低效化管理结果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对生态旅游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一条健康之路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从多个角度为其赢得了重要的社会支持。
二、海南旅游业的SWOT 分析
(一)优势
海南位于我国南端,气候四季宜人,被海洋环抱,海洋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人文风情亦独具特色,这为海南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点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从古至今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地区。海南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还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当地森林覆盖率超60%,这属于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另一优势。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海域面积辽阔,空气质量较好。海南在充分利用本地重点资源、特色资源的基础上连续多年成为旅游热点地区。
(二)劣势
虽然海南地理位置独特,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人文资源丰富,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形式单一。独特的海岛风情是吸引游客观光的因素之一,部分游客会在冬季来海南,“候鸟式”旅游热度居高不下,这就造成了其他季节游客数量较少的后果。当地虽然酒店较多且设施较完善,但旅游项目雷同,这成为阻碍旅游产业创新的因素之一。除三亚以外,其他城市存在游客吸附率较低的问题,这使得海南当地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
(三)机遇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在国家政策倾向性帮扶的基础上,旅游业飞速发展。海南旅游业朝着规模化、国际化的方向持续进阶,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政策体系深化变革,旅游业亦成为当地自贸港建设的动因之一。据统计,50 多个国家及地区享受免签优惠政策,这能吸引更多游客,达到追加境内游客总量的目的。除了政策发力,海南还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每年都会在国际交流盛宴的助力下吸引大量游客,同时为海南与国际社会交流、寻求合作共赢机会提供了条件。
(四)挑战
相较于自由港,自贸港的开放性更强,并无自贸限制,属于免税区,这使得海南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海南自贸港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国际竞争压力客观存在,因为现阶段国际局势复杂,竞争激烈,可能会动摇乃至改变固有的合作机制,这给海南自贸港发展带来了挑战[2]。海南是旅游大省,旅游业内部竞争亦较为激烈。例如,三亚虽有着良好的旅游业基础,但相较于部分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其综合竞争力依旧较弱,同时三亚与海南当地其他城市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内耗严重,不利于海南自贸港稳健发展。
三、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旅游业集聚发展策略
(一)优化顶层设计,夯实集聚发展基础
海南旅游业在内部竞争内耗及外部竞争施压的背景下,要走上集聚发展道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顶层设计。一是制订总方案。依据国家战略、地方发展规划、国际商业形势、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等客观因素制订总方案,奠定总基调,明确总方向,设定总目标,为更多市场要素流入旅游业给予支持。二是推行“旅游+”理念。为了使海南旅游资源集聚到一起,需增强旅游业的黏性,在“旅游+人才”“旅游+文化”“旅游+科技”等模式的驱动下助力业态交融与生态化发展。
(二)完善政策体系,科学引领旅游业集聚发展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海南需剖析现有政策,关注政策体系的特色性与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构建政策架构,用以淘汰不合时宜的政策,并推出有着时代性的政策,用政策指导当地旅游业发展,还要关注综合效益,如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等,从而受综合效益驱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型中重点项目是发力点,一方面项目要有差异,另一方面项目要基于“以点促面”持续拓展旅游业发展新空间。旅游相关部门要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特色、需求、趋势,在此条件下,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该体系覆盖财政资金拨付、风险预警、质量监督、规划调控、考核与反馈、业内评比等方面,使当地能开发更多旅游线路,建设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兴建多个文旅场景,充分运用特色旅游资源。政策指引还要有区域性,率先以省为单位建立宏观政策体系,而后以各市为单位打造“子体系”,使政策性帮扶更具倾向性、差异性,达到科学引领旅游业集聚性发展的目的[3]。
(三)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助力旅游业集聚性发展
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关注旅游业,注重业内集聚,汇聚发展资源,持续改进治理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立足旅游市场,建成监督责任机制。专职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设定“治理清单”,依托“治理清单”展开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协作、公开、内控,借助网络平台公开信息、跟踪进度,提升监管水平。二是从旅游产业服务提质增效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相匹配的保障机制、薪酬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并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为当地旅游人才队伍良性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积极发展旅游协会,同时健全配套治理机制,其目的是彰显行业自身优势,在行业统一站位、协作共进的条件下提升竞争力。四是积累发展经验,关注行业走势,以控风险、提效益为导向,制定旅游行业集聚建设标准,亦需从制定、修订、执行、反馈等角度出发健全相应的标准治理机制,为旅游业高标准、可持续发展助力。五是从诚信经营角度出发,立足海南旅游业健全诚信治理机制,该机制由信息公开制度、失信惩处制度、大众监督制度及其他制度构成,确保诚信监管有理有据、深入全面,助推旅游业集聚性、规范性发展。
(四)持续对外开放,提升旅游业集聚发展水平
持续开放是吸纳旅游资源的关键之一,为了提升行业集聚水平并加大开放力度,海南旅游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解读政策,加强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注入,合力孵化更多特色旅游项目;以这些项目为支点,科学调配资源,拓宽发展渠道,同时改进集聚开放形式。为了加强宏观统领,专职部门需与相关企业深入沟通,定期了解项目孵化进展,一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指导创新,持续增设新业务,不断健全行业标准,为开放、集聚发展提供依据。二是专职部门要加强大数据分析,了解市场动态,分析受众偏好,得到消费者画像,在此前提下,指导旅游业发展,助其开发新项目,提供新型服务。与国际接轨是开放发展的关键之一,专职部门需要优化语言环境,培养有对外交往能力的旅游业人才[4]。三是景区需提高综合质量,加快升级步伐,全面推进改革,用联动型发展模式代替独立型发展模式,增强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景区需在精准定位的条件下改造与变革,突出自身特色,建设高品质景点,凸显当地文化风采。在景区升级过程中,林业、农业、工业、高新科技及其他产业需高度融合,集聚产业资源,塑造联动发展品牌形象,用品牌、优质景点吸引游客,从而提升景区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
(五)紧抓关键因素,驱动海南旅游业快速集聚发展
除了宏观规划、整体布局,海南需在旅游业集聚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因素。文化是旅游业集聚及特色发展关键之一,当地需深入研究各地区文化差异,把各地旅游业、特色文化融合起来,借助旅游服务展现民族精神并优化艺术效果;在旅游中加强游客与文化的互动,丰富游客的主观感受,帮助游客了解文化内涵,产生情感共鸣。文旅项目聚集发展的关键是文化赋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文化熏染,并有所收获,如提高审美能力、了解民族历史、提升道德修养等。基于此,旅游项目需把游客的所见所感与当地的文化关联在一起,助力文旅项目内涵式发展。海南在产业集聚的同时需增强文化黏性,尤其是红色文化,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开发文旅项目。纵观全国,海南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这成为海南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点之一,海南要将生态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视为关键,用以满足旅游业集聚需求,在凸显生态优势的同时开发特色项目,因为各地生态资源有着差异性,所以可解决旅游项目雷同的问题。常规旅游项目开发受空间因素制约,景区竞争内耗,不利于集聚性发展,这就需要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发全新旅游项目,增强相关项目的凝聚力。专职部门需实地调研,了解生态特性,剖析旅游业发展形势,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层面上下功夫,同时设定产业集聚发展标准,使旅游项目在特色生态文化资源的助力下强化集聚效应[5]。专职部门可以将农业资源、旅游项目融合起来,发挥当地特色渔业、林业、种植业等产业优势,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南为热带气候且海域面积较广,当地可以依托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体验种植、观赏热带植物、出海捕鱼等独特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服务业务,满足游客享受多元服务的切实需求。游客对农业类服务项目的期待亦可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与变革,为更多农业资源涌入旅游业给予支持,从而实现两大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海南在国家战略的驱动下积极建设自贸港,把自贸港发展为连接国际的平台,能够吸引诸多游客,发展特色海南旅游业。海南需加大运营管理体系的升级力度,持续革新旅游业配套政策、法规、标准,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指导与监督,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产业深度集聚,为海南建成规范化、国际化、规模化的旅游城市给予支持,助推海南旅游经济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