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焦作市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2023-09-29宋静静杜家恵
宋静静 杜家恵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目标和新使命,肩负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1]。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农民素质、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带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焦作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而独特,具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聚焦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依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文旅融合形式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产业融合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有待或者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文献综述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形式,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分别以文旅融合的内涵、模式、路径3 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从文旅融合的内涵来看,国内学者钟贤巍从旅游文化学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旅游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新的文化内容的过程[2];雷博等认为旅游是体验文化、分享文化、认知文化和认同文化的过程,文化通过旅游载体进行弘扬、传播[3]。国外学者从文化和创意的多样性及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展开论述。尤尼斯·洛佩斯(Eunice R. Lopes)等认为文化和创意在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性开发的重要性一致[4];约书亚·亚伦(Joshua R. Aaron)等认为文化产业的介入助推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5]。从文旅产业融合的模式来看,张海燕等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概念出发,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4 个方面分析产业融合,最后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6];马胜清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融入文化产业,从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支撑点[7]。从文旅融合的路径来看,国内学者大多数都是针对某地区提出了文旅融合的路径及发展策略。李金来等提出建构框架、凝聚内核、智造生态群等路径进行文旅融合[8]。而国外学者从乡村旅游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
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是基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基本概念展开的,从而得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部分学者认为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互补、互助的过程,相互带动,共同发展。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催生出“文旅+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目前已有农文旅、茶文旅、红色文旅和非遗文旅4 个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焦作市的文旅融合发展着手,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针对焦作市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二、焦作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黄河相望,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焦作市总面积4 071 km2,有3 521 078 人,总人口占河南全省的3.54%。全市有回、满、土家、维吾尔、壮、蒙古、藏等34 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部少数民族的98%,人口最多。焦作市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国优质小麦之都”,也是“四大怀药”的原产地。焦作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2 项。焦作市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怀商文化、太极文化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文旅市场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焦作市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上仍有较大投入。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 年,焦作市政府投入220 亿元发展特色文旅项目,其中包括重点打造的周窑、栗井、十二会和赵庄等4 个特色民俗村落,以及云上院子、周窑十八坊、山的礼物·猫岔乡野度假民宿旅游等多个特色民宿项目。从现有成果来看,焦作市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民宿项目和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初见雏形,但距离成熟的商业化运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上还存在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场地建设落后、人才支撑缺乏等诸多问题,文旅融合发展亟须进一步深化,带动相关产业释放新动能。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焦作市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缺乏创新性
创新发展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焦作市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存在文化挖掘深度不足、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旅游场景中为文化展现形式单一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等两方面的问题。一些乡村文旅融合项目对于文化的呈现浮于表面,文化背景及其历史内涵无法通过具体的形式进行传达,游客在游览时无法仅仅通过参观进行体验。以寨卜昌村文旅融合项目为例,明清古建筑群作为该项目最大亮点,保护性开发受限,景区内文化展现形式单一,仅依靠导游讲述、物品陈列或悬挂上墙等单一形式呈现红色历史故事,创新性明显不足。此外,近年来焦作市乡村民宿项目发展火热,但大多缺乏文化支撑,旅游体验不佳,这也是文旅融合深度不足,缺乏创新性的一个体现。
(二)文旅融合缺乏人才支撑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9]。目前,焦作市缺乏文旅融合发展人才,精于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型、设计创意型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文旅融合项目中,其从业者多数为当地村民或村委会管理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旅游相关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性不足。以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为例,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景区内讲解员对于太极文化、名人文化、怀药文化等相关历史的讲解过于浅显,和游客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另外,焦作市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数量逐步减少,导致部分传统手艺或文化未得到有效传承。
(三)文旅产业跨界融合深度不足
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文旅与其他产业融合趋势不断加深[10]。但从现实层面来看,焦作市的文旅产业跨界融合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如对焦作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创新机制不够成熟;焦作市经济基础薄弱,跨界融合发挥想象空间过于狭小,缺乏进一步探索和尝试。以焦作市沁阳市博物馆为例,智慧化建设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仅仅以传统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互动性,线上线下融合性产品缺失。此外,虽然焦作市目前推出了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但是该平台产业要素融合力度不足,没有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共享服务。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焦作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一)重视文化挖掘,创新文旅产品
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焦作市各乡村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性、创新性、特色性原则,把乡村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以本土文化为根,以现代文化为枝,研发出符合新时代游客需求特点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从吃、住、行、游、购、娱6 个方面融入乡村文化,既要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本土性,也要突出乡村文化的个性和特色优势,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文旅品牌。焦作市需要针对不同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出符合游客不同需求的有形和无形文旅产品。通过有形的手工艺品、文化纪念品等,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使游客可以“面对面”地与焦作非遗文化交流;通过无形的传统文化、地域风俗等,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村民的地域归属感。文旅产品是文旅融合的现实产物,创新文旅产品是乡村文旅发展的动力,文旅产品的多样化有利于助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保障[11]。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文化、旅游、地理、心理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又要深入游客、了解市场、制订发展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加强景区服务管理、研发设计新型旅游产品等。焦作市各乡村要分析自身优势,从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等方面着手,与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和旅游机构合作,为相关人才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政府要采取“内外两手抓”的形式,既要引进外部人才,又要培育本土人才,鼓励乡村本地人参与到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形成内部人才带头发展文旅产业的“带头效应”。另外,焦作市要对乡村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当地从事服务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三)加强产业融合,打造旅游新业态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扩大发展空间。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12],呈现出“文旅+”的旅游态势。焦作市乡村旅游应该打破传统的、单一观光式旅游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发展能真正给游客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的旅游业。焦作市可跟随时代的发展引入线上云展、网络直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新的工具,将科学技术手段与文化博物馆、文化展馆进行跨界融合[13],创新文旅融合模式,达到出行更便捷、信息更透明、服务更智能、体验更深度、游玩更开心的目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平台脱颖而出,如小红书、抖音等,焦作市可通过文旅产业与新媒体平台结合,以纪录片的形式,让更多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产品被看见、被欣赏,从而提升焦作市乡村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五、结语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要想实现这种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方向性的指导和资金上的支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专业人才提供创新思路和支撑、乡村地区人民的密切配合,等等。焦作市应该立足本地优势,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产业融合力度,打造旅游新业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文旅融合道路,打响“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品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