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下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问题探究
2023-09-29李杰
李 杰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乡村规划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以促进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多数乡村地区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植被和动物群落,这些资源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极为珍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增强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将农业资源、农业文化等纳入旅游产品的范畴,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农业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并体验采摘、农家乐等亲近自然和感受乡土风情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可以推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正因为如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促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要遵循生态理念,将绿水青山看作金山银山,努力把乡村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农民具体可得的利益,帮助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实现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市场化发展,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红利得以释放,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这时候被称为萌芽探索期,以深圳首次举办的荔枝节为标志。随后是起步期,一直持续到2009 年。2010 年,国内旅游人数21.03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2016 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40 亿人次,这一阶段被称为快速发展期。现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然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取得较大的收益,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前我国旅游总收入持续增加,在2019 年时我国旅游总收入达6.63 万亿元,同比增长11.0%。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1 年上半年48.0%的游客中有74.5%选择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微度假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健康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疗愈式康养度假旅游持续发展。在品质生活追求下,个性化旅游需求兴起,民宿、精致露营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旅游首选。途家网2022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已成为乡村旅游主力军,“80 后”“90 后”预订乡村民宿的占比达到60.0%以上,说明乡村旅游业已成为乡村响亮的名片。
(二)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1.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大多数城市居民想通过旅游来放松身心。而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前来,主要得益于其纯天然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使农村的山水林田得以保育,让农村的荒废土地得以修复,让农村的综合环境得到整治,进而可以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改善乡村的风貌,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前来,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核心吸引物,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环保与发展理念,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2.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乡村旅游主要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到来,将乡村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和产品。通过合理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乡村旅游经营者获利后,会意识到只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够吸引城镇居民,这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和绿化自然会成为乡村旅游经营者与乡村居民的共识,进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另外,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资金保障,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价值转化
因为生态价值的基础或者说是来源主要是生态资源,所以可以将生态价值看作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分为支持性服务、调节性服务、供给性服务和文化服务,其中支持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提供的基础生物物质,包括土壤形成、气候调节、光合作用等;调节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控制自然环境中的过程来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包括水循环、气候调节、防洪和防风等;供给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可直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如食品、药品、木材和燃料等;文化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如旅游业、娱乐活动、自然教育和美学价值等。生态价值的意义在于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珍视自然环境,从而采取更加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2]。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其能够被市场所认可。生态价值转化就是将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以便更好地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与价值。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通过政策法规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给予经济上的奖励或者补偿;也可以通过碳交易让企业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生态价值的转化[3]。对于社会和个体而言,就是要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需求。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生态价值转化的过程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科学性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措施,避免出现过度开采、过度消耗等问题。
二、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的必要性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既具有经济效益,又能提供自然、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旅游资源,同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乡村旅游的生态价值转化十分必要。
(一)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乡村地区一般都是自然环境相对原始和保护较好的地方,乡村旅游生态价值的转化,可以通过旅游经济的带动,筹集资金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水源治理等;可以让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度,促使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增强,使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会得到增强。
(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以农业和农村特色为基础,将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有助于发展乡村经济。通过乡村旅游生态价值的转化,旅游者可以在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过程,购买农产品,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乡村旅游生态价值的转化还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推动乡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乡村城镇化进程。同时,乡村旅游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就业率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生态产品指的是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乡村中的生态资源较多,通过加工生产能够提供多种生态产品。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自然生态禀赋,促进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延长生态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做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一体,全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比如,某乡村山林资源丰富,其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要优先保证山林的环境优美,如果山林生态条件差,首先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其次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如本土风俗文化、山脚农业、山腰禅修等)进行空间打造和产业植入,进而打造一系列的产品,如DIY 作坊体验、禅净山居、禅养主题酒店、桃源客栈群等,最后通过客群到访消费、周边土地价值提升进行变现。通过打造生态产品本身和植入产业,能够将门票经济转化为主动消费,将产业从低附加值端推向高附加值端,从“微笑曲线”的低洼处拉动到两端,实现乡村旅游生态价值的转化。
(二)环境收益和市场开发
由森林、湿地、水体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和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在因气候变暖而推进的碳减排进过程中,村民可借助碳交易手段增加自身收入,转化乡村旅游的生态价值。生态环境和碳交易密切相关,碳交易是指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实现减排目标的一种市场机制。生态环境是碳交易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碳交易的有效实施。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碳排放量的大小,当生态环境恶化,如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就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量,为碳交易提供更多的减排空间;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碳汇的数量,从而为碳交易提供更多的减排手段[4]。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被直接利用,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茶叶种植、渔业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使乡村旅游生态价值得以开发。
(三)生态文化服务消费
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业文明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其具备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江西大余丫山的山水规划将生态保护与文化和城乡发展结合到一起,根据海拔不同,设置不同的游玩体验区:在海拔200 ~400 m 处打造乡村休闲区,海拔400 ~600 m 处打造森林康养区,海拔600 ~800 m 处打造山地度假区,以此让每个景点都具备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商贸,打造九回头美食街,售卖村民自制的土红糖等,如此既可休闲观光,又能外销创收[5]。福建省非遗项目“河坊抢酒节”顺应时代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资源不仅得以传承,也使其具有开发转化价值。在农旅融合模式下,生态文化服务消费在打造生态文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四、结语
随着“两山理论”的提出,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县经济由翠竹撑起,一方百姓靠叶子富裕,一片产业被果子带动,这些都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深刻昭示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乡村旅游生态价值的转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又要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