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2023-09-28王晶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体重指数高血脂高血糖

王晶

【摘要】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到北京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会城门门诊部进行常规体检的50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体重指数(BMI),并分析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70岁以上人群BMI显著高于55岁以下人群(P<0.05);男性人群中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人群,且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更高(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高血脂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呈正相關(P<0.05)。结论    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存在密切关联,超重及肥胖会增加以上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要加强体重管理,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体检人群;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4-011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4.039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也在显著提高[1]。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增加,给国家卫生服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2]。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不良饮食习惯,使得肥胖人群比例逐渐增多,其为诱发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3]。据调查,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有着密切关联[4-5]。结合慢性疾病的流行史来看,有效控制肥胖对遏制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价值[6]。本文以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到北京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会城门门诊部进行常规体检的50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积极配合各项检查;(2)精神及意识正常,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既往确诊为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者;(2)伴有影响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疾病;(3)存在听力障碍或语言障碍者;(4)不配合研究,中途退出者。其中男278名,222名;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0.02±5.23)岁。

1.2    方法    测量体检人员的身高、体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身高及体重检测:指导受检者着轻便的衣服,将鞋帽脱去后,赤脚站立在身高体重仪底板上,两脚并拢靠紧立柱,背部挺直,直视前方,读取受检者身高及体重。

血糖及血脂检测:所有受检者禁食8~12 h,晨起空腹的状态下收集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采用美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DVIA Chemistry XPT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C及HDL-C水平。

血压检测:指导受检者安静休息10 min,取坐位,采用欧姆龙HBP-9020血压计测量其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评价标准    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BMI,BMI=体重(kg)/身高2(m2)。根据2001年我国成年人肥胖与超重BMI标准[7],将受检者分为3组,即体重正常组(低于24 kg/ m2)、超重组(24~28 kg/ m2)及肥胖组(高于28 kg/m2)。每组分别为206例、167例及127例。

高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糖: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9],FPG≥7.0 mmol/L,2 hPG≥11.1 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

高血脂: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10],TC≥6.22 mmol/L,TG≥2.26 mmol/L,LDL-C≥4.14 mmol/L,HDL-C≤1.04 mmol/L等指标任一指标出现异常,则诊断为高血脂。

1.4    观察指标    (1)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的BMI水平。(2)不同性别的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3)不同BMI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检测结果。(4)不同BMI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5)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的BMI水平对比    男性BMI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70岁以上人群BMI显著高于55岁以下人群(P<0.05);70岁以上人群BMI略低于56~70岁人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56~70岁年龄段人群BMI上升趋势最显著,见表1。

2.2    不同性别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对比    男性人群中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人群,且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见表2。

2.3    不同BMI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对比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见表3。

2.4    不同BMI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对比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更高(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高血脂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见表4。

2.5    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关性    经分析,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呈正相关(P<0.05),见表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现如今的食物品种越来越多样化,但逐渐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及较少的运动量,使得肥胖及超重人群越来越多[11]。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0亿以上人群超重,而我国肥胖人群占已超过6 000万[12]。临床研究显示,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BMI水平在显著升高,且56~70岁年龄段人群BMI上升趋势最显著,同时男性BMI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人群中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人群(P<0.05)。这可能与男性交际应酬多、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其长期吸烟、酗酒,熬夜打游戏,喜食油腻的食物均可导致BMI水平升高;而女性更注重身材的保养,注重饮食的控制,常通过跳舞、锻炼及瑜伽等方式保持身材。同时研究结果显示,70岁以上人群BMI略低于56~70岁人群(P<0.05),可能是该年龄段的人群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坚持适量运动有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舒张压及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尤其是收缩压,增长显著,而女性绝经前血压升高不如男性,这与其体内雌激素调节血管紧张素有关。而男性的血糖值及血脂值高于女性,与男性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吸烟、酗酒等。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更高(P<0.05)。可见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肥胖者易出现血压及血糖代谢异常情况,这可能与多种神经内分泌机制及胰岛素抵抗有关。肥胖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对胰岛素不敏感,进而引发高血糖。而胰岛素抵抗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得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进而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引发高血压,而高血糖及高血压互为因果。同时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通过机体自行调节,大量脂肪被重新分解后形成游离脂肪酸,向肝脏及肌肉等器官转移并沉积,导致胰岛素细胞不断分泌胰岛素,影响肝脏胰島素的清除率,使得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而游离的脂肪酸在肝脏合成各种物质,改变脂肪酶活性,进而导致血脂异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呈正相关(P<0.05),可见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存在密切关联。因此体检时要注重体重指数的变化,加强健康管理及体重控制,改变不良的饮食及作息习惯,通过合理运动、健康饮食及规律生活作息,控制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以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存在密切关联,超重及肥胖会增加以上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要加强体重管理,降低BMI,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红旭,张良,范景丽,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5):513-517.

[2]    谢虎,张晓丽,王燕,等.2018年雅安市雨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4):399-402.

[3]    张影,王佳,曾丹,等.湖南地区社区成年居民体质指数、腰围与H型高血压患病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5):757-760.

[4]    孙冬梅,王雍蓉,张秋菊,等.上海浦兴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与体质指数、腰围、颈围相关性及性别差异[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59-64.

[5]    李丹,张林,刘冰楠,等.锦州市高校教职员工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与肥胖相关指标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5):836-839.

[6]    程杨杨,曹志,李书,等.中老年人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患病现状关联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24-27.

[7]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1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1):7-28

[11]    丛守婧,林海,郭艳,等.中山市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与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7):533-537.

[12]    刘帝,辛林明,冉利梅,等.贵州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相关疾病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3):262-265.(收稿日期:2023-02-19)

猜你喜欢

体重指数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比较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广州市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调查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