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巴渝文化文献建设与利用实践探索

2023-09-28谢敏何亚洁周雨

兰台内外 2023年25期
关键词:巴南区重庆市文献

谢敏 何亚洁 周雨

摘 要: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地方文化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艺术风格更能直观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保护和建设好地方文献并加以合理化、创新化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巴渝文化文献馆建设为例,介绍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在巴渝文化文献建设、保护和利用方面所做的各种探索和创新,旨在探索新时代地方文献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新途径、新思路,形成多样化的保护机制以及多元化的应用服务场景,构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文献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文献;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文献

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文化的多层次助力城市的精神内涵,尤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赋予其精神内涵,打造独特的地方文化品牌,地方文化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增强了旅游的文化感和获得感。地方文化是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并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和优势,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保护和地方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对地方文献的保护和利用责无旁贷。

目前,巴渝文化作为重庆的主文化之一,巴渝文化文献是其主要的载体,是深度挖掘巴渝文化精神内涵的着力点,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致力于以巴渝文化为抓手,建设巴渝文化文献馆,有机地将巴渝文化文献的收藏与文化研究以及文化旧址、考古大遗址和巴渝古建筑保护等重大工程融为一体,以软性的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带动巴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风貌街区等保护与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巴渝文化文献的界定

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的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現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信息载体,它与其他文献内涵的区别在于其内容必须是能够反映当地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图书文献资料。其鲜明的特点是地域性,在内容上涉及一个地区的自然与社会基本情况,以不同的题材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和系统,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民族、风俗、民情以及宗教等本地区的特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和翔实性等特征。地方文献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事实为基础而形成的地方文化。

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通过整理余楚修、熊笃、黎小龙和薛新力等专家学者对巴渝文化的定义和阐述,从空间、时间、文化三个层面厘清巴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了巴渝文化的定义,界定承载文化的文献介质和载体,确定其巴渝文化文献的核心内涵。巴渝文化文献的核心内涵是指地理上以今天的重庆疆域为界(空间),时间上从上古至民国之前(区县地方志例外)(时间),内容上以文史哲等人文科学为主(文化),形成于著、述、编、译的所有以纸质和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文献(载体)。其外延是指地理上以大重庆疆域为中心,涵盖周边临近省份(空间),时间上从上古直至当下(时间),内容上以文史哲等人文科学为主(文化),也兼顾其他与人文科学关系紧密的自然科学的纸质、电子媒介以及其他所有载体所承载的以著、述、编、译等多种方式形成的重庆地方文献(载体)。

二、巴渝文化文献的收集原则及方法

1.巴渝文化文献的收集原则

(1)地域性

收集文献以区域信息为主地方志、地方性档案的汇编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据,可以此为出发点,重点收录历年地方志等文献资料。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的巴渝文化文献馆收集地域范围以巴南区、重庆主城的文献为核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包括与重庆接壤的周边地区的巴、渝、蜀、楚的文献资料。现已收录《巴县志》记述了1911~1985年间巴县的地理民情和经济社会变迁情况;《重庆市巴南区志》展示了从1949~2011年的巴南区志和区各类专志、镇志;《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收录了从明成化至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编纂的府志、州志、厅志、县志等方志共128种100册;《清代四川巴县衙门咸丰朝档案选编》上溯乾隆十七年下迄宣统三年,共计10359卷16册,是中国现存时间跨度较长、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地方政权档案。

(2)广泛性

载体形态的广泛性和学科内容的广泛性。内容应该包含区域的经济、政治、文教、史地等人文与自然状况,展示形式除了较为常见的纸质文献载体之外,通常还会以碑文印制品、人物手稿、文件档案以及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出现。巴渝文化文献馆广泛收集资料分为历史、文学、政治、经济以及民俗等共22类52架书籍,包含碑文的印刷版本、手稿等多种形式的文献。例如,《巴渝藏珍: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精品图录(书画 碑刻 古籍卷)》等巴渝藏珍系列图书;手稿以《胡天成全集》为主,是重庆市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胡天成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仪式戏剧研究的文稿结集,共150册。

(3)时代性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特定时期发展所留存下来的资料。有现实发展的更新,也有历史新发现的补充,既要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又要反映地域发展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巴渝文化文献馆特别注重其所在时代和内容的连续,收录的《巴县志》反映了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县地理民情和经济社会变迁情况,《重庆市志》记录了从1840至1985年重庆历史共有14卷,《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是一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首都——重庆的历史资料丛书,时间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至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由9卷12册专题历史资料组成,确保时间、内容上的连续和衔接。

(4)价值性

地方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收集时以价值优先为主,突出重点优先收集,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巴渝文化文献馆重点收集民国以前的人文学科古籍,包括学术论著、汇编、译注等研究成果。学科方向包括儒学、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宗教学等著作。此外,还有所侧重地收集反映地方文化风貌的经济学、政治、军事和传统工艺技术类的古籍原著和研究成果。以《巴渝文献总目》为巴渝文化文献收集的价值导向,该著录古籍目的有7212种。还包括收录有价值的文献《巴县档案》,历代巴县志、历代巴县的专志,如巴县教育志、巴县邮电志、巴县税务志以及巴县各类文史资料,巴县名人的各种作品、文集、传记等,古籍原书和相关研究资料都包括在内。例如,《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清代干嘉道巴县档案选编》《清代巴县档案整理初编司法卷·嘉庆朝》等,研究著作有《清代巴县婚姻档案研究》《清代工商业纠纷与裁判:以巴县档案为视点》等。

2.巴渝文化文献的收集方法

(1)购买。通过书商、孔夫子旧书网、旧书屋淘书等渠道,购买古籍的复印件或者系列成套丛书。(2)征订。与地方出版社、地方志等机构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定向征订。(3)捐赠。借助新媒体平台、图书馆的号召力,向社会人士和知名人士征集地方文献。(4)合作。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等地方文史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征集地方文献或者交换地方文献复印版。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巴渝文化文献馆通过书商、旧书屋淘书等采购巴渝文化文献,将进一步与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大学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巴蜀书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等重要巴渝文化出版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向购买巴渝文献,并与重庆各区县的档案馆、文史馆、方志办、文旅委、群艺馆和文联等地方文史研究机构定期征集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各种巴渝文化文献。

三、巴渝文化文献利用与开发

1.建立规范详细的书目数据库

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要完整,相较普通文献更要注重细节上的区分。一是著录规范完整。不仅要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有关规定编目,还要根据地方文献将责任者、出版者等缺失的信息,利用附注项完整填写。附注项以自由行文形式,提供了文献的重要客观信息,对读者检索、确认和了解文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相比普通文献,3XX 字段在地方文献著录上所起的作用要更大,其中一些附注项可设置为必备字段;二是标引规范科学合理。地方文献所表达的分类和主题概念涉及多个,不同于普通文献专指某一类,为提高地方文献的检准率和检全率,应全面标引,多个六字段和分类的六字段。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巴渝文献坚持以《中图法》作为标引,统一分类号为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做基础,地方文献的标引要确保文献内容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可选用能充分体现文献地方性特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进行非控主题词标引。

2.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巴渝文化文献开发利用

数字化和互联网是新时代环境下推广和传承地方文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阵地,广大地方文化爱好者、研究学者的学术观点、研究成果通过数据平台开展实时共享。地方文献的数据平台解决了地方文化的学术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问题。

(1)筹建网上巴渝文化文献馆平台

以网上巴渝文化文献馆为入口,利用互联网的时间和空间优势,为广大地方文化专家、巴渝文化文献研究学者和大众爱好者提供学术交流、信息互通以及数据共享的服务平台。在地方文化知识普及方面,网上巴渝文化文献馆通过构建巴渝地方文献知识库、巴渝文化知识电子读物和宣传电子手册,向普通市民免费提供PC端、移动端的数字化阅读和阅览服务;在学术研究交流领域,平台联合重庆国学学会巴渝文化专委会、高校学术研究机构,邀请巴渝文化领域专家入驻平台,不定期举办线上直播讲课,开展学术沙龙、专题论坛和学术圈研讨等线上服务,为广大地方文化研究者、爱好者,提供知识汇聚、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线上巴渝文化文献馆互动平台。

(2)建设巴渝地方文化文献联合查询检索平台

建设重庆巴渝地方文化文献目录数据库,广泛收集重庆市内各地方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相关的巴渝地方文献目录,通过将收集目录进行系统化梳理、字段统一规范化加工,导入目录数据库。广大学者和用户可以通过题名、著者、年代以及地方信息等关键词进行统一查询,查询结果将根据文献资源情况,可以准确定位到相应地区和单位,方便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查阅调取文献资源。

3.助力区域联盟合作

地方文献不仅是本地区的文风文俗体现,更与接壤的地区城市的文化一脉相通,通过建立区域联盟,实现地方文化的共享和利用,是地方文献的主要价值。重庆市政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重庆与四川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圈建设。川渝地区地方文化一脉相承,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以巴蜀巴渝地方文献开展文化交流、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首先,以巴蜀巴渝文化文献研究和利用为契机,拉近成渝两地众多公共图书的距离,开展馆际合作线下工作交流,签署地方文献资源合作协议,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联合开展地方文献收集和梳理编目工作,提升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业务工作方面的合作应用能力。其次,以巴蜀巴渝地方文化研究为切入点,汇聚成渝两地地方文化文献研究专家和学者,挖掘成渝两地文化内涵,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融合,从文化领域的交流助力推动经济领域的互动融合。

4.巴渝文化文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地方文献记载的风土人情,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元素,注入文旅产业,打造特色的发展路径。对旅游地点历史文化的梳理、知名人物足迹的再现以及文化象征意义的凸显等,都能让观光式的旅游成为文化式的旅游,增强旅游的文化感和获得感。重庆市巴南区图書馆利用巴渝文化文献馆的文献资源优势,联合档案馆、辖区内地方文化研究保护机构以及高校等开展“文化旅游云地标”服务平台,梳理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馆藏巴渝文献书目资源,通过统筹整合历史档案、民间文学和地方旅游信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依靠移动互联网,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入融合的统一、创新型网络化服务。

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还通过联合专业机构单位,采用专题项目开发、文旅项目联合建设和乡村振兴旅游项目三方参与等多种合作形式,积极组织和引导巴渝文化专家发掘和研究巴南区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本地特色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相融合,促进研究内容的深化和落地,有意识地将其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所需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09-09-15].http://www.gov.cn/zwgk/2009-09/15/content_1418269.htm

[2]骆 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05):3-6.

[3]周 勇.城市史视域下的城市文化研究——以重庆文化体系为中心的探讨[J].武汉学研究,2019(02):285-302.

[4]骆 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05):3-6.

[5]余楚修.巴渝文化刍议[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3-12.

[6]熊 笃.论“巴渝文化”是贯通重庆古今的主流文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5(06),104-108.

[7]刘豫川,杨 明(铭).巴渝文化[J].重庆历史与文化,1999(1),96-99.

[8]杨 华.从鄂西考古发现谈巴文化的起源[J].考古与文物,1995,(01),30-43.

[9]薛新力.略论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31-33.

[10]黎小龙.“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形成与嬗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71-182.

[11]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01):55-60+73.

[12]孙 辉.地方文献规范编目实践探讨——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9(05):115-119.

(作者单位:1.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

2.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

3.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

猜你喜欢

巴南区重庆市文献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以水魄理顺繁琐的政工人——记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干部赵昌光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