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元话语优化策略探究
2023-09-28刘泽海张玉萍
刘泽海 张玉萍
(吉首大学 a.外国语学院,b.国别与区域营商环境研究所, c.教师教育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他们学什么专业,其写作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其学术成就。为了满足研究生对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需求,英语课程教学应加强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存在词汇、结构、标点符号和谋篇布局方面的诸多问题[1]。因此,学生要写好英语学术论文必须学会恰当使用元话语。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中,研究者较少关注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元话语的使用,而且对元话语与写作质量的关系也缺乏调查研究。鉴于此,调查和了解元话语在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十分必要。本文分析研究生英语议论文中元话语使用情况,探讨他们使用元话语的频率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的关系,最后提出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元话语优化策略。
1 中外学者关于元话语写作能力研究现状分析
1.1 元话语概念界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元话语(metadiscourse)概念的界定,有人认为,元话语是一种基本的语言手段,它有助于作者理清写作思路,向读者清晰地表达观点[2]。在已有文献中,哈里斯(Harris,1959)最早将元话语定义为:“一种理解语言使用的方式,它有助于作者或说话者引导受众理解文本。”[3]海兰德(Hyland, 2005)认为:“元话语是指作者出于帮助读者或听众理解他所写文章或所说话的目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呈现文中的语言是如何处理的。”[4]元话语是读者过滤器,它通过对某一信息进行评论,帮助作者说明他希望读者怎样理解该信息,它向读者揭示作者的意思,呈现作者对文章扩展、引导、澄清和互动的程度和类型。元话语用于说明文本或语篇是如何组织的,也是为读者澄清和简化难懂术语的一种基本策略。换言之,作者有效使用元话语标记,能使读者更易于理解文本。
在元话语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包括关于元话语分类及使用特点、元话语使用与身份构建以及元话语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通过建立小型语料库对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的研究。借助文体类型分析理论,李丹(2016)分析了学术英文论文写作中人际元话语的使用特点[5];关于元话语影响因素,在学术论文中,应该清晰区分元话语表达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区别,使作者和读者之间能有效地交流[6]。通过对比自建的两个元话语在论文摘要使用情况的小型语料库,研究者发现在英语论文摘要部分,非本族语的论文作者以交互式元话语使用为主,而对人际式元话语了解不够深入[7]。
1.2 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及元话语分布的研究
元话语在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使用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就写好学术论文而言,正确运用元话语是基础。研究者调查了研究生学术论文中使用元话语情况,结果发现,参与者使用的交互式元话语多于人际式元话语[8]。同时,国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经验和低经验两组参与者均使用一定数量的交互式元话语,而高经验参与者则使用更多的交互式元话语和人际式元话语[9]。 近年来,以下领域备受关注:一是元话语使用与作文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王琦(2016)发现,学生具有一定元话语知识有助于他们在作文中更好地运用元话语,元话语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10]。二是元话语对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启示的研究。有些研究涉及元话语对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作用的探索,但研究程度不深,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2 元话语模型的主要类型
2.1 元话语的概念
元话语是英语学术体裁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用来协商语篇互动意义的自我反省表达形式,能帮助作者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也能与作为社会成员的读者进行有效交际,它还可以说明作者和读者的社会互动关系。从语言结构上讲,元话语是作者在写作中用来帮助读者连接、组织、解释、评价文本材料并形成观点态度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语言功能上讲,元话语是作者实现文本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和手段,能够表明作者与读者、语篇与语境的联系,帮助作者实现语篇能被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的目的。
2.2 元话语模型的两种主要类型
海兰德(2005)建构了元话语模型,该模型以系统功能语法主要观点为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使用有三种宏观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涉及命题内容,人际功能涉及如何使用语言促进作者与读者进行互动,语篇功能涉及如何使用语言来组织话语。海兰德建构的模型有两种互动模型类型——元话语交互式模型与元话语人际式模型。
2.2.1 元话语交互式模型
元话语交互式模型包含交互元素,交互元素有助于作者命题内容的组织和连贯。海兰德(2005)将学术语篇中的交互式元话语主要元素分为五大类: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回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如表1所示)。五个主要类别中有两个类别包括子类别,以示它们在学术语篇中的特殊功能。过渡标记包含许多元素,主要是连词,它用于表示学术语篇中相对于外部世界的附加的、对比的和相应的步骤。框架标记指语篇边界和语篇图式结构中的条目,包括用于排序、标记语篇阶段、宣布语篇目标和表示话题转移的元素。回指标记产生更多材料,它们有利于读者重新发现作者的目标,回指通过引用语篇其他部分来实现。言据标记是用来自另一篇文章的语言来陈述表达观点的话。语码注释是一种语言标记,为读者清楚地理解作者的首选含义提供额外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下定义。
表1 海兰德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交互式模型(Hyland,2005:49)
2.2.2 元话语人际式模型
在元话语人际式模型中,作者用人际元素表达观点,这些元素包括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我提及和介入标记(如表2所示)。人际元素将读者带入文本论证中,并充分说明作者对命题内容持有的观点。海兰德还使用了韩礼德(1970)的语旨(tenor)想法,它包括作者的声音和立场等概念[11]。海兰德指出,人际元素指的是语篇的语旨,它主要包括引导语篇的人格层次(Hyland, 2005)。人际式元话语模型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和四个附属类别。在表2中,第一种类别模糊语有以下子分类:认知动词、概率副词和认知表达。这些元素表明作者不愿意夸大命题信息。第二种是增强语,包括强调、增量副词、表示确定性和强调命题力量的认知动词。第三种是态度标记,分为以下几类:表示惊讶、力量、重要性和赞同的道义动词、态度副词、态度形容词和认知动词,它们也表示作者对命题信息的评价。第四种是自我提及,包括表明作者在文本中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最后一种是介入标记,它包含第二人称代词、感叹词、祈使动词和必要情态动词。介入标记通过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疑问句和祈使句等子分类,明确地将读者作为文本参与者或话语的重要部分来指代。
表2 海兰德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人际式模型(Hyland,2005:49)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写论文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学术论文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讨论元话语使用频率与论文质量的关系。
3.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运用课堂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数据。湖南某省属高校修读“研究生英语”课程的56位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实施。在样本选择上,以研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文科和理工、医科研究生中抽取,且进行有目的的抽样调查,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接受过严格训练,已达到英语写作的较熟练程度。
3.3 实施过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给参与者布置一个写作任务,具体要求:用不少于五个段落(包括引言段、发展段和总结段),写一篇字数约350—400个单词的议论文,说明为什么研究生课程期末考试采用撰写小论文形式进行。至少提供三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对这个话题所持的立场。为了支持观点,学生可以引用相关的资料,使用表格、统计数据和自身学习经历。
选择要求参与者写一篇议论文,因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会运用较多元话语策略。在数据采集与文本分析方面,项目得到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的支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好一篇议论文后,任课教师将学生完成的论文交给研究人员。在分析文本时,研究人员分析参与者所写的议论文,识别其中包含的元话语标记并将它们分类。为了提高语料库的可靠性,该小型自建语料库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评阅教师逐字手工分析。评阅教师交叉检查参与者议论文中元话语分布的细节。两位评阅教师都有英语专业博士学位,并有十余年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经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参与者在议论文中使用的元话语的总数。然后,对学生使用的元话语标记进行完整检查,以便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的。研究人员确定议论文中使用正确和不正确的元话语,并由复核者反复检查,以确认文中正确和不正确使用元话语的数量。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元话语的使用频率
为了实现调查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元话语使用情况的研究目标,研究者分析了参与者的论文,并识别他们的元话语标记,将元话语标记类型分为10组(如表3所示)。表3显示,元话语中出现频率和百分比最高的三种类型是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和模糊语,频率分别为75、75和68次,占比分别为15.85%、15.85%和14.37%。而出现频率最低的三种类型是增强语、介入标记和自我提及,频率分别为20、30、37次。表3说明在研究生议论文中元话语出现的频率和百分比,呈现研究生在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运用元话语的情况。
表3 研究生在学术英语论文中运用元话语的情况统计表 单位:次、%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元话语在学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正确和错误的情况。在参与者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使用473个元话语标记,其中使用正确的元话语227个,使用错误的元话语246个。表4列出参与者在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出现的元话语的正误数量。
表4 元话语正确的和错误的运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次
表4的数据说明,调查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元话语使用情况的研究目标已经实现。结合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使用的元话语总数和元话语正确和错误数量,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参与者对在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如何使用元话语标记的知识掌握不充分或不理解。因为在参与者书面议论文的19 600个单词中,只使用473个元话语标记。这些发现验证了一些研究者先前的研究结论,如孙莉(2020)发现不少研究生没有接触元话语,也不清楚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以自己的说话方式撰写学术论文[12]。还有一些参与者没有充分利用好诸如回指标记、言据标记、语码注释、模糊语、自我提及等元话语标记。在一些参与者的议论文中,几乎完全忽略其他元话语手段。
4.2 元话语使用频率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的关系
为了检验研究生使用元话语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文章借鉴Nimehchisalem(2010)开发的学术英语论文分析量表对参与者的文章进行归类和分析。该量表是一个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启发式量表(heuristic scale)[13],总分100分,其中写作内容20分、组织结构20分、词汇20分、惯用法20分,综合效果20分。各部分划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根据他们的综合得分,将参与者分为三组:高分组(70—100分)、中分组(40—69分)和低分组(0—39分)。然后,研究人员计算哪组在写作中使用元话语最多,哪组使用正确元话语的数量最多?通过分析56名研究生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元话语的具体情况,得分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高分组,0人;第二类,中分组,16人;第三类,低分组,40人。(如表5所示)
表5 基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表现的得分情况 单位:人、个、%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参与者(40人)得分在0—39分之间,而少数参与者(16人)得分在40—69分之间。这一结果表明,元话语的出现频率与研究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元话语在写作中使用的数量越少,写作质量就越低。从表5还可以看出,16名中分数的学生使用298个元话语标记,而40名得分较低的学生在他们的文本中只使用175个元话语标记。这表明,作者在文本中正确使用的元话语越多,文本的质量就越高。就写作而言,元话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结果也验证了元话语早期到现在的研究成果。元话语是用来说明文本或话语是如何组织的基本资源,为读者澄清和简化难懂的术语[14]。
5 讨论与启示
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阐明得到的启示。
5.1 关于元话语的使用频率
对学术英语论文中元话语使用情况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语言类型中,前两种属于交互式元话语,第三种属于人际式元话语;出现率最低的三种元话语类型都属于人际式元话语。这些说明研究生在使用人际式元话语中存在的困难更大。(2)能否正确使用元话语与元话语使用总体情况存在一定关联:写作质量越好,使用的元话语数量越多,正确率也越高。(3)研究生对人际式元话语的掌握熟练程度不高,在正确使用元话语类型方面,位居前三位的元话语类型中,前两位属于交互式元话语,只有第三位属于人际式元话语;使用正确率最低的三种元话语类型均属于人际式元话语。(4)使用元话语错误最多的几种语言类型与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元话语类型保持一致,说明元话语类型使用得越多可能出现错误也会越多。由此可见,研究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中,使用元话语正确和错误的情形与使用元话语频率高低有正相关,而且他们使用交互式元话语的能力强于使用人际式元话语的能力。
5.2 关于元话语使用频率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的关系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作文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与作文质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对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中分组和低分组作文中所使用的元话语在数量、质量和类型上有差异。中分组参与者使用元话语的正确率比低分组参与者的正确率高出一倍,因此,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与所使用的元话语的类型以及元话语使用量的准确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2)中分组、低分组参与者使用交互式元话语中的过渡标记和框架标记使用频率最高。然而,两组参与者使用人际式元话语中的模糊语和增强语却截然不同,中分组参与者似乎能够平衡使用模糊语和增强语,而低分组参与者使用增强语则不多,这也许是中分组参与者充分意识到以更清晰和精确的方式说服读者的重要性的原因。(3)不同专业研究生使用元话语标记能力没有显著的差异。从元话语两种模型的角度出发,基于对文科研究生和理工、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进行文本分析,这两大类参与者在使用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文科专业研究生更多地使用人际元话语标记,作者主观性强一点;而理工、医学专业参与者则更多地使用交互式元话语标记。
5.3 主要启示: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元话语优化策略
学术英语写作是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的书面表达方式,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学习中,研究生能够掌握学术语篇中元话语不同的表达形式,并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目标。基于本项目的调查结果,本文得出重要启示,为研究生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出具体的元话语优化策略。
5.3.1 牢固掌握元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
元话语主要有交互式模型与人际式模型两种模型。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研究生应该较熟练地掌握相同元话语功能下的不同子分类表达形式,既要熟记这些常用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也要了解它们的主要类属和功能,做到使用元话语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做到学术英语写作时措词地道,文字内容严谨准确,观点简洁清晰,较好实现语篇人际意义。
5.3.2 通过实训操练提高元话语运用能力
元话语的两种模型中,交互式元话语注重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人际式元话语主要表明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引导语篇的人格层次。相对而言,大多数研究生对人际式元话语掌握不熟练,运用不灵活。为此,研究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训操练提高元话语运用能力。在人际式元话语中,模糊语的运用是一个难点。以模糊语的应用为例,解释说明研究生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元话语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是:(1)在文章中找出模糊语,分析文章去掉它们之后所受到的影响;(2)用模糊语解释不确定的观点;(3)以学术期刊某些文章的标题为例,增加或者减少模糊语,分析其固有的确定性和研究范围是否受到影响。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实例分析时,可以有效地掌握模糊语的用法,在分析文章时学会识别教师列出的带有模糊语的命题。然后,去掉文中的模糊语表达,把修改过的文章和原文进行比较。
5.3.3 多方位发挥元话语模型在写作中的优化作用
要积极变革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学习方法,提升元话语策略的优化作用。就课堂学习方式而言,研究生要善于抓住教师授课重点,教师往往会将人际式元话语与交互式元话语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且做到讲练结合,同时要抓住学习要点。从学术英语写作能力训练途径而言,研究生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训练,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互批作文,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互助提高。从课外阅读而言,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元话语语料,在阅读时特别注意文中元话语两种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不断积累相关的元话语及例句,为写作输出提供元话语语言基础。从学术英语写作语料库建设角度而言,研究生可以按照不同学科自建专业英语语料库,也可以与专业任课教师一起共建学术英语语料库,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资源库或专门用途学术英语资源App丰富和优化学术英语写作资源库。
6 结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我国研究生的元话语使用情况,分析其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生使用元话语的频率与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质量呈正相关。换言之,参与者使用正确元话语的数量越多,则论文质量越高。(2)大多数研究生在写作中使用元话语的程度较低,结果导致论文写作质量较低。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我国研究生在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中运用元话语程度不高的现状,这可能正是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质量低下的原因。(3)合理运用元话语有助于习作者为读者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书面文本。教师应该让研究生意识到元话语手段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有逻辑性地表达观点,以提高其文本表达能力。在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训练中,教师还要强调元话语的教学价值和正确使用元话语的重要性。总之,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元话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段,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使用的交互式话语比人际元话语稍微多一些。随着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一定能更加灵活地使用交互式元话语与人际式元话语,使他们与读者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