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量感培养的解读与策略
2023-09-28农赤卫
农赤卫
[摘 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小学生个人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而在这种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量感的认识和培养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顺利落地的关键环节。文章在解读量感相关概念、分析量感培养维度的前提下,提出量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量感;深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0-0084-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的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正是落实如今国家大力倡导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小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观、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不容忽视的两大主体内容,把握好数感和量感对于学通学透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十分关键,这道理和语文、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语感是相似的。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由此可见,量感的认识和培养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抓住这一教育启蒙关键阶段,重视这一阶段学生量感的培养,帮助其搭建起循序渐进的核心素养强化阶梯。
一、量感的概念解读
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及培养量感,首先要厘清量感的概念。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数”与“量”犹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分割。学习数学,不仅要对“数”有准确的把握和认知,初步形成数感,也应当对“量”的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讲述小学阶段学生量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数量与数量的关系、图形与图形的关系,最终表达形式都落在一个“数”上。数是对数量的抽象,而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我们可以通俗地将量感理解为对数量的一种感悟,在小学阶段,这种感悟重点体现在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对距离远近的感知等。相对数感而言,量感更接近感性的认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启蒙教育阶段,他们对量的认识是非常不全面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思考来帮助自身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这也称为经验的累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强化量感来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多元维度帮助学生建立相关活动经验,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养成以定量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量感培养的多元维度
1.度量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自觉感受及掌握、使用度量標准和度量工具,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自觉感受和使用法定的度量单位。
(2)自觉感受和使用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具象的度量单位,并能准确找到两种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将这种联系应用在问题的解决上。这里要着重强调抽象度量和具象度量的不同含义。所谓抽象度量是用抽象出的计数单位测量,如数数、写数、比等;具象度量是利用工具上的计量单位去刻画事物的重量、长度等。
(3)在测量活动中自觉感受度量、度量单位的本质属性及意义,能够恰当运用相应的度量工具来解决遇到的具有数学性质的基础问题。
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度量意识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量感的前提。度量意识不仅对发展学生量感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也体现着小学数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意识,属于数学思想方法范畴,是培养学生量感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思想方法。
2.度量单位
度量单位是培养学生度量意识的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小学数学从厘米、分米、米等单位开始,度量单位就一直出现在量感认知和培养过程中。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视单位量的应用,时常忽略学生对这些度量单位真正含义的认识与理解。学生认识度量单位,往往只是通过简短几行的理论性文字,缺乏自己去“掂一掂”“量一量”的实践性过程。因此,学生对度量单位的认知还只流于表面时,就要开始尝试解决各种度量问题,自然难以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提高。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课堂小测验,让学生能够在测量过程中形成对度量单位的理解。例如测量身边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通过对比长度,学生能够形成度量意识,在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初步建构量感体系。
3.度量策略
小学生处在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帮助他们树立度量意识,理解度量单位,并由此发展他们的量感思维。这一过程既要讲究教学内容,也要注重教学策略。量感的形成和发展与度量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量感的选择过程中实现从表象到基础的运用,实现逻辑判断、数学推理,还能在脑海中深度加工,逐步完善对度量的认识。例如,在关于组合图形面积的求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推测,这就是度量问题的深度分析与思考,这个过程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学生的量感。
小学度量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认知特点制订多样化的学习策略。例如,借助身体感官真切地体验度量的概念,依托生活及课堂周围环境搭建度量认知的情境,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或游戏活动探寻度量的相关理念,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中强化对度量的认识;不断借助挑战型任务和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度量认知到再创造的过程,“建单位”“成量感”“探原理”“创工具”“究误区”“串体系”,最终达到强化量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让核心素养的理念真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
三、量感的培养策略
1.在实际生活中初步形成度量意识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生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其实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而量感无疑是其中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由实际生活出发,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在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转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是度量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阶段着力培养学生量感。在对度量单位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参照,帮助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概念。例如,在教学“升与毫升”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水杯或者形态各异的饮料瓶、矿泉水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各容器切实感知到容积的概念,进而体会到“1升是多少”“1毫升是多少”。
在形成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通过分享生活相关经验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找到估测参照。比如在认识“米”“千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校操场为例进行探究。学生因为经常在操场活动、游戏,已经知道操场跑道的一圈为400米,那么1000米(1千米)的长度就是绕跑道两圈半。由此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经验开展想象:“你走1千米的距离大约需要多少步?”学生在课后可以先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知道自己行走1千米路程大约需要的步数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算出步长,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步长测量校园内某段路或学校周边的某段路大约长多少米。通过这种在生活中找到参照并亲身验证的过程,学生不仅增强了对度量单位的认知,也进一步完善发展了量感。
2.在情境教学中深化度量理解运用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不断深化其对度量的理解应用,教师除了要深入贯彻生活教育理念,还应当联系生活巧用情境教学,对大量情境及案例进行改造,促进可视化教学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领下更为直观地了解量感内容。
情境教学的种类有很多,笔者以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为例简单讲述。首先,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年纪尚小,注意力易分散,对单一枯燥的知识概念接受度低,教师如果不善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很难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究中。以对“容积”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乌鸦向瓶内一颗一颗地投入小石子后,水位不断升高,终至溢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此问题情境由学生耳熟能详的趣味故事引出,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另外,教师要善于打造生活化的应用情境。例如,教学时间单位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构建应用情境“小红今年12岁了,但她只过了3个生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年纪”“过生日”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关注的事情,他们会很容易被吸引,然后去思考、推理、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终发现平年及闰年才是解题的关键,从而对时间单位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让量感真正活跃起来,可以融入日常的生活应用。
3.在逻辑推理中深化度量核心素养
在帮助小学生搭建起基本的量感意识框架之后,教师要通过逻辑推理不断锤炼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初步建立度量意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直接用眼睛观看、用双手触摸、用脚步丈量来达成一个对度量概念的再创造。然而,当学生无法直接通过感知来得到结论时,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让学生测算自己走一千米需要多少步,这是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的,但是面对更大的场地或者学生不能够亲身到达的场地时,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已知某一段路的长度约等于9个400米操场的周长,那么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完这段路?教师可以抛出类似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最终学生会发现这段路虽然不能亲自用脚步丈量,但仍旧可以通过一定的推理来得知走完需要多少步。量感并不是只存在于实践感知中的,逻辑推理思维同样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手段,而这种思维恰巧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的。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抓住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关键启蒙阶段,通过生活参照、情境创设和逻辑推理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巧妙培养学生量感,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借助量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施艷.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3(5):54-56.
[2] 马刚,李萍.搭建渐进阶梯 培养学生量感:以《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平方分米》教学为例[J].山东教育,2023(Z1):84-85.
[3] 刘旭东.丰富数学经历 迈向深层体验:例谈小学生“量感”培养的基本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98-100.
[4] 王剑华.立足核心素养例谈小学数学量感培育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145-148.
[5] 杨小彬.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析:以“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3):51-52.
[6] 唐玲,丘燕飞.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促进数学量感发展[J].辽宁教育,2022(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