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包开窗-右侧胸腔引流术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3-09-28赵堃周艳华高宏郭亚鹏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压塞心包开窗

赵堃 周艳华 高宏 郭亚鹏

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常因创面渗血或活动性出血,引起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1-4]。发生心包积液时,患者常需要实施心包穿刺术或心包穿刺置管术,损伤心肌、冠状动脉,增加感染风险[5]。心包开窗-右侧胸腔引流术(心包开窗术)可减少心脏损伤,避免因心脏压塞而进行二次开胸止血[6],有利于心脏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本研究探讨心包开窗术在预防婴儿CHD 术后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中的安全性和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符合手术指征的145 例CHD 婴儿,年龄<365 d,均在CPB 下手术治疗。

2019 年11 月至2020 月10 月手术的67 例患儿为心包开窗组,采用心包开窗-右侧胸腔引流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 例,室间隔缺损(VSD)49 例,法洛四联症(TOF)5 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3 例,右室双出口(DORV)1 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1 例,主动脉弓离断(IAA)3 例。2018 年10 月至2019 月10 月手术的78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心包-纵隔引流术,其中ASD 7 例,VSD 57 例,TOF 3 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TVC)2 例,TAPVC 4 例,CAVSD 3 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1 例,IAA 1 例。

1.2 手术方法

145 例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CPB 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心包开窗组采用心包开窗-右侧胸腔引流术,开窗部位为右后侧心包,膈神经前方1.0~1.5 cm,心包膈肌反折处,呈倒“T”型,长度1.5~2.0 cm,同时,腋后线第7 肋间胸腔穿刺置入7 F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左侧躯体抬高约10~15°,术后床旁超声严密监测心包、右侧胸腔积液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包-纵隔引流术,在剑突下放置10 F 硅胶引流管,术后床旁超声严密监测心包积液情况。

1.3 随访和观察指标

2 组患儿术后随访2 周、6 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心包开窗组男性36 例女性31 例,年龄(148.93±105.06)d,体质量(6.23±1.73)kg,肺动脉高压43 例;对照组男性35 例,女性43 例,年龄(117.68±87.79)d,体质量(5.60±2.05)kg,肺动脉高压45 例。2 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儿预后情况

心包开窗组均存活,对照组死亡1 例。心包开窗组均未发生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对照组心脏压塞1 例,行床旁二次开胸止血解除心脏压塞;心包积液(中量)2 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2 组患儿均伤口愈合良好,均未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2 周,6 个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 组患儿均无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生长发育无差异。

2.3 2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心包开窗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儿在CPB 阻断时间、CPB 时间、红细胞输注量、总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CHD 发病率占各类出生缺陷疾病首位,CHD在足月活产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6%~0.8%,我国每年约有15 万CHD 患者出生[7]。减少心脏手术后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促进患儿快速康复,是小儿心血管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8]。

婴儿CPB 心脏手术,全身血液肝素化后,常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渗液较多,导致心包积液[9]。同时,婴幼儿心包容积小,对抗心脏压塞缓冲能力差,也极易出现心脏压塞[10]。既往常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存在引流管堵塞的风险,当合并活动性出血时,积血在心包腔内迅速形成血凝块,极易堵塞引流管,致使心包腔内压力骤升[10],需要紧急行心包穿刺术或心包穿刺置管术。随着心脏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定位可减少盲穿的风险,但仍可能出现心包穿刺致死性并发症[11-13]。

本研究对心包开窗术患儿术后左侧躯体抬高约10~15°,且术后床旁超声严密监测心包、右侧胸腔积液情况,确保引流通畅。心包开窗部位为心包引流最低点,“T”形开窗的心包口径大,不易堵塞,积血经心包开窗口进入右侧胸腔,释放了心包腔的压力。同时,积血受肺组织呼吸运动去纤维化作用,变成不凝血,可经右侧胸腔引流管引出,避免进行二次心包穿刺术,确保了CHD 手术的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儿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压塞心包开窗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压力感应导管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发生心脏压塞风险的研究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脏压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浅析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及诊断治疗
清晨别急着开窗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