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鲤城区2022 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分析

2023-09-28张臻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4期
关键词:泉州市传染病居民

张臻平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与卫生服务和社会环境紧密关联[1]。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泉州市鲤城区2022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后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论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22 年泉州市鲤城区15~69 岁的常住居民(居住满6 个月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鲤城区8 个街道的每个街道随机抽取2 个居委会,并收集街道居委会常住人口数;对每个抽中的居委会通过家庭户列表,从中随机抽取55 户,用KISH 表法确定家庭户内15~69 岁的常住人口1 人作为调查对象完成调查。以2021 年泉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2.63%[2]为依据,最终每个抽中的居委会内须至少完成40 户调查,共完成660 份调查问卷。

1.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问卷使用2021 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3]。问卷包括基本特征和健康素养调查。健康素养内容覆盖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 个方面和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6 类问题,共50 题。正确回答≥80%,即≥53 分认定为具备总体健康素养。

1.2.3 质量控制

本研究按标准和要求统一培训调查员和质控员,遵循抽样原则逐级抽取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并当场检查,质控员现场核查并填写质控记录。调查结束后抽取5%的问卷电话复核和查错,不合格问卷超过20%则视为调查工作不合格,需要重新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Excel 2000 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数据的加权处理依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泉州市鲤城区数据,用抽样权重、无应答权重和事后分层调整系数相乘得出最终权重[4]。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常住居民为660 人,其中,男性占45.9%,女性占54.1%,性别比为1:1.8;平均年龄为(45.9±13.2)岁;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83.0%);文化程度者以高中/中专/技校和≥大专为主(64.0%);职业以其他(企业)为主(63.1%);家庭年收入以<20 万元为主(86.2%);调查对象以未患慢性病为主(84.38%)。见表1。

2.2 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具备情况

泉州市鲤城区2022 年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38.7%,其中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是否患慢性病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15~24 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65~69 岁年龄组较低;大专及以上水平较高;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较高,农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见表1。

2.3 三方面健康素养和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情况

结果显示,泉州市鲤城区2022 年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48.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1.9%)、基本技能(44.0%);六类问题健康素养方面,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72.4%)、科学健康观(59.9%)、健康信息(52.5%)、慢性病防治(38.6%)、基本医疗(31.4%)和传染病防治(26.4%)。见表2。

2.4 健康素养答题的正确情况

结果显示,答题正确率低于60%的题目有10题。其中,关于肝脏描述的正确率最低(29.5%),低于50%的题目还有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40.6%)、对药品标签上印有“OTC”标识的理解(46.3%)和吃大豆制品的好处(47.1%)。见表3。

表3 居民健康素养答题的正确率情况

2.5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将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作为因变量(具备=1,不具备=0),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选项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和表5。

表4 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与赋值

表5 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泉州市鲤城区2022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8.7%,高于2021 年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0.70%)、东部地区(30.40%)和中部地区(23.83%)[5]的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6-9]。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素养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15~24 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65~69 岁年龄组素养水平最低。这与中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较低等有关。年轻人对新事物、新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度都较高,而随着年龄升高,老年人因机体生理原因记忆减退,同时易受长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0],造成年龄越大健康素养具备率越低。同时,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在获取、理解、掌握健康信息方面比较积极和主动。调查发现,男性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女性,与其他一些研究的结果一致[11-12]。女性是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其健康素养的提升对整个家庭及社会均具有深远意义。建议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若干妇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强化对女性居民的健康素养干预,促进健康素养的提升。

调查对象对“肝脏的描述”“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对药品标签上印有OTC 标识的理解”等10 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低于60%,这提示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点的宣传教育。

三方面健康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基本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人数低于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和基本技能的人。这提示居民从健康知识到健康行为的转化率较低,健康知识未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同其他一些研究结果一致[13-14]。相关研究表明,行为形成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受到社会、生物、心理等影响[15]。提示应加大力度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提升健康技能水平,促进三方面健康素养的均衡发展。六类健康问题中,安全急救、科学健康观和健康信息这三个方面的素养水平较高,而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较低,与孙文君[16]等、付俊丽[17]等相关调查一致,并且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2021 年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27.60%[5]。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与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居民传染病应对能力和防控水平的综合体现[18]。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能有效提高居民传染病防控能力,应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综上所述,泉州市鲤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已达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但各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都有待提升。今后还需继续结合健康促进区和慢性病防控示范区的创建,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并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以全面均衡地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泉州市传染病居民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石器时代的居民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不贵 泉州市医改确定四个主攻方向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