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虹口区2018—2022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28李小婷亓小燕袁小燕储沁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4期
关键词:虹口区人群居民

李小婷,亓小燕,潘 隽,袁小燕,储沁怡

健康素养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2]。《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2 年和2030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32%和40%”的目标[3]。本研究根据2018—2022 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上海市虹口区15~69 岁的常住居民,包括在当地居住或寄宿6 个月以上的亲戚朋友、家庭保姆以及其他外来人口。2018—2022 年共调查9 083 人次。

1.2 调查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样过程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虹口区8 个社区均纳入抽样范围。第二阶段:在每个社区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的随机抽样法抽取居委。第三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法,在各居委抽取家庭户。第四阶段:按KISH 表在每个家庭户抽取1 名调查对象。2018—2022 年中每年的实际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2 400 份、2 160 份、1 802 份、1 440 份和1 281 份。

1.2.2 调查方法

使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其中2018 年使用纸质问卷、2019—2022 年使用平板客户端电子问卷作答。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完成,如果不能独立完成问卷,则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询问作答。问卷Cronbach’sα为0.931,分半效度系数为0.808[4]。

1.2.3 评价和标准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判定具备健康素养的标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被判定具备健康素养。

5 年累计增长量(%)=2022 年健康素养具备率-2018 年健康素养具备率;

1.3 统计学处理

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管理平台整理数据,并使用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8—2022 年总计有效调查9 083 人,各年分别调查2 400 人、2 160 人、1 802 人、1 440 人 和1 281 人。其中,男性有3 977 人(43.79%),女性有5 106 人(56.21%);年龄以55~69 岁为主(54.59%);文化程度以高中/职高/中专为主(33.82%);职业以其他企业人员为主(46.21%);家庭年收入以10~<20 万元为主(47.77%)。见表1。

表1 2018—2022年虹口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样本的基本人口学特征[n(%)]

2.2 虹口区居民2018—2022 年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虹口区居民2018—2022 年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6.46%、30.74%、35.85%、37.85%和40.28%。5 年累计增长量为13.82%;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16.18%、16.62%、5.58%和6.42%;平均增长速度为11.08%。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呈现上升趋势(χ2MH=100.616,P<0.05)。

居民基本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两个方面的素养具备率5 年累计增长量分别为29.26%和9.41%,呈上升趋势(P<0.05);基本健康技能波动较大,2022 年与2018 年相比较,此方面素养具备率呈负增长。在六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科学健康观和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传染病防治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的具备率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2。

表2 虹口区2018—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变化情况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比较,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15~34 岁)、中年组(35~54 岁)、老年组(55~69 岁)各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比较,初中及以下、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农民及其他、工人和其他企业人员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年收入比较,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n(%)]

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除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农民及其他人群、家庭年收入<5 万元的这三类人群外,其他组别的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呈增长趋势(P<0.05)。见表3。

2.4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是否具备总体健康素养为因变量(0=否,1=是),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选项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2022年虹口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虹口区居民2018—2022 年健康素养具备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与同期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基本持平[5-6]。近年来,虹口区围绕“健康上海”“健康虹口”建设,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持续推进健康城区建设,为居民营造可及的健康生活环境。通过健康科普讲师授课、健康素养知识进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大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本研究结果反映了虹口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阶段性成效。

本研究发现,居民基本健康技能和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素养具备率较2018 年相比出现下降现象,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监测结果相似[7-8]。这提示在不断推进健康教育及健康素养促进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储备,用知识理论来指导健康技能提升,从而助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在传染病防治方面,虽然近几年增长速度不明显,但整体具备率保持在30%以上,与上海市其他城区相近[9-10]。虹口区2018 年传染病素养具备率最高为51.25%,2019 年较低,2020 年之后又明显提升。原因可能是在2019 年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有所降低,而后经历新冠疫情暴发,整个社会加大对传染病知识的科普宣教,从而提升了相关素养水平,这与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相似[12-13]。

国内多项研究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不全相同,有职业、年龄、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等[14-15]。本次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和职业是虹口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以往研究证明文化程度成为限制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短板[16]。这可能是因为健康素养是一种知识关联性能力,文化水平越高,人群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更强,健康素养具备率也就越高。提示通过教育途径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措施。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可能与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环境不同,对健康的认识、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相应的卫生服务也不同有关[8]。另外,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其就业环境及层次较高,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越多。因此,加强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改善职业人群工作环境,也有利于健康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虹口区居民2018—2020 年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在今后工作中,应依托虹口区创建文明城区、健康促进区的大背景,创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方法,有效运用新媒体,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及干预措施,以引导居民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虹口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虹口区人群居民
送快递
在逃犯
石器时代的居民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虹口区发改委到黄浦区调研建筑节能工作
向阳 向上 向善——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第三小学培育新时代好队员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上海虹口区孕前妇女TORCH三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