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评价
2023-09-28吴立惠
吴立惠
(罗甸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贵州 黔南 550100)
异常子宫出血属于妇科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非孕妇和围绝经期妇女中,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周期长、月经不规律、出血量多等症状,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构成不良影响,治疗不及时还会诱发贫血、感染等并发症[1-2]。该病还会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导致其早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子宫内膜癌变,继而威胁生命安全[3]。所以,及早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与规范治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就本院妇产科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过程及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照分析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目的在于了解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促进临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促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继而提高疗效,提升生活质量。详细内容见下述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罗甸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于2021 年1 月—2023年6 月诊治的80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年龄32~59 岁,平均(46.67±8.59)岁;体质量指数20~26 kg/m²,平均(23.15±1.06)kg/m²;子宫出血时间7~39 d,平均(21.55±6.15)d;出血严重程度:轻度17 例,中度40 例,重度23 例。
纳入标准:①检查资料完整;②年龄32~59 岁;③经临床症状、妇科检查怀疑为异常子宫出血,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周期长、月经不规律、出血量多等症状;④一般状况良好;⑤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严重贫血;②主要脏器的严重疾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⑤凝血功能障碍;⑥精神疾病;⑦因激素引起的子宫出血;⑧妊娠、哺乳期妇女;⑨其他妇科疾病;⑩依从性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以及宫腔镜检查。
阴道超声检查:嘱患者在检查前排空膀胱,于膀胱截石体位(两腿屈曲)下进行检查。运用飞利浦IU22 型B 超诊断仪,线阵或凸针探头,探头频率为3.5 MHz。探头涂抹适量耦合剂,套好避孕套,置于患者的阴道后穹隆部位。常规扫查子宫及其附件,包括横向、纵向、斜向扫查,尽可能完全展现各个检查部位,检查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子宫(位置、轮廓、3 个切面大小、双附件回声)、子宫内膜(形态、质地、连续性等)、内膜血流(分布、大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情况。
宫腔镜检查:术前对患者进行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嘱患者检查前禁食8 h,检查前30~60 min 使用米索前列醇0.2 mg(置于患者的阴道后穹隆部位)进行宫颈软化。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麻醉生效后(静脉麻醉),使用探针探查宫腔深度与方向;使用膨宫液0.9%氯化钠溶液灌注于宫腔内,速率为每分钟200~300 mL,以膨开宫腔,压力保持在80~120 mmHg。运用直径4.5 ram 硬管型宫腔镜,置入宫腔镜前先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宫腔,在子宫壁能够清晰显现后使用小号刮匙刮宫颈管一周,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然后用4 至8 号扩宫条慢慢扩宫后,匀速慢慢将宫腔镜置入患者宫腔内,使其抵达宫腔底部,待宫腔压力适宜后开始进行检查。适时转动镜头,从子宫底、宫角到宫颈口观察子宫各壁宫腔,认真探查宫腔形态、颜色、赘生物、内膜厚度、输卵管开口、宫角深度、有无粘连等情况,发现异常后行局部细致扫查,并给予行诊刮术,手术结束后再次探查宫腔情况,没有特殊情况后边退出镜管边观察宫腔、颈管情况,术后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嘱患者1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1.3 病理学诊断
明确存在病变后,对病变部位予以活检,留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参照《妇产科病理学》的相关规定,结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1.4 观察指标
(1)分析病理学诊断结果:统计不同疾病类型的构成比,包括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
(2)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患者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率。
(3)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纯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效能,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80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中,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的构成比最高(36 例,45.00%)。见表1。
表1 80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
2.2 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疾病类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P<0.05),见表2、表3。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表3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n/m)]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P<0.05),见表4、表5。
表4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单位:例
表5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诊断效能比较[%(n/m)]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P<0.05),见表6、表7。
表6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单位:例
表7 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指经期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频率和正常月经不同的子宫出血[4]。该病多因子宫出现结构性变化所致,其影响因素较多,常见如内分泌功能障碍、性激素水平异常变化等,具体病因复杂,包括器质性病变、功能失调或医源性因素,如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5-6]。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人工流产、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该病的出血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大,会给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应及早诊治[8]。
从诊断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包括症状体征观察、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9]。传统诊刮术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为盲目性操作,操作者不能观察到宫腔内部的实际情况,只凭感觉操作,易出现病变组织不完整刮除的情况,且该检查方法对子宫腔的损伤较大,易子宫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其依从性较差[10]。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检查的应用最为广泛,可采取经腹部或经阴道进行检查,其中经阴道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检查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子宫、盆腔等器官的全状及微小结构,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且该项检查无创、无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分辨率高,易被患者接受[11-13]。但不足的是,该项的特异度不高,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漏诊,会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14-15]。
宫腔镜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实际情况,包括具体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病因以及严重程度的判定,继而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16-18]。必须一提的是,该项检查能够实现检查与治疗的同步,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后,能够直接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有效避免了二次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同时也能缩短患者的疗程,减少其住院时间。检查过程中,还能通过监视屏与摄像系统的连接,获得宫颈管与宫腔内部的影像资料,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该项检查也有不足之处,其为有创操作,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对于良性病变患者而言,存在过度诊断的嫌疑。
本研究结果显示,80 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中,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的构成比最高(36例,45.00%),提示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应加强对该病因的筛查,以获得更快、更准确的诊断。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非特异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单纯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且能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诊断效果能更高。
综上所述,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能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检出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