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A 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参数分析
2023-09-28逯冬之刘斯咪通信作者
逯冬之,刘斯咪(通信作者)
(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急性脑梗死发病是由于脑血管血流供应突然中断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狭窄、阻塞的重要病理基础[1]。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导致粥样斑块或内膜纤维化形成,可造成管腔变窄及管壁变硬,使得脑部血流灌注异常,最终引发脑梗,并损伤中枢神经系统[2]。早期筛查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是预防和阻止脑血管进一步狭窄或闭塞的重要途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直观地观察到脑血管的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3]。但DSA 属于有创操作,可重复性差,难以成为常规的诊断方式。近年来,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因其无创性,能够清楚地显示管腔内斑块的部位、形态,并能通过测量计算斑块的范围、狭窄程度及密度,为脑血管狭窄的检查开创了新时代[4]。本研究旨在分析多排螺旋CTA 检查在脑梗死并存脑血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 年5 月—2023 年5 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并存脑血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56~78岁,平均(66.24±4.53)岁;发病到入院的时间1~18 h,平均(14.16±1.41)h;合并高血压39 例,合并糖尿病33 例,合并高血脂28 例。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②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③年龄18~80 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15 分;⑤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平稳;⑥碘过敏试验为阴性;⑦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心源性脑梗死;②动脉瘤引起的脑卒中;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脑出血;⑤有重型颅脑损伤;⑥近2 周内有外科手术史者。
1.2 方法
DSA 检查:检查仪器为Philips Allhra Xper FD20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Seldinger 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导于椎、颈动脉,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150 m L 造影剂,椎动脉流率2 m L/s,流量5 m L;颈动脉流率4 mL/s,流量8 mL;5 s 内选择200°旋转造影,椎动脉流率2 mL/s,流量12 mL;颈动脉流率4 mL/s,流量16 m L。获取感兴趣区,观察血管病变、轮廓、血流走行情况。
多排螺旋CTA 检查:检查仪器为西门子Definition As 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头颈部CTA,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顶至颅顶,扫描方向自足侧向头侧。扫描参数:管电流12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4 mm,矩阵512×512,螺距1.2 mm。ROI 感兴趣区置于降主动气管分叉下1 cm 水平,阈值常用120 HU。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及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静脉注射370 mg/mL优维显对比剂,剂量50~70 mL,注射速率4.5 mL/s,注射完后再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将所有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包含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使用系统测量工具测量斑块范围,计算斑块血管的现在程度,分析斑块的分布和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分级:Ⅰ级:无狭窄;Ⅱ级:狭窄程度0%~<30%(轻度);Ⅲ级:狭窄程度30%~<70%(中度);Ⅳ级:狭窄程度70%~<100%(重度);V级:狭窄程度100%(完全闭塞)。
1.3 观察指标
以D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 与DSA检出血管狭窄数量、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及测量的血管狭窄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狭窄数量
DSA 检出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数量共655支,CTA 检出646 支,符合率为9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A 与DSA 检出的血管狭窄数量对比[n(%)]
2.2 血管狭窄程度
DSA诊断Ⅱ级狭窄血管357 支,Ⅲ级狭窄血管161支,Ⅳ级狭窄血管116 支,V级狭窄血管21 支,CTA 诊断Ⅱ级狭窄血管350 支(准确率98.04%,漏诊率2.00%),Ⅲ级狭窄血管159 支(准确率98.76%,漏诊率0.63%,误诊率0.63%),Ⅳ级狭窄血管116 支(准确率100.00%),V级狭窄血管21 支(准确率100.00%)。见表2、表3。
表3 CTA 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单位:支
2.3 血管狭窄直径
DSA 检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血管狭窄直径与CTA 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CTA 与DSA 检出不同血管狭窄直径对比(,mm)
表4 CTA 与DSA 检出不同血管狭窄直径对比(,mm)
3 讨论
DSA 具有分辨率高、三维立体图像、图像清晰等优点,可直观显示血管形态结构、病变血管狭窄范围及程度,为狭窄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DSA 虽一直是“金标准”,却因其有创性、可重复性差等局限性应用范围相对狭隘。相比DSA,CTA 无创伤性,检查费用低。研究所用的128 排螺旋CT 扫描仪具有快速获取数据能力、计算机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能够实施3D-CTA,对原始数据进行MPR、MIP、CPR、VR 等多种重建,在短时间内获得质量较高的血管图像,原始图像可反复处理,这种扫描方法与独特的成像特点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所不能达到的[6]。
本研究结果显示,DSA 检出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数量共655 支,其中Ⅱ级狭窄血管357 支,Ⅲ级狭窄血管161 支,Ⅳ级狭窄血管116 支,V级狭窄血管21 支。以DSA 检出结果为“金标准”,CTA 检出脑血管狭窄数量为646 支,符合率为98.63%,其中诊断出Ⅱ级狭窄血管准确率为98.04%,Ⅲ级狭窄血管准确率为98.76%,Ⅳ级与V级狭窄血管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说明多排螺旋CTA 诊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数量及狭窄程度的准确率较高。郭燕等[7]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DSA 检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血管狭窄直径与CTA 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排螺旋CTA 测量血管狭窄直径较为精准。梁佐堂等[8]研究显示,多排螺旋CTA 与DSA 测量血管狭窄直径的结果无差异。
多排螺旋CTA 中MPR 技术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可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曲面图像重建,消除所选平面以外的像素重叠,避免伪影影响。MIP 技术对深层结构显示具有优势,可观察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成像,并能在偏程中对表面阴影组织自动减影[9]。MIP无阈值依赖,能够保持血管的连续性,精确识别血管腔内的对比剂、更好地显示血管的狭窄程度、血管壁上的钙化。CPR 技术对扫描体位无特殊要求,图像质量接近轴位图像,因此显示血管的连贯性强,视野更广。对夹层范围、附壁血栓与管腔的关系显示甚佳,能较准确地获取血管狭窄程度、受累长度等病变信息。CPR 还可跟踪血管走行,将血管结构的整个长度显示在一幅图像中,避免病变血管折叠出现漏诊[10]。VR 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像素内各个物质的百分比,不同组织间显示为不同的灰度,较好地反映血管腔内及血管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VR 还可通过三维显示重叠的血管,使前后立体感增强,解剖关系更容易辨认。由此可见,MPR、MIP、CPR 与VR 之间可形成优势互补。联合应用以上多种重建方法,能够更直观、立体地判断病变血管的位置、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A 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其对血管狭窄的数量、程度、直径等参数测量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