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3-09-28王子鸣高兴成王伊果管淑波
王子鸣 高兴成 王伊果 管淑波
(1.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2.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工匠精神在社会风尚构建以及高校人才工作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1]。信息类大学作为培养优秀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为国家信息技术水平提升作出了贡献。2017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加快落实新工科建设工作,新工科建设并不是只是做好工科和理科的专业建设,还需要工匠精神培育作为支持,以提升新工科建设成效[2]。对信息类大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不仅可以实现人才工作的深化推进,还可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水平,完成新工科建设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优质的信息类专业人才。
一、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分析
1.秉承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工匠精神中,要求我们面对工艺品或是在制作产品过程中,要能够做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心无旁骛[3]。而身为信息类大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也要秉承这种学习态度,这也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修养的基本要求。信息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践任务或是论文写作,都应当拿出这种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在落实工匠精神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端正自身的求知态度。
2.追求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都要追求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只有让追求完美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可以潜心于学习、工作和专业研究当中,不会被浮躁的氛围所影响,可以抵御各种诱惑与前进路上的孤独感,以执着、认真的态度来追求学习、工作中的极致与生活中的极致[4]。这不单是对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要想力求完美,必须要关注细节,追求卓越,保持精益求精,才能让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
3.践行知行合一的价值观
工匠精神是大学生价值观实现的一个实践载体,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实现需要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工匠精神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以此实现成长进步[5]。对于工匠而言,其从学徒阶段就要秉承虚心学习的态度拜师求艺,在掌握有关技艺与工具的使用方法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身为信息类学生,更应当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二、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1.大学生很少关注工匠精神有关内容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尤其是信息类大学生,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会关注工匠精神的有关内容,且大学生普遍不知道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大多是在网络中看到有关词汇,或是在电视中听到有关字眼。他们很少会关注到时事政治有关内容,对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讲座不够重视,认为其对于自己专业知识与能力发展并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大多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或是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不会自主去了解和接受思政的有关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大部分信息类专业教师自身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就非常有限,难以在专业知识讲解中融入工匠精神。由于信息类大学生接触到工匠精神有关内容的机会有限,使得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2.工匠精神与信息类大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就实际来看,信息类大学生的生活中很少看到工匠精神的“身影”,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缺少工匠精神氛围。且工匠精神在近几年才被大众所重视并弘扬,且该精神大多集中在手工制造业当中,很少会进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亲自体验什么是工匠精神。由于工匠精神与信息类大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使得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开展并不理想。
3.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低
当前信息类大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并不高,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或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其刚步入到新的环境,且大学管理相较于高中而言相对松弛,在没有教师和家长过多约束的环境下,学生身心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再加上信息类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松散,积极性较差,很难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进入到大三和大四阶段,学生还需要面临实习、找工作或是考研的压力,此时学生的学习大多具有功利性,只是为了毕业、考研或是工作而学习,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信息类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了解并不多,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以消极、应付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一些信息类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工匠精神并不匹配,没有必要学习,正因为这种态度使得其在面对工匠精神时也无法做到主动认同,学习缺少主动性。
4.信息类课程缺少工匠精神的融入
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主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这也使得大部分教师认为工匠精神培育就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与专业课程没有关系。但是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课程形式化严重,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有限,使得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理想。再加上信息类专业在开展课程设置以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并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导致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三、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建议
1.提高信息类专业教师工匠素养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引领者,其工匠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所以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工匠素养。身为信息类专业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让自己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学生通过教师领悟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此外,高校也应当重视教师工匠素养的培训,定期组织信息类专业教师学习工匠精神价值内涵,确保教师能够对工匠精神有着全面、深层次了解,只有提高教师的工匠素养,才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工匠精神培育措施,在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调整信息类专业课程结构
当前高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这种形式,但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开展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时,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落实,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领悟工匠精神内涵。为此,需要确保工匠精神能够与信息类大学生培养工作相契合,在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实施于多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通过对课程结构设置作出调整、转变教学方式、重设学生考核评价等方式,让工匠精神能够落到实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不仅要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这一工匠精神培育主阵地,还需要发挥信息类专业课程以及公共课程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价值作用,确保工匠精神能够渗入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让工匠精神培育与信息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实现有效融合,以构建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提升工匠精神教育成效。在教学模式方面,需要转变当前课堂教学方法,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转变过去单方面知识传授的情况,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达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多媒体、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引入工匠精神有关内容,拉近工匠精神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认同,为工匠精神培育奠定基础。在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方面,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就要转变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都纳入评价当中,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为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而助力。
3.在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
对于信息类大学生而言,只对他们开展工匠精神理论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确保信息类大学生能够将工匠精神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就需要开展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工匠精神的内化。为此,信息类专业可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或是创新竞赛等等,在实践活动当中用工匠精神要求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或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也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品质的内化,所以要重视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以帮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4.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会对学生价值观念与素养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也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方式。要想实现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目标,还需要让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环境当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思想价值观的浸染,进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在闲暇时间利用校园广播来播放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故事,也可以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演讲比赛,或是邀请杰出的艺术家来学校举办讲座,通过讲述工匠精神有关故事或是多样化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氛围隐性教育的作用下,让学生更加认可工匠精神,并以具备良好工匠精神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最终完成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目的。
5.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自我涵养
工匠精神无论从提高教师工匠素养,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以及营造工匠精神的环境,都是从外部因素培养信息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应该有外部因素的促进作用,内部因素在信息类大学生工匠培育中也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信息类大学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加强马克思劳动观、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相关理论的学习,用多种形式和载体进行劳动教育实践,强化大学生自身对工匠精神的认同,让大学生真正做到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对于学生学习态度、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今后成长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然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其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但是就目前来看,信息类大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并不高,且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持。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要转变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做好教师队伍工匠素养培训工作,并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开展以及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切入,让工匠精神培育真正落实到信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当中,让大学生在多样化实践活动中实现对工匠精神理论的内化,并在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不断要求自己,并作为今后学习与成长道路上对自己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强国梦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