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权的“家中天使”:哈代小说的婚姻财产法批判

2023-09-28薛青浙江农林大学杭州311300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
关键词:托马哈代维多利亚

⊙薛青[浙江农林大学,杭州 311300]

19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先后创作了《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博家的苔丝》和《儿子的否决权》等佳作。这些作品大多描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南部底层农民的爱情、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生活,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转型在对底层人们的冲击。随着“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西方学者在20 世纪末开始关注哈代小说凸显的英国19 世纪司法改革、法律术语、法律事件和法律思想,并从中探究作者创作意图。例如,威廉姆·A·戴维斯(William A.Davis)采用维多利亚时期刑法研究苔丝悲剧命运。①吴笛教授在《哈代新论》中采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司法判例分析苔丝失身事件。②

以往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杀人、强奸等作为小说主要情节的刑事大案上,而对小说中婚姻法、财产法、教育法等作为隐性压迫的法律细节关注较少。但这些细节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普通人法律处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导致犯罪的根本原因,这往往是维多利亚的重要社会问题和法律急需改革的领域。鉴于此,本文拟在“法律与文学”的跨学科视角下,将哈代小说置于维多利亚法律时期英国司法改革语境中,以当时婚姻财产法探讨女性在日常生活、嫁妆归属、亡夫遗产继承方面遭受的不公平,并以此对维多利亚时代“家中天使”的神话进行反讽。

一、“家中天使”与婚姻财产法

“家中天使”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对女性的美誉。该称呼是艾利斯(Sarah Stickney Ellis)等人继承18 世纪福音派运动对女性的认知,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特征,对已婚女性提出的“一系列女性行为指南”。它强调女性要坚守温柔顺从、端庄缄默、无私奉献的美德;在婚后要“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生儿育女,照料家人,”积极营造温馨典雅的家庭氛围;主流社会还宣扬“美德有报”。③“天使”是男性对女性尊重和赞美;并且这种赞美被裹挟在“绅士和淑女”的行为规范中,构成一幅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美好幸福的图景。这在舆论上确实提高了女性声望,但女性真实的处境令人深思。众所周知,法律是社会文明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不同于道德谴责和宗教规劝,法律惩罚是由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是现代社会中最强有力的权利保障工具;被法律认可的权利才会获得法律强有力的保护。但令人深思的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法律并未给“家中天使”兑现“美德有报”的承诺,赋予法律权利,特别是自由权、生育权和财产权等公民基本的法律权利。

正如英国著名法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在《论妇女的服从》指出的那样“妇女生而就无资格,这是现代立法中唯一事例”④。这说明占据人类一半的女性,因出生的性别而被法律压迫,且这种原因是无法通过个人后天努力而改变。在英国法律传统中,女性无主体资格,只是法律的客体;她们与物体一样,只能被他人占有。结婚前,女性是父亲的财产;结婚后,她与丈夫被视为一体,因而她的一切皆归于丈夫所有,包括她们的身体、财产和自由。如果妻子出现任何严重的不端行为,法律法院会允许丈夫限制妻子的自由。例如,1840 年,一个妻子威胁说要离开丈夫,而丈夫则有权把她当成囚犯关在房屋里,甚至可以使用暴力。⑤法律还规定已婚妇女不能拥有财产,包括她的嫁妆、劳动所得,甚至在这种男权法律体系中,孩子的抚养权也属于父亲,母亲并没有孩子的抚养权。当时轰动一时的罗琳·诺顿(Caroline Norton)案就是属于此类。罗琳状告丈夫虐待,但法律并未惩罚他虐待妻子的行为;相反,妻子状告丈夫这一事件触怒了丈夫;作为报复,丈夫禁止妻子见到她的孩子。这种不人道的法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这种不满。这时,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就成了绝佳的媒介。小说经报纸连载,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狄更斯、司各特等作家都是这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而哈代批评只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在维多利亚小说家中,哈代是为数不多的担任过治安法官的作家,他具有多年的司法经验。1884 年8 月,哈代被任命为多切斯特的地方法官(the bench of magistrates)。1886 年,他担任了威塞克斯的治安法官。哈代对法律的质疑源自于年少时期的创伤。弗洛伦丝在回忆录中写道,哈代14 岁时,在家乡围观了一次绞刑,这引起了他对法律的质疑。后来他每谈起这件事时,玛莎·布朗黑色的潮湿的裙子在心头挥之不去。学者克里斯汀·布雷迪(Kristin Brady)在研究哈代传记后,发现哈代常把法律技巧转换成文学技巧;他常常“在叙述不显眼的地方频繁使用法律术语”,这是“邀请读者(扮演法官),让他们像在法庭上一样分析小说中的事件”。而哈代小说“是哈代1884 作为太平法官的经历以及他在1890 年在伦敦警察法庭时的观察的结果。⑥他塑造温柔善良的托马茜和苏菲,这些女性虽然不像苔丝,遭遇强暴杀人等重大悲剧,但她们却受困于婚姻财产法制造的隐秘困境中。

二、日常零用的难堪

哈代借《还乡》中男主角多林的口,说出男女关系的本质。多林说:“女人永远满足于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附属地位上;而男人一心只想营造出一个自己的星球。”⑦现实中,妻子需要购买食品、茶叶等家庭生活必需品;而丈夫常通过拖延、拒绝、减少支付而让妻子难堪。在《还乡》中,托马茜“温柔可人”“贤惠沉静”,是标准的“家中天使”,甚至连浪荡公子怀尔德夫都对妻子的美德赞不绝口。但即便如此,怀尔德夫还是不愿意给她“几个几尼”。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底层女性可外出做工,与丈夫一起养家糊口;而中产阶级女性若外出工作,就被认为有失体面。因此,托马茜的钱袋常是空空的。但这种痛苦是隐秘的。最后,经济拮据的托马茜只好向姑妈约布赖特太太求救,她“难为情”地给姑妈倾诉:“我需要一些钱,他一点钱都不给我”;“或许,他不给我钱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姑妈听后认真地告诫托马茜:“应该让丈夫知道。”姑妈意思很明确,赡养妻子和家庭是丈夫的基本义务。但托马茜立即反驳,说她已经向丈夫提过多次,但丈夫并不理会她的要求,“上礼拜提起过”,但又被丈夫“不记得”;因此她“不高兴再向他开口”。托马茜回家后,又遇到了经济难题。表兄多林将结婚,托马茜需要为表兄的婚礼准备礼物,这又是一笔的支出。于是熟悉丈夫习性的托马茜还是“不敢向丈夫开口提钱的问题”。这是婚姻中女性的典型代表,是维多利亚时期中已婚女性在财产方面遭受隐性压迫的真实写照。已婚女性虽被奉为“家中天使”,但在婚姻财产法中,她们并无财产权,只能依附丈夫,受丈夫的控制和压迫。

三、消失的嫁妆

劳伦斯·斯通详细地研究了英国的嫁妆制度。他指出英国婚姻中的嫁妆与印度类似,女性结婚时,新娘父母要给新郎父母巨额嫁妆,希望女儿在新郎家被关照。在英国传统中,女儿出嫁时,父母会给她准备一笔嫁妆,这是女儿在丈夫家庭中的经济保障。嫁妆本是新娘父母为新娘准备的,但女性在法律上与丈夫是一体的,因此这笔钱的所有权也最终属于丈夫。这就像琳达·科利(Linda Colley)在《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 年》中提到的“依照法律,她本人必要的衣物饰品也不是她的财产”⑧。托马茜的姑父生前曾给她准备一份嫁妆,这笔嫁妆数量不大但着实重要,但托马茜最终还是失去这份弥足珍贵的嫁妆。小说中,托马茜姑妈反对这桩婚事,拒绝出席婚礼,这笔嫁妆一直未能给到托马茜。

后来,约布赖特太太得知托马茜很难从丈夫那里“要到钱”,也没法到“花落村”。她也担心,如果托马茜的丈夫发现了这笔钱,肯定会从她“纤弱的手里把钱拿去的”。最后她委托克里斯廷·坎特把钱带给托马茜。在途中,坎特遇到了狡诈的怀尔德夫。怀尔德夫猜到了真相。他认为根据法律,这笔嫁妆本来就是他的;但约布赖特太太不“把他妻子的财产交给他”,这是不信任他。为了向约布赖特太太表明“她侄女的丈夫是她侄女的钱财最好的保护人”,他决定略施小计,把这笔钱弄过来。于是他设了计谋,让坎特用这笔钱作赌注,与他赌博。坎特也认为“我用了一个结了婚女士的钱去赌”,如果她丈夫赢了;那也是把“她的钱还到了合法拥有它的人的手里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坎特明白托马茜的嫁妆也是属于她丈夫的;但是基于农村人自然的正义感,他也认为这种规定不公平的。因此,当他输掉了所有嫁妆时,他发现那一百个几尼已经进了怀尔德夫的腰包,他愤怒地骂怀尔德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

四、遗嘱的控制

丽贝卡·欧文认为《儿子的否决权》是“哈代写得最好的小说”,但值得深思的是,小说最初的名字是《生活的小讽刺》⑨。哈代借此“讽刺”不公平的法律。小说中,女仆苏菲是“男人所能得到最好的太太”。但这场婚姻的另一层含义是:19 岁的苏菲嫁给了比她大21 岁的牧师,她通过婚姻向中产阶级流动。为防止财产落到了妻子手中,丈夫在死后可以根据法律继续控制财产。于是,丈夫死后,苏菲“除了自己可怜巴巴的一点点收入,丈夫的一切财产都与她没关系”,因为丈夫事先就“把一切事物都交给委托人了”。

妻子有继承亡夫财产的权利。例如,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结婚,这也是出于继承法的考虑。根据英国的继承法,王后有王位继承权;而妻子的一切都属于丈夫。因此,老王死后,寡居的王后乔特鲁德有权继承王位;但当她再婚时,她的所有财产(包括王位)将归属丈夫。维多利亚时代,底层人民向上层流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婚姻。于是,1833 年的《嫁妆法案》规定丈夫可以禁止他们的寡妇获得嫁妆,或者在遗嘱中规定再婚的寡妇会失去前夫的财产。该法律实际上允许丈夫让妻子一无所有或者只得一点。当时社会上流传一个故事,丈夫在出走之前对妻子说:“这所房子居住权和家具可以全部归你。” 这种精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使用的方式,在英国屡见不鲜。在《贝妲的婚姻》里,为防止财产落入儿媳贝妲手中,婆婆去世时,以遗嘱的方式将家产留给了侄子,而贝妲只获得租住权和家具的使用权。为了能继续居住,贝妲还需要缴纳巨额房租。同时,维多利亚时期的《已婚妇女财产法案》规定子女均归父亲所有,“父亲”通常被解释为“合法监护人”;丈夫也会将孩子的抚养权委托他人。苏菲的丈夫,去世前将孩子的抚养权委托给他人,这导致作为母亲的苏菲,根本没有抚养儿子的权利。剥夺了母亲的抚养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就切断了母亲和孩子情感沟通渠道。于是,苏菲的儿子长大后,对母亲没有感情,他看不起母亲的出身和口音,觉得母亲给自己丢人。当母亲要再嫁,儿子认为母亲要嫁给一个乡巴佬,这会让英格兰所有绅士都会看不起自己。直到母亲死,他都没有答应母亲的要求。这种违背人伦的法律,遭到了报刊和文学作品的强烈抨击;而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873 年、1886 年制定了《1873 年婴儿监护法》和《1886 年婴儿监护法》。随着这两部法律的生效,母亲们才可以争取到孩子的监护权。

① William A.Davis: “The Rape of Tess: Hardy,English law,and the Case for Sexual Assault English Criminal Law Sexual Assault”,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vol 52(sep.1997).pp.221-231.

② 吴笛:《哈代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③ 傅燕晖:“美德有报”——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自我牺牲与自我构建,《外国文学》2021年第5期,第38页。

④ 〔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汪溪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72页。

⑤ 〔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强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173页。

⑥ Pether,Penelope."Hardy and the Law."Short Story Criticism,edited by Janet Witalec,vol.60,2003.

⑦ 〔英〕托马斯·哈代:《还乡》,孙予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⑧ 〔英〕琳达·科利:《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周玉鹏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92页。

⑨ Ray,Martin:“Thomas Hardy’s ‘The Son’s Veto’: a textual history.”The Review of English Studies,vol.47,Nov.1996,pp.542.

猜你喜欢

托马哈代维多利亚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上)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下)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隧道谜案
维多利亚时代(一)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维多利亚时代(二)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