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舞蹈选择性必修课程文化理解素养培育探究

2023-09-28杨建雄刘佳奇

学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古典舞基本功学分

杨建雄,刘佳奇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河北省承德市第十六中学,河北承德 067000)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规定,全体学生都需要修满3 个必修音乐课程的学分,对于有意愿报考舞蹈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修习第3 个必修学分时,就已经使用了18 学时的选择性必修教科书《舞蹈表演》,在修习4 学分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的课程时,需要高中舞蹈教师结合课程标准,自行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循环选修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同样也要着力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新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最为重要的理念。高中舞蹈教师在进行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课程的备课以及撰写教学设计方案时,需要把握好音乐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以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的舞蹈表演模块为例,结合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尝试探讨高中舞蹈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与策略。

一、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与要求,无论是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要着力培育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舞蹈表演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之一,自然也需要促进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课程目标的达成,从舞蹈学科自身的学科特性以及舞蹈教育的功能来看,舞蹈课程可以有力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一)舞蹈表演模块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机理

音乐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内在有机联系的。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要考虑好各核心素养的自身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培育。培养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高中舞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以及丰富自身的肢体语言,用心体会舞蹈情感,掌握舞蹈风格的特征,使学生的舞蹈表演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通过学习和了解舞蹈艺术与相关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舞蹈既是人体动态的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历史的和现实的舞蹈艺术无一不深深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反映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时期的文化与生活。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产生了各自独有的民族特色,孕育出的舞蹈语汇特征也不尽相同,产生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因此,高中舞蹈教师在舞蹈表演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舞蹈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舞种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生活与文化对舞蹈语汇形成的深刻影响等,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能力。

(二)循环选修模块教学的基本原则

依据舞蹈艺术内容的综合性和表演的技术性特点以及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目标,舞蹈表演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舞蹈综合内容获得的文化性以及参与舞蹈实践的过程体验的综合影响。

其一,教学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多元。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呈现尽可能多的舞种,让学生广泛地了解舞蹈艺术和相关文化,全方位及多角度地感受和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和风格的舞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利用各种手段体现教学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如课前的热身与形体训练以及适当的软度训练。

其二,教学内容的难度应渐次加深。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4 学分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简单到复杂,并编排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舞蹈组合,使舞蹈学习体现出可接受、能掌握和可继续的特点。高中舞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堂进度。如中国古典舞身韵可以从单一元素开始,然后以舞蹈短句和舞蹈组合的形式来叠加难度,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古典舞精髓的理解并掌握其动作的风格特点,最后进行舞蹈节目和经典作品的学习和排练。

二、循环选修课程中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每一门科目都规定了各自的学时数,由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高中舞蹈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有志愿报考舞蹈学相关专业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既需要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提高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又需要尽可能地提高舞蹈技术技巧能力。

(一)循环选修课程内容深度的考量

对于有志于在高考中选择报考舞蹈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首先选择在高一学年修习2 学分《音乐与舞蹈》和1学分《舞蹈表演》。在42 个选择性必修学分中,一般会先选择修习常规普通文化科目38 学分,另外4 学分则可全部用来选择舞蹈的相关课程。学生可以采用循环选修的方式,在高二上学期和高二下学期各选择2 学分普通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舞蹈表演》。需要说明的是,选择性必修这4 个学分所学习的“舞蹈表演”和在获取必修学分中的第三个1 学分时所修习的“舞蹈表演”是有所不同的。在获取必修学分阶段的18 个学时的《舞蹈表演》模块的学习中,主要是以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主,不仅学习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外国古典舞、民间舞以及现代舞。而在修习选择性必修4 学分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艺考“个人作品表演”中想要选择的舞种方向,着重针对该舞种进行学习以及加强基本功训练。例如,如果想在艺考的舞蹈专项测试中选择中国古典舞的剧目进行表演,那在修习4 学分的选择性必修时可以着重进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以及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

狭义的古典舞指具体的舞蹈种类,例如:“中国古典舞、芭蕾舞(西方古典舞)、印度古典舞和日本古典舞等”[1]。中国古典舞目前主要有身韵学派、敦煌学派以及汉唐学派。身韵学派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它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形态局限,以动作元素为本体,以身法韵律为核心,强调动作的“形、神、劲、律”[2],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自己的语言系统。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是高中舞蹈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作为一名舞者的基础课程。在高一年级必修3学分课程的学习阶段,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可以以地面训练为主;在高二年级的4 学分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阶段,可以再加入扶把训练以及把下训练的相关内容。对于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加强身体的柔韧度以及渐次进行单一技术技巧以及动作组合的强化训练。

(二)舞蹈基本功训练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舞蹈类专业招生考试是要通过命题考试选拔出具有舞蹈学习潜质、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舞蹈工作的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新生。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舞蹈专业考试的命题范围和要求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2 和水平3 的标准”[3]。如果想要进一步学习舞蹈,就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舞蹈表演基础能力,也就是要着力提高自身舞蹈基本功的水平。同时,在进行舞蹈训练时,也要提升自身的“舞蹈文化素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历史发展的常识”[4]。通俗地说,如果舞蹈基本功不达标,不够扎实,就无法到位地将舞蹈剧目作品呈现出来,舞蹈基本功之所以称之为“基本”,就在于它在舞蹈表演当中居于基础地位。所以,对于有志于报考舞蹈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这也就使得舞蹈基本功训练成为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高二学年进行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4 学分修习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三、依托基本功训练培育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的三个核心素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培育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同时进行文化理解素养的培育。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高中舞蹈教师需要把握好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提高舞蹈技术技巧水平的同时,也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格外强调“技术技能”与“身体韵律”相结合。高中舞蹈教师应当在组合中综合中国古典舞身韵和古典舞技术技巧,拓展学生的训练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以及对民族美的传承与发扬。由于中国古典舞对身体能力的要求与芭蕾不同,所以在训练方法上也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其一是动作的幅度,中国古典舞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幅度的舞姿动作以及高强度的技术技巧能力;其二是动作的速度,在训练中强调动作的力度与速度,是完成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前提条件。

(二)循环选修中基本功训练内容设置探索

1.柔韧性训练。柔韧性也叫软开度,它是对舞蹈学习者的一种基础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会逐渐失去弹性或变得僵化,所以舞蹈学习者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解决柔韧性的问题。柔韧性训练的形式有很多,通常采用戏曲和体操中压腿、搬腿和劈腿等动作来加强学生腿部的柔韧性,用压肩、担腰和下腰等动作来促进学生上肢和上体的柔韧性,并配以恰当的音乐伴奏,形成与舞蹈艺术特征相一致的柔韧性训练内容。

2.躯干和腿部的动作与训练。在舞蹈基本功训练当中,躯干的运动范围有三段,分别为胸腰、中腰和大腰。可以通过腰部环动动作的练习来增强躯干部位的控制能力。中国古典舞“以腰为核心”[5]是其身体运动的主要特征。通过腰部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元素训练到“拧、倾、圆、曲”的形态特征,形成“平圆、立圆以及八字圆”[6]的运动轨迹,一切“以腰为轴,以圆为法”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根。

3.“跳转翻”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技术主要由跳跃、旋转以及翻身组成。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跳跃动作十分丰富,其中一部分是吸收了芭蕾舞的跳跃,另一部分则是从戏曲和武术中的民族舞姿借鉴而来。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丰富多彩且变化多端,大致可以分为直立转、舞姿转和复合转三种类型。具体说来,直立转是基础,舞姿转是核心重点,复合转属于高难度技巧。翻身是中国古典舞中所特有的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中,翻身既是一种独立的技术表现形式,还能在身法韵律和各种组合中起到连接和点缀作用,成为经典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汇因素。

通过高二学年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4 个学分课程的学习,理想状态下有志于报考舞蹈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当在中国古典舞领域所对应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方面至少达到这样的层次:学生能够流畅地完成三个以上的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片段表演,能够较为精彩地呈现其中的动作美学原理与意境,对剧目的编排与表演有独立的思考,能根据舞蹈主题与形式的要求,组织和带领他人进行中国古典舞的编排与表演活动。

音乐学科的三个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不同方面的要求。审美感知是三个核心素养中对舞蹈思维与阐释能力的要求,艺术表现是三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文化理解是三个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三个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出于表述的需要是分开呈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不可分割的。

选择性必修课程也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其与必修课程一样,承担着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高中舞蹈教师在选择性必修之循环选修4 学分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把握好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以及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设计好循环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且掌控好其深度,依托舞蹈基本功训练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古典舞基本功学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学分美食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