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北京2022 年冬残奥会探索艺术类大学实践育人的价值
——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2023-09-28汪颖婕尹靖涵

学周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北京舞蹈学院舞种舞蹈

汪颖婕,尹靖涵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海淀 100081)

2022 年3 月13 日北京冬残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正式落下帷幕,北京舞蹈学院的25 名学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秉持伟大的奋斗精神,在中国人民的筑梦征程中砥砺前行,最终以顶尖的技艺、饱满的状态、勃发的英姿,表达团结、友谊、共荣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北舞学子的风采,为残健共融、平等共享、团结互助贡献力量。此次参与国家重大活动与其他任务最明显的一点区别是与残疾人合作。这是北京舞蹈学院大一新生步入大学之后第一次身兼国家重任、第一次与残疾人合作、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也是第一次与自我心灵的碰撞,这也充分体现了“以舞育人、实践育人”的价值意义。

一、以舞助奥,通过实践拓宽专业教育的广度

(一)在多元艺术氛围中多视角拓宽舞蹈艺术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北京舞蹈学院培养人才的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加鲜明,坚持“以人为本”,以“结构要合理、综合重基础、创新强特色、系统建机制”为目标,以“整合、打通、扩充、完善”为原则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要由“技能型高精尖”向“素质型高精尖”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践育人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以及舞蹈艺术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广度成为现代教育领域培养人才的新方向,专业单一型教育已经不再是重点,在此基础上更强化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培养的广度就要更宽阔,也就要求舞蹈艺术多视角培养。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也打开了新的认识视角,2022 北京冬残奥会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在创作上与以往做了很大改变,大量减少演出人员,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舞台创作,人与多媒体融合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予观众更直接的视觉冲击,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与多媒体实现配合和融合,给出了新的创作思路,学生能够在大一学习阶段就逐渐扩大自己的视野,更好地铺垫今后的艺术道路,也为专业创造性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专业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更多的是在文化教学和实践中进步,要拓宽领域、挖掘文化、开阔思路、践行理论。

(二)深化舞蹈艺术对生命力的认知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而这种对生命的表达才是舞蹈最开始的目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于培养学生在建设课程思政方面不仅实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对于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也做了很大努力,对于生命的认知也不仅是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教化,实践育人的理念更强调体现生命的价值。此次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演出对于学生是很好的提升,加强学生通过舞蹈艺术感受对生命力的认知,在实践育人的要求下,发挥舞蹈艺术的最大价值。

在冬残奥会中,学生积极配合演出的同时与残疾人之间展开了频繁沟通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专业上的进步,同时也体会到了残疾人演员身体的客观差异带来的不同,精神上也接受了磨炼。残疾人演员大多是听障人士,由于听不到音乐,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动作,所以一般是在手语教师的配合下一遍遍重复舞蹈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停歇地练习,利用休憩时间提升自己的肢体能力,以便更好地呈现舞蹈。他们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残疾人演员把生命的体验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了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价值魅力。而残疾人的舞蹈不仅仅是跳动作,他们在练习和排演的过程中更赋予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表达,将最激情、最热血、最饱满的状态都给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充分体现了实践的意义。通过亲身体会和交流,学生强化了对舞蹈艺术生命力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舞蹈中,更是深入内心,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体系个性化与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社会化的统一,随着个体体验社会的宽领域,拓宽思想政治的多面化、多样性和多元化。强化体验自身的生命和关注呈现社会价值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过程,强化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结构,从而渗透到专业的学习视野中。

(三)打破专业壁垒,挑战新舞种

舞种的特质不仅是为本舞种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舞种在强化学习文化内涵的情况下,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北京舞蹈学院“十四五”规划强调以“整合、打通、扩充、完善”为原则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要由“技能型高精尖”向“素质型高精尖”转变。对于培养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专业化教育专业舞种,同时还要学习和探索多舞种、多风格以及培养思想政治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处于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和多元的新环境下,更需要多元化的思维和宽广的视角。而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生的身体有明显的舞种训练痕迹,突破这种舞种所赋予的习惯性身体运动方式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磨合的过程,当然并不是要转变中国古典舞赋予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而是在此基础上以一化百,学会举一反三,掌握灵活变化和运用身体的能力,而非突破舞种所赋予的东西。这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意义、同时又能锻炼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因此此次残奥会排练并没有将实践育人局限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是培养了应变能力,可见其意义和价值。

在冬残奥会的排练过程中,导演需要学生暂时抛却中国古典舞身体常规的发力、运动方式,改变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运动反律,暂且破除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要求直接、有力度、迅速、敏捷地发力和动作,从身体上突破,而“形神兼备”的舞蹈状态则是相通的。转变身体发力的方式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过程,对于强烈舞种训练出的身体来说,不是真要突破原有相对程式化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自己的身体化到导演的要求中,这是灵活运用能力的体现,也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为北京舞蹈学院“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培育“思政+文化+艺术”的思政教育新品牌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二、残健共融,通过实践强化挫折教育成效

(一)身体互助

挫折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观”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人格品质教育、挫折认知教育、心理调适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挫折教育可以通过直接挫折和间接挫折进行有效带领和引导。北京舞蹈学院通过不同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活动,通过实践落实学生不同层面的教育。

(二)心理共情

有效开展挫折教育要注重自然渗透、寓教于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体系,与残疾人合作时,培养共情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共情能力不仅是专业舞蹈演员应该具备的表演能力,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部分。心理共情对于学生来说难上加难,教师要在教育和引领的过程中寻找契机。在冬残奥会的排演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机会,促使学生接触优秀的残疾人演员,与他们之间建立情感沟通。

(三)精神引领

残健共融的独特魅力在于精神引领,而理想和信念是精神引领的重要方面。其中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同时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如儒家思想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相处之道、法家“重力、务实”的做事态度等。简单几个字却体现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多元的内容、多样的形态,同时还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价值取向。

三、思政引领,通过实践开展冬奥大思政课程

(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平台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探索与整合各种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这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北京舞蹈学院“十四五”规划把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提上日程,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学习的每个角落,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法进行思政引领,通过专业实践开展思政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导向。此次2022 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家大型活动过程中思政教育无处不在,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如组织学生学习手语版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用主题宣讲、总结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实践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次活动的所感、所悟、所思。深入落实这种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切实体会在不同学习环境中学习的不同感受。而学习手语不仅是单纯认知手语,更是通过肢体表现更加直白地表达内心浓厚的爱国情怀。肢体语言能毫无遮掩地直接传达内心的想法,同时更落实了此次实践育人活动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性。

(二)传播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文化是根、是魂,也是自信的内在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认知、认同与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依据客观环境和文化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化、影响和培育学生,使其正确认知文化内容、充分肯定文化价值,积极践行文化理念,对文化前途充满信心。具体而言,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高度认知、认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辩证认识外来文化和文化交流内容,以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教育、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情感培育、价值观塑造和行为养成,最终实现坚定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冬残奥会的各类设计,以小见大,其中无一不渗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空间。残奥会的设计从小到大无一不体现了国人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国宝熊猫为冬奥会的吉祥物,寓意团圆、和平的灯笼为残奥会的吉祥物。从小细节出发,对于当代大学生渗透了很好的思想政治引领,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格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人追求诚意、正心、慎独、诚实守信的诚信理念,追求儒家“仁爱忠恕”、道家“上善若水”、佛家“慈悲为怀”等友善理念。而运动会最突出的就是公平,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以最公平的标准衡量,这是运动会的标准,更是国人做人、做事的标准,诚信、友善、公平也是当代青年人应该时刻严于律己的要求。残健共融是此次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等理念充分融入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转变健全人与残疾人相处的模式,是健全人体悟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将平等、公正、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四、结语

一次特别的演出、一种沉浸的学习、一段邂逅的故事、一场不凡的旅程。随着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落幕,参与此次国家大型活动的学生也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在残健共融的提议下,他们不仅与残疾人演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自身的教育面,接受深层次、宽领域、针对性指引教学。从加强专业学习、深化思政学习、提升文化修养、锻炼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学生更宽、更广的学习和发挥空间。努力践行北京舞蹈学院“十四五”规划,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水平特色舞蹈艺术大学,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提升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学校也在此次活动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从而稳步前进,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当代青年寻找更高效的方式。通过冬残奥会服务国家重大任务洗涤心灵、升华精神,也为“双奥之城”留下了值得永远铭记的生命记忆。

猜你喜欢

北京舞蹈学院舞种舞蹈
论舞种:中国传统舞蹈定位与分类的“钥匙”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冰上舞蹈搭档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
艺术院校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Sequence Analysis
我和舞蹈